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華
摘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緊密結合當前教學的實情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通過教學手段的改革創新,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強化師生互動交流、營造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等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成為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
關鍵詞:英語教學;核心素養;語言能力;文化意識
英語學科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看法和認識。因此英語課程對學習者的培養提出更為全面的目標與要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指出要從社會和人的發展角度出發,有效地落實和實踐“立德樹人”的整體教學目標。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為現代教師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和傳統只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相比,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將會由關注考試成績到關注“學生未來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培養上。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
就初中英語的教學而言,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語言能力以及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的培養不足,致使學生的英語學習不能持之以恒。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英語教師應當緊密結合當前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核心素養的思維目標為指導,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注重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語言綜合素質的提升。
英語核心素養在教學實踐中落地的根本和關鍵,還是每個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需要比以前看得更遠、做得更細。當“核心素養”成為學校新的育人目標,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陣地,英語課堂有效承載這一目標,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一個整體,不能碎片化,培養語言能力要建立在一個整體性的語言學習活動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創設緊密聯系真實生活和社會實際的英語教學情境,作為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橋梁。語言能力的培養需要老師們對語言進行建構與運用,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根據教材進行單元統整與內容整合。單元統整與內容整合就是圍繞核心,設計任務;圍繞目標,逐步遞進;圍繞話題,整合內容。
二、問題導向,引領學生的思維品質。
所謂的問題引領主要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可以采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評價問題的方式進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引領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獨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英語新教材中蘊含著知識性、思想性、教育性很強的內容,我們要善于發掘這些素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內涵,結合學生實際,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維品質的培養,讓他們的思維具有獨創性與批判性。
三、加強交際,擴展學生的文化意識。
任何一種語言都包含著不盡的文化內涵。語言與文化是同時產生并相互依存的。而中西文化中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對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學生才能更快更準確把握英語的語言本質和思想內涵,才能更準確地學習和運用英語。
四、融合貫穿,催化學習能力,潤滑情感態度。
(一)合作融合,催化學生的學習能力。
合作融合的關鍵在于學生在完成小組任務的過程中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它需要學生的分工與合作,也需要學生彼此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用合作作為催化劑,使學生在共同完成相關學習任務的時候,不斷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隨著學習能力的增強,又反過來對其他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了助推作用,讓其他的核心素養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總之,合作實現了學生間智慧的互換、心靈的接納,是培養文化領域中語言溝通素養的有效途徑。
(二)知情融合,潤滑學生的情感態度。
知情融合即認知和情感的融合。現代教學把課堂視為一個由認知和情感交織共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認知為情感的產生和發展提供理性基礎,另一方面情感對認知活動又具有動力、強化和調節作用,情感和認知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關系。知情之間有層次的遞進循環,最終實現融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環境等潛在知情因素,啟動、維護、強化學生的認識活動,使教學過程既是認知訓練的過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提升的過程。同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言傳身教,準確找到教與學和諧一致的結合點,讓發自內心深處的真誠打動學生,引發情緒與心靈共鳴,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過程。
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應當改變傳統過度關注學生考試成績的教學模式,將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與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語言綜合素質的提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定位有效的措施。
(三)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對于初中學生的成長而言,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形成至關重要,它是學生形成持之以恒學習態度的有效手段。首先,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英語能力是學生走向國際化的根本;其次,在英語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如閱讀的習慣,隨筆寫作的習慣,大膽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表達的習慣等等,這些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第三,教師應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到語言學習的魅力,最終實現好的英語教學效果。
(四)閱讀與寫作、聽力與口語相結合,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提升語言的學習,不應當以考試為目的,這是多年以來執教初中英語的切身體會。而傳統過度關注考試成績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之后,卻不懂得如何交流和表達,成為了所謂的“啞巴英語”。
在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將閱讀與寫作、聽力與表達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一般而言,閱讀的積累有利于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而聽力與表達相結合的模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四管齊下,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五)強化師生互動交流,營造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核心素養視角下,師生之間是否能夠有效地互動、交流成為了衡量教師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指標。因此,教師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應當加強互動交流,為學生營造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定的情境對話,讓學生通過情境對話,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讓學生能夠靈活地將所學習的課本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體現。英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約束,成為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