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艷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詩歌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使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學生,使學生由愛學到善學詩歌是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本文擬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基本策略做簡要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
古詩教學成為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塊教學內容,選入教材的古詩,更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和強大的藝術魅力,可以說是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結晶和薈萃。作為老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通過真正的欣賞古詩的語言美、聲韻美去認識從中表達的意境美,進而體驗到詩人的心靈美,這對于陶冶性情、培養情操大有好處。
一、引人——讓孩子走近詩歌
古詩教學伊始,教師可采用古詩新唱、猜謎語、講故事、提問題、設懸念等方法,精心引發學生興趣。在正式進入一堂課前,采取各種吸引學生興趣的小辦法促使學生興趣倍增,情感激蕩,再引導他們學習全詩,教學效果往往會出人意料。
如教學李白的《贈汪倫》時,可先講述汪倫用計誠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倫是當時有名的歌手,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對李白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的詩。有一回,汪倫聽說李白來了安徽,知道他愛好游山玩水和飲酒,就修書一封。信中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早知汪倫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訪。見面后,李白方知“受騙”:所謂桃花,只是桃花潭,并無“十里桃花”;所謂“萬家酒店”,只是店名,并無酒店萬家。但李白哈哈大笑:“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兩人結為金蘭之好。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七言絕句《贈汪倫》。———這個故事會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贈汪倫》一詩的興趣。
二、想象——讓孩子走進詩歌
教學古詩,還應該圖文結合,馳騁想象,加深對詩意的理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古詩本身就是書畫結合的藝術品。
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短短兩句詩中,“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色彩,織成了一幅瑰麗的圖景。教學時,我經常運用畫簡筆畫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有畫的形象美,想象詩的畫面。小學生是憑借形象而引發想象的,讓學生通過視覺去感受圖畫中的美,與詩相互印證,以此獲得美感的愉悅,進而欣賞畫面美。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課外,我讓學生根據詩的意境,通過想象繪成彩色圖畫,只有對審美客體進行聯想和想象,才能產生強烈的美感。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增濃,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他們對色彩的喜愛。
三、品讀——讓孩子徜徉詩歌
形象是詩的本質。而詩歌的形象不同于造型藝術和表演藝術中的形象,直接作用于欣賞者(學生們)的感官,而只能借助于語言作媒介,由學生自己運用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去感受和再現詩歌中所描繪的形象。同時由于它具有間接造型的特點,能從更多的側面來揭示形象的豐富內涵,給學生提供想象和再創造的廣闊天地。
如教學王之渙的《涼州詞》,就要讓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體會在悠悠黃河、萬仞孤城的廣闊背景下戍關將士吹奏思念家鄉笛子的畫面,領會詩人抒發對朝廷不關心戍關將士生活的無限感慨之情。又如教學《獨坐敬亭山》,要通過學生探討明白:“眾鳥高飛盡”說明只留下李白孤獨一人;“孤云獨去閑”說明云也飄走了,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說明詩人孤寂到只有把山當朋友來傾訴心中的孤獨。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避免教師盲目灌輸,學生被動接受。有的詩歌學生可能不能完全懂,只能領略大意,教師也不要過于苛求。因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只要學生能夠“理解主要內容,體會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就行。古詩中的“美”隨處可見,俯拾即是。教學中從語言美到情感美,從悅目到悅耳再到悅心,從而達到了情感共鳴的意境。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
四、強化——讓孩子愛上詩歌
古詩距離現在畢竟時代久遠,課堂教學時間一長,多數小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不由得會淡化,他們的大腦皮層會進入暫時抑制狀態。葉圣陶曾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此時,教師如果注意學生心理、態度和情感的變化,采取放錄像、賞圖片、配音樂、想畫面等手段,努力擴展學生的想象,維持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就會有意外的收獲。
記得我在教王維的《山居秋暝》的第二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為了讓學生眼中有此美景,我們可以出示畫家為我們準備的教學掛圖,或也用寥寥幾筆再現詩人眼中秋夜的靜穆,讓孩子們在一幅優美的簡筆畫前,忘掉塵世的紛爭與喧囂,使心靈得到凈化。又如教學孟浩然的《春曉》則可以網上找尋相關的曲調配合教學,許多優秀古詩詞都有相關的曲調相襯,且有當紅影視劇明星表演或演唱,這也為孩子們朗讀感悟古詩創設了許多條件。如香港歌后王菲演唱的[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內地歌手毛寧演唱的[唐]張繼的《楓橋夜泊》的改編曲……真是名詩成就名曲,名曲促進古詩的學習。課堂中維持學生學習興趣與激情的方法是很多的,我們只要能夠合理運用,就能使學生的學詩興趣保持下去,從而以飽滿的情緒投入新的學習。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我們只要能根據詩歌固有的特點、學生實際情況和自身教學能力等因素,合理運用教學形式和手段,一定會走出古詩教學的被動局面,讓學生們愛詩、讀詩、積累詩、運用詩,讓我們的古詩教學充滿了樂趣,讓我們的學生們了解古詩這一祖國的瑰寶,把古詩這一民族文化的驕傲永遠地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 徐琴.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新校園:閱讀,2016(4):133-133.
[2] 李麗.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學周刊,2016(8):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