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研究采用自編《傳統文化視野下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問卷調查》對河南省寧陵縣石橋鎮的七所幼兒園(其中包括三所公立、四所私立)的音樂教育現狀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農村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存在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資源貧乏、教師教育理念落后、傳統文化的缺失等問題。
關鍵詞:傳統文化;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調查
一、調查對象
從河南省寧陵縣石橋鎮各幼兒園中隨機抽取七所幼兒園(其中包括三所公立、四所私立)中的幼兒教師作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教師問卷46份,收回46份,其中有效問卷38份(其中公立園17份,私立園21份),有效率為82.6%。
二、調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自編《傳統文化視野下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問卷調查》表,邀請有關專家對問卷當中的題目、內容以及形式進行評價,經過商討最終形成正式調查問卷。問卷中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幼兒教師的師資情況,二是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情況,三是傳統文化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融合情況。共有19道題目,其中選擇題17道,開放性問答題2道。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農村幼兒園的師資
從表1可見,農村幼兒園的教師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為42%,占大多數,說明農村幼兒園的教師文化素質和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僅僅為16%,而這16%的老師當中學前教育專業的老師寥寥無幾。
受訪調查的農村幼兒園在崗教師當中受過學前教育的專業培訓的教師僅為24%,76%的教師非學前教育專業,71%的教師教齡在五年以內,(且多為“80后”“90后”的已婚育女教師,她們一邊要做家里的農活,一邊帶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入托),這表明了農村幼兒園的教師普遍存在受教育文化程度低,學前教育專業水平低,幼兒教育經驗少的問題。
(二)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
從表2可見,53%的農村幼兒園教師一周內音樂課程安排一至兩節,61%的幼兒教師以教唱兒歌為主要音樂活動的內容,這表明在現在的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過程當中,針對幼兒的音樂活動面太窄,音樂活動課程時間太短,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太單一。47%的老師認為幼兒的音樂教育在于培養幼兒的知識與技能的能力,這也表明了,很大一部分老師在幼兒音樂教育的目的性上面的認識還不夠全面。66%的老師在組織幼兒音樂教育活動的過程中主要采用音樂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這表明在針對幼兒的年齡和生理特點的基礎上,老師可以選擇合適的教學教育方式,但由于教師自身能力的限制和教學設備的制約,選擇綜合性音樂教育活動的教師人數為21%,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師資和農村幼兒園的基礎設施完善程度問題。
從表3可見,79%的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偶爾使用或者幾乎不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55%的教師認為在幼兒園幼兒音樂教育方面的資源和書籍較少,甚至貧乏,這表明農村幼兒園還需要在幼兒教育的基礎設施、教學設備上面逐步進行完善,同時還需要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教師使用培訓上面,幼兒教育的書籍資源上面多給予建設和投資。
(三)傳統文化與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
從表4可見,在農村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當中,63%的教師選擇傳統文化滲透在平時的音樂教學活動當中,這表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的重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層面上還存在有偏頗。53%的老師選擇了待人接物文明禮節,32%的老師選擇了民族制度忠孝觀念,這表明大部分老師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還不夠全面和徹底。
在開放性的兩道問答題目當中,一是在音樂課堂中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內容有哪些?大部分教師回答的主要是通過誦讀經典《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千字文》《游子吟》等,《百善孝為先》以及戲曲《朝陽溝》等經典劇目的賞析和學習。老師們通過誦讀、歌舞等形式使幼兒去學習和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兒歌、童謠的形式來融合傳統文化的滲透式教學,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使得幼兒從小就得到了很好的家國意識,通過平靜的音樂經典誦讀,孩子的性情得到平和平靜的發展,幼兒的性格養成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促進。
二是您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與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如何更好地進行銜接與融合,當前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在這里,大部分老師給出的建議是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培訓和學習機會,以此來提高幼兒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這也是辦好農村幼兒園,提高農村幼兒園辦園水平,辦園質量的重中之重;還有部分老師提出農村幼兒園的基礎設施和教育教學設備希望能夠得到改進和補充,以便于更好開展幼兒的音樂教育教學;另外還有一小部分老師提出希望將傳統文化與幼兒音樂教育的銜接更好地體現在課程內容的完善上面,希望把傳統的“善、禮儀、詩詞、民俗文化”等內容融入到幼兒的音樂課程當中,讓幼兒在表演、欣賞、游戲中,逐漸接受傳統文化,使幼兒的內心得到潛移默化的成長。
四、結論與建議
絕大數幼兒園和老師認為傳統文化與音樂教育可以融合,但是融合的具體措施還不明確。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廣大一線幼兒教師,以及幼兒音樂教育的課程研發部門等組織一起來共同努力,逐步完善和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融合,通過更新教學理念和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式,借鑒國外優秀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將傳統文化的內容一點點滲透進幼兒的音樂啟蒙教育當中來。
農村幼兒教師普遍希望能夠增加學習和培訓機會,以此來提高自身的音樂教育教學組織能力。合格的師資力量和師資團隊是提高農村幼兒園的學前音樂教育水平和教學能力的首要條件,廣大的農村幼兒園考慮到培訓成本的問題,一般派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很少,因此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多給農村這些幼兒園一些幫助和扶持,特別是“技術層面上”的引導和支持,而不是給一些設備設施,而沒有人才人力的培養和后期的技術培訓,致使一些設施設備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閑置在倉庫。另一方面作為幼兒園主辦方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園內培養和培訓,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作用,進行網上課程的觀摩和學習,將學到的知識點及時運用到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有效開展教育教研活動,進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鄭榮新.中國傳統文化與幼兒音樂啟蒙教育[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8).
[2]蔡岳建.重慶市學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現狀調查[J].學前教育研究,2007,(04).
[3]張倩.農村幼兒園音樂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04).
作者簡介:
李娜,碩士研究生學歷,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教。研究方向:藝術學、學前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