劉保軍
【關鍵詞】 課外閱讀;興趣;方法;習慣;評價;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9—0099—01
課外閱讀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呂淑湘先生曾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表示得益于課外?!钡拇_,語文學習不能局限在小課堂里,只有樹立大語文觀,構建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激發興趣,使學生樂讀
1.“以講誘導法”。學生不愛課外書,從根本上說是對課外書缺少了解。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契機,用自身的語言描述,給學生建立一個有趣的課外書表象,讓學生產生對課外書的一種向往。每周三的閱讀課,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適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引讀部分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作文天地、經典名著,用生動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發學生強烈的看書欲望,激發學生閱讀類似書籍的興趣。
2.“以身示范法”。古語道: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每次讀書時間,教師和學生一起讀書、記筆記;每次讀書展示周,教師和學生一起撰寫讀后感、共編閱讀小報。教師用自身閱讀的狀況、頻率、習慣等,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以師道的示范作用帶動學生,讓學生在不知覺中愛上課外閱讀。
3.“賞識激趣法”?!八患げ卉S,人不激不奮?!睘榱藢W生能保持讀書的熱度,教師要以賞識的眼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閱讀過程,發現其“閃光點”,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的某一做法進行激勵、表揚、喝彩,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教師還可以開展“讀書小明星”、“課外知識小博士”、“書香小姐”等榮譽的評比活動,通過多種途徑激發閱讀愿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授予方法,使學生會讀
1.指導精讀。就是在閱讀時先理解每個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指導速讀。在現代社會當中,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則很難適應時代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所需選擇讀物進行速讀,當然在速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才能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3.指導寫讀書筆記。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豐富的語言積累。目前許多學生將讀書筆記作為一項硬性任務,其實我們可以將讀書筆記做得更鮮活一些,比如做成賀卡、書簽等,這樣閱讀就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三、注重評價,讓學生愛讀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望讀有所得,又期望能得到教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如果能讓低年級學生參加高年級的這些讀書活動,不光使低年級學生感受到閱讀中能學到很多知識,增加生活樂趣,而且高年級學生也完全起到了“標兵”作用。
四、培養習慣,讓學生自讀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自動化的行為,一個人一旦形成某種習慣,將會長期影響其行為。因此在閱讀指導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所以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認真讀書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習慣,愛護書報的習慣,用眼衛生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這些閱讀習慣一旦形成,不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對他們將來的發展也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語文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努力營造有利于學生閱讀的環境,訓練良好的閱讀方法,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長此以往,才能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知識,既能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又能讓他們的課外生活充滿閱讀的陽光。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