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學習習慣的培養都非常重要。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學習,拓寬視野,積累知識;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才能學得輕松、高效。興趣和習慣猶如學生的一雙翅膀,二者共同發力,才能幫助學生在語文的天空中翱翔。
關鍵詞:興趣;習慣;小學語文
在小學階段,語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它是學生啟蒙教育的重點,也是學生進行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更是學生接受高一級教育的鋪墊。因此,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興趣和習慣為語文教學插上雙翼,為學生的終身學習保駕護航。
一、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
從古至今,對于學習的興趣都被看作是學習的第一要素。孔子就曾經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有了興趣,就會有內在的情感動力,學生也能實現由“要我學”想“我要學”的轉變。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 多鼓勵、少批評
小學生的思維形式多數是以感性思維為主,因此,情感的因素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發生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小學生的心理較為脆弱,過多的批評或許會逐步打消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即使教師的出發點是為了學生好,但是往往會收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多利用鼓勵和表揚,激勵學生不斷前進。
例如,在學生剛上小學時,為了有效激發學生寫作業的興趣,筆者改變了以往那種在作業本上寫評語的批改方式,而是去學校附近的超市里買了幾個小印章。印章上刻著不同的字,有“優”“加油”“進步”等,還有的是小紅花的形狀和小笑臉。當筆者將這些印章應用到教學中時,學生的反響非常好,他們也慢慢總結出了老師印章的規律:作業寫的又干凈、又準確的,老師就會給“優”,卷面不整潔的,老師會給“加油”,等下次寫好了,老師就會給“進步”。如果在課堂上表現得好,老師就會在墻壁上的姓名欄后面蓋上一朵小紅花。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充分激發了出來,他們都想要得到“優”和“小紅花”,全都卯著勁兒地學習,課堂上也都好好表現,爭取得到老師的獎勵。
(二) 以質疑引導思維,在討論中動手操作
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筆者利用質疑、提問的方式進行引導。如學習“雨”字時,筆者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記住這個字?然后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討論,看看“雨”字有什么特點。經過討論,學生都牢記住了“雨”字中的結構,他們還針對“雨”字進行了一番想象:最上面的一橫等于是屋頂,小雨點都落到了窗戶上,每扇窗戶上都有兩個點。
在識字教學中,筆者將學生分成了若干個小組,在學期末組織學生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識字最多,哪個小組總結了更好的識字方法。在本次的活動中,學生各抒己見,都對生字的學習有了更深的體會。那些好的識字方法也在全班得到了推廣,比如,做識字集,學生將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漢字全都剪貼下來,集中到一個專門的本子上,沒事的時候就拿出來翻看一下,不知不覺中就記住了很多常用的漢字。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有很多,如情境創設、手抄報、黑板報等。只要教師能夠找到最合適學生的方式,興趣就一定能成為幫助學生翱翔天空的翅膀。
二、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前,很多家長向老師反映,孩子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的家長說,為了輔導孩子,自己比孩子都累。對于大部分的家長來說,孩子的學習現狀就是如此,尤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對學習尚未形成完整的概念,不知道該學什么,怎樣學,因此,在他們寫作業的過程中就需要家長的陪伴和輔導。如果沒有了家長的陪伴,很多孩子的作業都沒法完成,或者是錯誤百出。有的孩子即使做完了作業,等第二天上學的時候又忘了帶。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都是孩子沒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呢?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學生的作業書寫能夠反映出他們的知識技能水平,也能夠展示學生對于學習的態度,以及他們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作業要求字跡工整,無論是格式還是書寫,都要遵循書寫規范。當我發現學生在書寫方面出現錯誤時,都會用記號標出,并要求學生及時訂正自己的錯誤,一次都不可放過。
(二) 幫助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每次進行試卷分析,筆者都會發現學生一個相同的問題,那就是審題不清。在寫作業時也是如此,學生沒有沒有認真地讀題、分析,而是想當然,提筆就做。這種做法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弊端,也影響了作業的質量。在日常的教學中,往往是由教師給學生讀題,這就使學生養成了依賴心理。在考試時,他們就會因為理解不了題意而失分。因此,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多犯“懶”,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琢磨、理解題目的要求,獨立完成讀題,逐步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三) 幫助學生養成仔細檢查的習慣
檢查能夠幫助學生清點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訂正自己的錯誤。在做完作業后,很多學生都說自己檢查了,但是錯誤還是難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他們不會檢查。筆者有時候聽到學生說:“我都查了兩遍呢。”但是在與他們的交流中筆者發現,學生所說的檢查都是用眼睛看,看一遍就可以了,在他們看來,自己所做的題就是對的,思維模式一直都無法跳出原來固有的框架中。因此,他們的檢查就沒有任何意義,也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要多教給學生一些科學的檢查方法,幫助他們養成仔細檢查的習慣,這件事從低年級開始就應該做了。
習慣的培養要重復多次,不斷地練習才能有所收獲。“習慣成自然”,一旦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的學習都會有新收獲,良好的習慣勢必會成為幫助學生翱翔的另一只翅膀。
總之,教師要注重興趣的激發與習慣的培養,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幫助學生插上語文學習的翅膀,翱翔于知識的天空。
參考文獻:
[1]李文清,姚恒朋.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培養的實踐性探索[N].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年第31期.
[2]夏益軍.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策略的探討[N].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3]陳勇.學生學習興趣來自于良好習慣——淺談鄉村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D].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年第09月02卷.
[4]張紅霞.從心理學角度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D].現代語文:中旬·教學研究,2017年第4期.
作者簡介:
程鵬,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太平店鎮大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