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麗娜 崔艷艷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使用急救意識護理方法來看護外科危重患者的其臨床護理的應用研究。方法:將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醫院接受診治的106例外科危重患者作為本次分析探究的主要對象,并且把所有的患者隨機的分配到兩組,常規護理組中的5 3例病患者僅使用常規化傳統的方法來進行看護,而實驗護理組中的53例病患者則在常規化傳統的護理方法基礎之上聯合急救意識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看護。兩種護理方法實施結束之后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焦慮自評量表的評分情況以及護理之后患者的生活品質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結果:實驗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概率(92.45%)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概率(71.70%),在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信息方面,實驗護理組患者在實施急救意識護理方法之后其生活品質以及心理狀態明顯得到了提高,且患者對護理結果也比較滿意。以上數據經過檢驗皆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討論:外科危重患者作為當前醫學史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使用急救意識護理方法來護理患有外科危重患者,能夠顯著的提升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其個人的生活品質,臨床效果明顯。
【關鍵詞】外科危重患者;急救意識;護理方法;心理狀態;臨床效果
當前,外科危重患者的護理十分關鍵,它能夠決定患者的生命安全。近些年來,急救意識的護理模式已經成為醫療護理工作當中積極倡導的一種新的護理方法,該護理方式不僅能夠促進患者恢復正?;纳砉δ埽€能夠有效的改良患者的生活品質以及心理狀態。為此,本次將對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106例患有外科危重患者進行探究與分析,詳細的探討結果如下。
1 一般資料
挑選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護理的106例患有外科危重患者作為本次探究的主要對象。收治的這些患有外科危重患者主要是一些意外受傷人員,其年齡的范圍基本是在11歲~79歲之間。同時,我院也征求了這些外科危重患者以及他們家屬的同意。我院將這些外科危重患者隨機的分配到兩個組,常規護理組有53例患者,其中男患者23例,女患者30例,患者平均的年齡為(45.40±4.61)歲;實驗護理組有53例患者,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平均的年齡為(43.70土3.91)歲,兩個組中患有外科危重患者其文化程度具體如下:小學文化及以下的文化有19例(17.92%).中學的文化程度有61例(57.55%),大專文化以及以上的學歷有26例(24.53%1。婚姻狀況:未婚18例(16.98%),已婚72例(67.92%),離異或喪偶16例(15.10%)。其基本信息經過檢驗不具有明顯的差異(P>0.05)。
2 方法
2.1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的53例患者僅使用常規化的護理方法來進行護理,而實驗護理組的53例患者則在常規化的護理基礎上,同時使用急救意識的護理方式來實施護理。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建立完善的急救護理優先機制,由于重癥患者要求救治的時間很緊,不能夠有所耽擱,一旦錯過時間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在護理的流程上要優先考慮,建立一套完善的先救在治原則(2)建立急救意識的護理隊伍。團隊的主要成員為患者、急救醫生、外科醫生、專科的護士以及患者的親屬,表明每個等級護士的工作職責及其監督的下級人員,護理人員實施8小時值班,24小時負責策略,自最初入院至出院半年之內都要進行全面的護理服務,科學的安排值班,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彈性,提高中班與夜班的護理質量;確保病房保持干凈與空氣流通。在進行持續化服務的過程當中按照患者的具體需要相應的健全護理方案,并建立監督制度,提高對護士服務質量的監督。(3)增強對護士的培訓。對護理人員進行急救意識護理方法的培訓,加強其對急救意識護理服務的學習,提高其專業能力與責任心。(4)心理護理服務。眾所周知,患者和親屬通常會對病情和醫治環境產生憂慮、緊張以及恐慌等消極情緒,甚至會對醫治手段產生一些疑惑,因此,我們的護理人員應當在患者的所在病房,對于患者和親屬的提問進行詳細的解說,提高患者對于疾病治療過程的了解以及抗病魔的自信心,從而促進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配合程度。
2.2 統計學的方法
我院在進行數據信息統計分析時,所應用分析的軟件是SPSS 22.0。用x±s表示計數資料,X2來檢驗計數資料,通過T檢驗對研究中的數據進行檢驗,我們以P<0.05判斷數據具有統計意義。
3 結果
3.1 兩組患者在護理結束之后的臨床效果
據統計,實驗護理組的患者在看護過程之中僅有4例護理無效的病例,常規護理組的患者則有15例在看護過程之中護理無效。以上數據經過檢驗皆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2 兩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對比
實驗護理組的患者對于焦慮煩躁等相關心理缺陷的控制評分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且數據經過檢驗之后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2。
3.3 兩組患者在護理之后生活品質的情況
實驗護理組的患者其心理健康方面、生理職能方面、情緒職能方面以及社會職能方面的評分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組,且數據經過檢驗之后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3。
3.4 兩組患者對于看護結果的滿意程度
實驗護理組的患者對整個護理過程的滿意程度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組,且數據經過檢驗之后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4。
4 討論
目前,外科危重患者在醫學史上很常見。依據本文的探討可以得知,實驗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概率(92.45%)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概率(71.70%),以上數據經過檢驗皆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在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信息方面,實驗護理組患者在實施急救意識護理方法之后其生活品質以及心理狀態明顯得到了提高,且患者對護理結果也比較滿意,使用急救意識的護理方法來護理外科危重患者,其臨床護理效果比較良好,值得臨床廣為推行使用。
參考文獻
[1]許曉紅.淺談外科危重病人的急救與護理[J].中外醫療,2009,12 (34):137-140.
[2]張衛青,那建華,王福利.建立急救護理流程的實踐與思考[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 (17):1558-1559.
[3]許樂芬,王茂桂,陳慧等.醫護合作培訓臨床護士急救技能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8,55 (02):148-149.
[4]饒正捷.顱腦外傷患者心理護理與急救觀察[J].醫學信息(中旬刊), 2011,6 (06): 3207-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