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余能
【摘要】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應用于小兒支原體肺炎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8月-2017年8月醫院收治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11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兒56例。對照組患兒阿奇霉素持續靜脈滴注,觀察組患兒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對比兩組患兒療效、癥狀改善、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患兒療效更高,癥狀改善更快,不良反應更少,均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結論:在小兒支原體肺炎治療中,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能取得更理想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效果
小兒支原體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小兒支原體肺炎在當前的兒童呼吸道感染當中,發病率正在逐漸上升,對小兒的健康有著較大的影響。該病能夠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全年均可發病,在春冬季節發病率較高。如果患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引起多器官損傷,進而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小兒支原體肺炎治療中的常用藥物,而以往使用的紅霉素雖然也能取得確切的療效,但是有較長的療程,并且容易產生較大的胃腸道反應[1]。而新一代抗生素阿奇霉素,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因而近年來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在實際用藥過程中,可通過不同的方法使用阿奇霉素,可能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基于此,本文選擇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醫院收治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112例,研究了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應用于小兒支原體肺炎治療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醫院收治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11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兒56例。對照組納入的56例患兒中,有男性患兒30例,女性患兒26例,年齡在2到12歲,平均年齡為(7.6±1.4)歲;病程在1到13天,平均病程為(5.2±1.1)天;觀察組納入的56例患兒中,有男性患兒32例,女性患兒24例,年齡在2到13歲,平均年齡為(7.8±1.3)歲,病程在l到12天,平均病程為(5.0±1.0)天。納入標準:均符合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近期未使用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藥物過敏或過敏體質的患兒,肝腎功能障礙的患兒,合并其它嚴重并發癥的患兒。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上,都沒有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兒在入院之后,均第一時間進行常規基礎治療,包括降溫治療、平喘治療、解痙治療、吸氧治療等。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兒采用阿奇霉素持續靜脈滴注治療,使用阿奇霉素注射液,靜脈滴注,每日用量為10毫克/千克,共治療14天[2]。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兒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先使用阿奇霉素注射液,靜脈滴注,每日用量為10毫克/千克,使用3到5天后,待患兒體溫恢復正常,病情逐漸穩定,再使用阿奇霉素片,口服,每日用量為10毫克/千克,共治療14天[3];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對比兩組患兒的癥狀消失時間,并對比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治療效果評價標準為:顯效:治療后患兒癥狀和體征消失,影像學檢查顯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有效:治療后患兒癥狀有所改善,體征好轉,但影像學檢查并未完全恢復正常;無效:癥狀均無明顯緩解,體征無明顯減輕,影像學檢查也無明顯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19.0軟件統計處理,以均數士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數(n)或率(%)表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兒治療顯效28例,有效26例,無效2例,總有效54例,總有效率為96.43%;對照組患兒治療顯效22例,有效24例,無效10例,總有效46例,總有效率為82.14%,兩組患兒相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
觀察組患兒咳嗽消失時間(5.4±1.7)天,發熱消退時間(3.1±1.2)天,肺噦音消失時間(7.1±1.5)天;對照組患兒咳嗽消失時間(7.2±2.6)天,發熱消退時間(4.5±2.4)天,肺噦音消失時間(9.2±2.2)天,兩組患兒相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
觀察組患兒發生腹痛1例,惡心嘔吐l例,不良反應共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57%;對照組患兒發生皮疹2例,腹痛6例,惡心嘔吐4例,不良反應共1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43%,兩組患兒相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在小兒肺炎當中,支原體肺炎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類型,占比可達到一般以上。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的加劇和空氣質量的下降,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發病率也在逐漸上升。該病患兒會出現較多的臨床癥狀,很多患兒會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嚴重時還會出現熱型不定的發熱現象,同時伴有突出對咳嗽癥狀,最初表現為干咳,隨后出現白色痰液。年齡較小的患兒容易出現呼吸困難、喘憋等癥狀,肺部沒有明顯的體征,一些患兒還會出現局限性干濕噦音,部分患兒也可能出現肺部實變體征。引起該病的肺炎支原體,是一種在細菌病毒之間的無細胞壁微生物,通常用于肺炎治療的頭孢菌素、青霉素等抗生素,對其敏感性較差,而四環素類、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等能夠對核酸與蛋白質合成產生抑制的藥物,則有較高的敏感性。不過,四環素類藥物容易造成牙釉質發育不良、牙齒染黃等,喹諾酮類藥物會影響骨骼健康發育,氨基糖苷類具有耳腎毒性,因而在小兒支原體肺炎治療中均不適用。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能夠對細菌轉肽加以組織,對細菌蛋白質合成加以抑制,從而發揮出理想的殺菌抑菌作用。該藥對支原體、衣原體、厭氧菌、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等,都能夠發揮理想的抗菌效果。因此在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治療中,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首選的藥物。傳統藥物紅霉素,會對小兒胃腸道造成較大的刺激,同時可促進轉氨酶、血膽紅素等水平上升,因而總體效果不佳。而阿奇霉素是一種新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具有更好的口服耐受性,藥物最低抑制濃度小,具有較強的穿透組織能力,且半衰期更長,能夠減少用藥次數,不良反應較少,因而總體應用效果理想[4]。阿奇霉素作為新一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其藥物動力學特征較為獨特,有強效抗菌作用,在肺組織中可達到較高濃度。同時藥物代謝較慢,半衰期可達到68到72小時,抗菌后效應顯著,一般每天僅需用藥1次,即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小兒支原體肺炎治療中,效果比較顯著。不過,在傳統治療當中,采用持續靜脈滴注的給藥方式,由于治療療程較長,因而患兒仍會出現較多的不良反應,導致部分患兒難以完全遵醫囑全程用藥,或由于不良反應較大擅自停藥,進而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
基于此,研究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以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對于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大量繁殖的早期階段,采用抗生素序貫療法能發揮良好的作用,首先采取靜脈給藥的方式,使抗生素通過血液循環迅速進入到感染位置,將病原菌有效殺滅。待病情逐漸穩定之后,改為口服抗生素用藥,使血藥濃度得到保持,進而對病原體進行有效的控制。序貫療法在近年來的臨床上應用逐漸廣泛,和傳統連續靜脈給藥方法不同,疾病初期通過直接靜脈給藥,將感染迅速控制,病情穩定和癥狀改善后在變為口服用藥。阿奇霉素有良好的口服耐胃酸能力,吸收較好,其藥代動力學特殊,呈多房室模型,并且有較長的半衰期,因而在3天口服用藥后,就能夠維持10天左右的組織中有效濃度[5]。另外,阿奇霉素組織滲透性較好,在組織及吞噬細胞中能保持較高的濃度,因而組織濃度比同期的血液濃度能提高10到100倍左右。在炎癥部位的藥物濃度,也能夠達到非炎癥部位的6倍以上。利用序貫療法用藥后,藥物在體內分布得到優化,進而能夠發揮出更好的抑菌殺菌效果,促進患兒病情的盡早康復。
綜上所述,在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治療中,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進行治療,能夠使治療總有效率進一步提升,患兒癥狀體征更快恢復,同時可減少用藥的不良反應,臨床效果十分理想。
參考文獻
[1]劉東鋒,紅霉素與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 (10):90-92.
[2]鄭香順,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5):5106-5106.
[3]王驍公,觀察紅霉素結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應用在小兒支原體肺炎治療中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 (04):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