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
摘 要:數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漸進的自主生成過程,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和生活經驗累積中內化而成的。一方面是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即具有適應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包括數學意識、數學思考、數學交流、數學應用以及數學人文精神等方面。
關鍵詞:數學素養;高年級;培養
數學素養,就是人們通過數學教育以及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獲得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能力、數學觀念和數學思維品質等方面的素質與修養。數學素養的生成和發展與數學知識技能的掌握密切相關,但數學素養的生成絕不是一時的數學知識灌輸、數學技能訓練所能完成的,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漸進的自主生成過程,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和生活經驗積累中內化而成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源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才會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思維活躍,從而掌握新知,提高學習效率。但是,隨著年級的增高,教材難度、廣度和深度的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有所降低,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如果能激發高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就能自覺的學習數學,從中獲得學習的成功感,也就更進一步熱愛數學,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經過多年的摸索,我個人認為,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從一下方面著手: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學習興趣的長期保證。作為教育者,我們首先應該明白的是:教育是呵護心靈的事業。正如黃靜華老師曾經說的“教師要用心去愛每一個學生”一樣。試想如果學生對一個科任老師反感,他們能對那一學科感興趣嗎?學生整天面對的是一個“冷面”老師,他們怎么能輕松自如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展現活力呢?因此,我們教師對學生要多一份“愛心”與“耐心”,努力培養師生之間的關系。小學高年級學生自我意識增強,我更多地關注學生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存在,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經常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耐心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 還抽空與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活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潛能,并且小心呵護這種可貴的積極情感。如果教師具有很強的親和力,那么學生更愿意接近他,就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安排的教學活動中來,從而對數學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往往是數學成績較落后的學困生。在教學中,為了不讓學他們掉隊,我在課下及時找他們溝通,了解原因,在思想上幫助他們認識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并讓他們受到與優等生同等的心理待遇,產生一種積極向上勇氣和力量,從而樹立學習信心。為了更好地呵護學困生的自尊心,我給這些學生準備了悄悄話聯系本,我將他們的表現定期在本上進行記錄及評價,主要發掘他們的閃觀點,并就他們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給他們的家長發放小獎狀或小喜報,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是成功的一大秘訣,它是成功的前提和必要條件,而學困生恰恰缺乏自信,為了讓這些學生擁有自信,我盡可能地給他們創造機會,如:在課堂上,讓他們回答他們感興趣、有把握的問題,同時我也及時地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和褒獎。我還幫助他們分析自身的學習優勢與劣勢,制定短期學習目標和長期學習目標,并根據他們的學習狀態,及時修改目標,讓他們能常常達到自己的目標,并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行,從而把對學習的厭煩變為動力。
三、營造讓學生感興趣的課堂
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會讓學生永久保持新鮮感,從而對所學學科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教師可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各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愿學數學。如我針對小學生具有好奇、對新事物易產生興趣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常常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栩栩如生的教學掛圖等多種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使學生在看、說、演、議的活動中形象地理解較抽象的數學知識,如在學習《圖形的平移和旋轉》這一內容時,為了使這抽象的內容形象化,我利用多媒體演示了由一個簡單圖形通過平移或旋轉得到美麗的圖形,既形象形象又有趣,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論意力,培養起他們學數學的興趣。又如:在教學“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時,我在課前布置自制空心圓錐及圓柱的任務,學生對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畢竟不同于書面作業,每個學生都圓滿完成任務。課上,我首先幫助學生回憶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由此提問:是不是圓錐的體積公式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推導呢?學生由此產生了疑問,引發了猜想。此時,我要求學生做用自制的空心圓錐往空心圓柱里裝三次沙子的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然后我把教具給學生讓他們再次做這個實驗,并比較兩次試驗的結果,學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產生了疑問。于是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討論熱烈。通過小組同學觀察、討論、比較得出:因為自制教具不滿足等底等高的條件,因此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學生便在操作中獲得了真實體驗,在合作探究中學到了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經常在課堂的后段時間利用5-10分鐘時間進行小競賽。有些同學平時學習散漫,可他在競賽時就會兩眼發光,爭先恐后的計算。寬松、自然、愉悅的課堂教學環境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興趣,而且使學生個性得到釋放和張揚,展現他們的生命活力。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能驅使學生自覺地,積極地追求對新事物的認識,克服重重困難,解決數學問題。事實證明,激發興趣,是學好數學的根本保證。因此, 我們小學高年級教師應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照顧他們的心理需求變化,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盛群力,李志強.編著.現代教學設計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