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靈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可持續性發展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建筑行業的發展也必須符合時代的發展脈絡,跟著時代的潮流,因此就提出了綠色建筑的理念。綠色建筑可以使我國人民與環境達到和諧共處,建筑行業是我國經濟液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發展建筑綠色經濟還可以使我國經濟的水平也能夠達到可持續性的健康的發展。本文旨在通過研究我國綠色建筑的現狀以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議與意見,從而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關鍵詞:綠色建筑;發展現狀;方法策略;持續發展
引言
建筑經濟領域中不同的經濟體制造就了建筑經濟的繁榮多樣性,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時期,市場經濟異常活躍,需要我們對建筑經濟有深入的了解,才能促進建筑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為了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我們轉變觀念,不僅要改變對私營建筑經濟的認識,看到私營建筑經濟在促進就業、增加經濟效益、搞活市場方面的積極作用,更要看到國有建筑經濟面臨的問題,堅決嚴厲打擊國有企業領導以權謀私,只顧個人利益、損壞國家利益的行為,最終達到促進建筑經濟市場良好發展的目的。
一、建筑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建國初期我國經濟的所有制成分分為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資本主義所有制、社會主義所有制、公私合營所有制以及工商業主個體所有制,統稱為五種成分。經過演變到十五大時,我國經濟所有制結構概括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建筑業也分化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兩大類型。建筑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公有制建筑經濟無論在完成建筑任務、創造就業崗位上,還是在創造經濟效益方面均發揮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只要看到公有建筑經濟的作用,更要看到私營建筑經濟的作用,私營建筑經濟不僅促進建筑市場管理,有效規范建筑市場秩序,更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緩解城鎮就業壓力上有重要作用。
二、建筑企業發展現狀
(一)國際市場占有不足
大型國有企業是我國建筑行業的支柱,在我國建筑經濟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但受歷史條件限制,我國大型國有建筑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占有的市場份額還比較低。尤其是與一些發達國家的建筑企業相比,我國的建筑企業還處于初級階段。特別是涉及到國際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由于受人文、環保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建筑企業還很難進入。我國的建筑企業只能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徘徊,即便是在這些發展中國家,受市場、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建筑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還有待提高。
(二)國內市場競爭激烈
從本世紀初開始,受國內宏觀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的帶動,我國的建筑經濟創造了自身的輝煌。但2013年以來,受國內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國內建筑經濟逐步下滑,特別是在國家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改,大力壓減過剩產能,強力推進環保治理,加大房地長市場調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驅使下,國內建筑經濟受到了很大影響。項目減少、市場乏力、資金不足等諸多不利情況充斥國內建筑行業,同時也造成了國內建筑行業的市場竟爭加劇、利潤大幅降低,一些建筑企業甚至出現“無米下鍋”的嚴重局面。
(三)發展后勁不足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受流動性、工作環境、居住環境等諸多行業性質的限制,人們對建筑行業普遍不感興趣。不管是項目技術管理人員還是最底層的建筑工人,之所以從事建筑行業,基本都是無奈之舉,一旦生活條件得到改觀或有其他機會,便馬上脫離建筑行業。這就造成了建筑行業人員流動性大,隊伍不穩定,基層員工技術水平底下,各種人員普遍青黃不接等不利局面,嚴重影響了建筑行業的發展后勁。
三、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發展途徑分析
(一)政府加強對市場的引導
當前,我國綠色建筑市場發展還不健全,市場機制還不完善,導致市場不能夠自動將產品的環境費用計算入總成本當中,由此也無法正確反映環境和社會總價值。基于經濟學中“理性人”的假設,在市場經濟當中企業是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并且在經營活動當中以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作為目標,資源配置以效益作為原則。但是環境保護工作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即使部分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也不會超過企業主要產品的利潤。因此,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在其內部缺乏環境保護的動力,這就需要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通過制定政策,加強對綠色建筑開發商的補貼,通過對綠色建筑開發商提供稅率優惠,促進綠色建筑市場不斷發展健全。在市場經濟環境當中,競爭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這樣容易造成經濟的畸形發展以及環境破壞。為此,在通過稅收等方式對綠色建筑企業進行鼓勵之外,還應通過行政的、法律的和道德的方式對綠色建筑企業發展提供干預和引導。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從政府的層面上看,應該加強對綠色建筑市場的宏觀調控,轉變政府管理經濟職能,這可以使政府履行環境監督管理職能得到進一步加強。
(二)構建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和工程質量管理體系
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安全為天,質量為本”是其永遠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則。一方面,安全和質量能夠直接影響建筑企業的生死存亡,如果沒有良好的安全生產和高質量的精品工程,建筑企業將被殘酷的市場競爭所淘汰;另一方面,建筑行業本身利潤比較低,一旦出現較大的安全和質量事故,僅直接損失就能壓垮一個建筑企業。因此,建筑企業必須要構建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以安全來保企業,以質量來保市場。
結語
總之,在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當中會涉及到社會、經濟、技術以及環境等多方面,并且在發展綠色建筑經濟的過程中還必須依據自身條件和發展的實際狀況,采取符合本地實際特點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大力促進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服務于我國經濟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劉建軍,張.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發展對策[J].人民論壇,2011,(20)
[2]趙朝霞.我國綠色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甘肅科技,2014(8)
[3]梁浩,張峰,梁俊強.中國經濟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引擎—綠色建筑產業規劃與發展[J].城市發展研究,2012,(10)
[4]費衍慧,林震.低碳城市建設中的綠色建筑發展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5)
[5]張希黔,林琳,王軍.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現狀及展望[J].施工技術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