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實施以來,教育的觀念和方式在不斷地轉變和進步著,素質教育在教育中全面展開。在新課改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也應該本著發展學生素質的思想,進行積極的改革。本文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對傳統的教育觀念進行積極的轉變,探索更加適合時代發展的教學觀念和方法,提高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體育;有效性
高中體育是一門以運動、競技為主的科目,是高中教育的一部分,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只有學生具有了健康強壯的身體,才更有精力進行學習和探究,體育教學還能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發展,讓學生積極的面對競爭和挫折,具有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下面就當下體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一些改進的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 目前高中體育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 沒有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
高中學生和教師的重心都放在文化知識的學習上,對于體育運用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雖然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也強調體育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鍛煉,然而,教學情況依舊不很理想。高中生的學習壓力都比較大,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文化課的學習上,而常常將體育鍛煉遺忘,有時候學生為了多看一會兒書,甚至放棄體育,這就使得體育教學質量不能有效地提高,也制約了學生的素質發展。
(二) 開展體育活動不符合實際
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體育教學高效與否的關鍵性內容。部分高中體育教師的教學模式思維已經固定,進行體育教學都是一套幾十年都不變的體育活動,讓學生跑跑步,講一下理論知識,活動一下關節,然后就自由活動了,或是開展一些不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體育活動,這就使得學生常常感到體育教學枯燥無味,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體育教學質量低下。
(三) 對學生心理健康關注不足
高中體育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有個健碩的身體,還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很少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體育活動和訓練項目往往以鍛煉學生的體魄,讓學生掌握運動技巧為主,不能在進行體育活動開展中和學生的心理健康相聯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上沒有落到實處,過分的強調學生體能、技術的訓練,而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也影響了學生的素質發展。
二、 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途徑
(一) 創新高中體育教學理念
在高中教學中,體育教學理念的創新是推動和落實新課改目標的前提條件,也是進行具體教學活動的依據。因此,高中體育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教學活動的參與,提高學生的鍛煉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首先,作為體育教學的組織者,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情境的構建,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用積極向上的態度感染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明白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促使學生進行長期的鍛煉和學習,引導學生形成系統的、科學的鍛煉理念。其實,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體育技能和知識,也要關心學生的心理發展,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入手,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拼搏、進取的心態,精神飽滿地進行各項體育活動。最后,體育教師也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在教學中做到公平、兼顧,尤其是對一些運動能力不強,體質弱的學生,更應該多關心,悉心的指導,進行差異化教學,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和提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時代在發展,事物也在不斷的更新和變化著,高中教學方法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也變得豐富起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也被教師不斷地進行開放和應用出來。因此,高中體育教師也要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便更好的發展學生的各項素質,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比如在進行籃球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動作,技巧訓練方面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中的動作和自己的動作進行對比,分析動作的規范要領,掌握運用的技巧性,通過反復的訓練進行強化,從而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和理解。在有關一些基礎訓練的動作和技巧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結對和分組進行,一個學生進行演示,另一個學生進行指正,學生之間通過交流和探討,相互轉化角色,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師在學生掌握基本要領的基礎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競技體育項目的開展,比如組織學生進行籃球、足球比賽,不僅能夠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讓學生在競技中提高學生之間的溝通、協作、配合等能力,通過競技項目,也可以鍛煉學生勇于拼搏、合作進取的團隊精神,有利于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的形成,提高學生的剛強、堅毅的品質。
(三) 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改革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各項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高中體育教師要依據新課改的精神,繼承有效的傳統教學經驗,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學生為中心進行高效課堂的構建,充分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自主學習和鍛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平等、和諧的教學平臺,讓學生能夠充分地進行參與,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從而讓學生的個性特點能夠長足的發展。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和訓練的方向,為學生提供各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對于學生中的普遍問題,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和講解,讓學生進行積極的實踐,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進而在實踐中進行驗證,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也要進行教學理念和方法的研究與創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興趣高漲地參與體育活動,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陶輝.“互聯網+”背景下開展高中體育教學的探索[J].田徑,2017(09).
[2]張恒.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創新研究[J].才智,2017(22).
作者簡介:
林雪山,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