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玉敏
摘要:課堂提問是教師貫徹教學意圖,師生之間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課堂提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同時還可以交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是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發現規律的“向導”,更是教師實行教學調控的信息與反饋源。
關鍵詞:小學數學;提問技巧;教學質量
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從而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了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充分體現課堂提問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我們在實踐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探索和研究。
一、備教材要懂、透、化
這一點是絕大多數老師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卻是我們每個老師需要反思的。筆者認為,對教材的研究,要達到懂、透、化的目標。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們才能分清哪些問題是基礎性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樣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拓展性問題,我們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探究性問題,有必要讓學生討論、探究。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統性、重點和難點,做到透徹掌握,融會貫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僅能夠站在教師的角度,而且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感受學生的學。只有做到這樣,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二、備學生要實
我們常說,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而且要備學生、備學法。所謂備課要實,是指教師必須深入實際,了解自己所教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和思維習慣,以及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問,恰當地把握問題的難易度,使得提問更加有效。因此,我們要改變觀念,樹立問題意識。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數學修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敢于提問題、善于提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是數學教師肩負的責任之一,也是評價數學教學質量的標準之一。
三、提問過程要突出學生主體
思維來自疑問。一般教師只看到讓學生解答疑難是對學生的一種訓練,其實,應答還是被動的。要求學生自己提出疑問,自己發掘問題,是一種更高要求的訓練。教師在設疑時應設法讓學生在疑的基礎上再生疑,然后鼓勵、引導他們去質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會很自然地問一問學生: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沒問題。如果總是沒問題,那這一現象就極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問題了。對任何一個數學問題的認識,都永遠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終保持在同一個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學得輕松的,也有學得困難的。也就是說,應該有問題。沒問題的問題,反映了教師的一種教育觀念,似乎只有順順利利的一節課才是好課。其實不然,課上的這種順利,只會培養出唯書唯上的人,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課上的這種順利也會使學生缺少一種精神,一種實事求是、刨根問底的精神。
四、為學生創造機會,使學生去思 去想 去問
教師不僅要在每節課堂上創造質疑機會,還要使學生真正開動腦筋想問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自己不懂的問題。把這一時間真正利用起來,而不是走走過場而已。為了使學生會提問題,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些訓練,可以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學生的身份去示范提問題。例如,二年級教材學習了角的認識,對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稱,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些內容,學生已經知道了。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答道沒問題。真的沒問題了嗎?那我來問個問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角的大小為什么與邊的長短無關呢?經過討論,大家明白了,角的邊是射線,射線是沒有長短的,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決定于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教師從學生的角度示范提問題,久而久之,也就讓學生有了提問題的意識,在引導學生提問題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善待學生的提問和回答
無論學生提什么樣的問題,無論學生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只要是學生真實的想法,教師都應該首先對孩子敢于提問題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對問題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或請其他學生解答。對于頗有新意的問題或有獨到的見解,不僅表揚他勇于提出問題,還要表揚他善于提出問題,更要表揚他提出問題的價值所在,進而引導大家學會如何去深層次地思考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提問題中感受到更大的收獲,才會對提問題有安全感,才會越來越愛提問題,越來越會提問題。對于學生的回答,我們要慎用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對等習慣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過于強化對與錯,天長日久,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于教師想要的東西上。我們可以適當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納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評價。比如:噢,這是一種有道理的思路,還有其他思路嗎?這個想法不錯,我們還能補充點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們怎么知道……有針對性地鼓勵學生,滿足學生的需要,鼓勵學生繼續學習。
總之,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總是以“問——求——思——得”為思維訓練主線的。對待課堂提問,教師要心中有學生、有目標、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學生,才能創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良好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只有心中有目標,才能“粗中有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長袖善舞”,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只有認真鉆研,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各種提問方式,才能把學生帶入到思潮如海的新境界;才能使課堂教學藝術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