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人才在國家的強盛中逐漸興旺,伴隨而至的是蓬勃發展的教育形勢。教育,對學生而言不僅僅是一種記憶,更是自身提高綜合素質的必經之路。高考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學生時代中一場至關重要的考試。在歷屆的高考結束后,滿分作文都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茶余飯后的談資。許多作文素材都來源于現實生活,意蘊豐富,令人深思。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交流看報都與之息息相關。從這角度來說,語文教學應是教育體系中當之無愧的重頭戲。本文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進行分析,希望提供更多可行性建議,在創新性方面提出更多思路。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實用性;創新性
一、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在新教育體制改革之后,老舊的教育模式愈發顯得格格不入,以下是筆者對我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的微薄見解。
1. 老師的觀念依然陳舊
要想學生有所進步,自然離不開老師孜孜不倦的教導。具體來說,當下我國傳統作文教學存在著以下的問題。首先,對事物保持好奇是年輕人新思維的源泉。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們首先是選擇自我尋找答案,實在解決不了才去詢問老師及家長;反觀之,歷經歲月洗禮的教師對許多事情都已經看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思想僵化,缺乏一定的創新能力。往輕了說,是與學生的想法有所偏差;往重了說,就是跟不上時代,甚至已經被時代所拋棄。兩種思想的交鋒,在摩擦中,作為導師的一方經常不戰而屈人之兵,學生的思維被嚴厲的訓斥和不在乎沖淡,導致好奇的天性被遏制,所以間接扼殺了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
2. 對作文實用性的忽視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寫作,許多教師只是單純地讓學生苦苦練習,生搬硬湊成一篇文章,換言之,就是希望通過所謂的熟能生巧,促使學生養成舍棄樸素的言語,用華麗辭藻堆砌文章的陋習。這使得許多學生的作文空有華麗的外殼,而內涵不足,缺少底蘊。
3. 缺乏對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給學生上作文課時,總喜歡以自己的閱歷、視角來看待一個話題,引導學生從某一點切入寫作。如果未按照要求,在某些老師眼中就屬于離題千里之文。學生盲目地跟隨他人的腳步,自身內在的寫作才能無法充分展示,壓制了學生的創作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
二、 如何提升高中學生作文寫作能力,使之創新實用兼顧
1. 廣泛閱讀
首先,想要寫得一手好作文,就得廣泛地閱讀。只有真正地讀懂一篇文章,才會知道它講述的精髓所在;只有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義和內容,才能提升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信心和理解反思能力;只有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時間,去克服完成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才能在最后真正懂得閱讀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含義。學習之道是什么?理解之道是什么?學習中的成功與失敗的差距是什么?對這一系列問題的解答就是閱讀的魅力所在。其實閱讀并不會耽誤學生們太多的學習時間,只需要從課余時間中抽出一點時間,就能以最舒服、最安逸的狀態去領悟文章的真諦,去接受閱讀的洗禮,去感受書中的奧秘。
2. 專項練習
要想解決這一難題,其實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讓學生背誦或者收集一些較好的開頭和結尾,背誦一些名人名句,這樣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寫作的主題進行靈活的運用,從而給閱卷老師留下較好的印象。具體到課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各個擊破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專項練習,從散文、議論文、記敘文、詩歌等不同題材的作文出發,讓學生只進行開頭和結尾的寫作練習,并且鼓勵學生積極發現生活中的美,并善于用筆記錄下來,養成寫日記和書摘的習慣。要知道,只有用心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事物,才能夠更好地發現生活中的美,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才能夠品味出最真實的情感。醉心于這樣的過程,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會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反復練習,終會達到想要的效果。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許多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都沒有得到充分地發揮,教師可以通過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逐步引導。如:在班級里,可以自主舉行作文比賽,擬一個題目或者自定義標題,在限時內完成。針對上交的情況,采取全面兼顧的方式,分別頒發最佳作文獎,最佳進步獎,最佳書寫獎等多種獎項,以此來縮小優等生與劣等生之間的差距。同時,學校也可以定期舉辦一些作文大賽,并為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頒發獎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鍛煉,釋放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偟恼f來,就是不能只是一味地要求作文貼切實用,也不能一直照搬他人的模式,而是要做到創新中有使用之地,使用中又有獨到見解。通過對學生寫作實用性的培養,可以使作文更吸引讀者的目光,并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而寫作的創新性,并不意味著脫離實際的想象和編造,而是要結合實際進行創新,實現實用性和創新性兩者的結合。雙管齊下,才能使學生的作文成績得到充分的提高。
3. 老師的引導
作為學生的啟明星,老師的教育引導職責不可推卸。學生的好壞與老師密不可分。都說學之惰,師之錯;學之怠,師之汰。老師對學生的引導到位與否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首先,在課外,老師應當引導并且鼓勵學生進行廣泛地閱讀。也只有多閱讀,學生的肚子里才會有墨水。其次,教師應該讓學生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具體表現在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主動去想象,在文字間遨游;讓學生在字里山河中開闊視野,在豪情萬丈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只有對一件事物產生徹底的震撼,才是新事物的開端。引導學生放松身心與思維,去感受文字獨特的魅力。如此,學生一定可以突破自我。另外,還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寫作平臺,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積極性。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寫作水平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 結束語
總的來說,語文的綜合素養與寫作能力息息相關,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著重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以此激發他們的潛能。鼓勵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發掘身邊的每一個細微之處,探索未知,探索事物的本質,借此來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從而助推作文能力的提升。另外,學校也還應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寫作平臺,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積極性。本文大致探討了現如今高中語文作文的兩個特點——實用與創新。而這,也是國家發展,時代變遷的必然。社會在進步,更早地改變才能站穩腳跟。
參考文獻:
[1]張弘強.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探究[J].中華少年,2016(06):112-113.
[2]許廣云.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J].考試與評價,2016(06):66.
作者簡介:
黃斯文,福建省南安市,南安市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