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本研究主要對如何營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隨著新課改教學理念在各教學階段的不斷滲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教學已經成為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對數學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并且通過高效課堂的構建,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有效的提升,讓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學習樂趣。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在高效課堂中培養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一、 創設有趣的課堂情境導入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應該進行有效的課堂導入情境創設,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為學生導入新的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導入環節較為重要,開展良好的課堂教學導入,能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提高,避免讓學生對較為困難的新知識產生恐懼心理,進而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比如,在進行小學數學人教版有關認識幾分之一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教材中能進行直接操作的材料進行挖掘,然后合理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活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前準備尺寸一樣的長方形紙片四張、正方形紙片一張,然后指導學生進行折紙實驗活動。首先,讓學生將尺寸一樣的長方形紙片四張隨意平均折成五份、四份、三份以及一份;然后,將折出來的五份、四份、三份以及一份中的1份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總是天馬行空,在折紙操作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各種新奇的想法,同時也會產生各種新的問題,能很快將涂色的那部分在整張紙中占據幾分之幾說出來,也能將沒有涂色的部分占據整張紙的幾分之幾說出來。當學生在掌握了幾分之一學習內容之后,教師應該繼續啟發學生,讓學生用準備好的一張正方形紙片,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出這張紙片的二分之一。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以及動手實踐,能有效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是培養學生敢于想象、敢于創新精神的有效教學方式。學生能在將視覺的直觀性與動手的操作性相結合,進而牢固掌握“認識幾分之一”的數學知識。
二、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體系的搭建。尤其在小學階段,因為小學生幾乎沒有數學知識儲備,且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也較弱,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幫助學生形成數學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借助具體且形象的教學工具來開展教學,因為在小學生這樣的年齡階段,比較容易接受形象具體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學工具的運用也能幫助學生將形象思維升華到抽象思維。
比如,在進行加減乘除相關計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教學道具開展教學,因為通過實物對學生開展教學,能讓學生對相關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講解圓的周長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積極使用多種教學道具,這樣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相關知識點的學習中去,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尺子來對身邊的圓形物品進行測量,也可以通過舉辦相關的測量比賽,在較為輕松且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既能對相關知識有所掌握,又能學會怎樣正確地使用相關學習工具。
三、 通過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加以運用。因為多媒體自身具有集圖片、視頻、聲音等為一體的教學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另外,還能幫助教師解脫繁瑣的備課工作,節省出更多的時間來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關注。另外,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能對數學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改善,讓小學數學教學更加地生動形象,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比如,在為學生講解有關長方體的認識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積極采用多媒體來向學生展示各種圖形的轉換關系,這樣不僅能方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有效理解,還能將教師的畫圖工作量直接省略,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的說來,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就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注重良好的課堂導入環節的設置,在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配合開展相關教學活動,以此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金龍.電子白板,建構高效課堂的“有力推手”——基于電子白板應用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構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7,(1):331.
[2]秦朝秀.以生為本,建構高效課堂——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構策略淺析[J].新課程·小學,2017,(1):402.
[3]陳青.“微課”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運用——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19):130-130,131.
作者簡介:
王芳,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雙茨科教學輔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