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離退休教師群體匯聚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專家學者,是一筆不可小視的國家財富,而且對于高校的發展、穩定和建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離退休教師群體“老有所為”問題的妥善解決,需要高校自身采取一定的行動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如今我國經濟迅猛發展,高校管理體制也在不斷改革,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怎樣開創高校離退休工作的新局面,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離退休工作;新形勢;新局面
離退休工作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和諧穩定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高校離退休教師群體,他們為國家的發展培育了一批批優秀的棟梁,功不可沒,而且他們本身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一直以來,高校離退休工作的重點都是放在離退休教師的待遇、管理、服務等方面上。但是,由于我國現今人口老齡化趨勢原來越嚴重,有一些歷史名校甚至出現了離退休教師數目達到了在職教師數目一半及以上的現象。這就導致了年輕人才供給不足,而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卻才能無處施展尷尬局面的出現
一、高校離退休工作新形勢下的新要求
黨在人大會議上明確提出了要“全面做好離退休工作”,足以證明我國對于老齡事業的高度關注。曾經的全國老齡委員會主任王照華就說過“ ‘老有所為 是落實 ‘六個老有 (老有所教、老有所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工作的重點環節。”“老有所為”同時也是離退休工作的工作重點。黨和國家還明確要求要制定一個更加深遠的規劃來推進老齡化事業,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深入貫徹落實老齡化工作。
有相關調查指出,現如今在我國的1.6億退休人口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有意愿再就業。其中一個針對師范大學離退休教師的調查中發現,大約有七成左右的教師希望能夠繼續工作,發揮自己的才干。高校是一個人才的聚集地,所以擁有強大知識儲備的高校離退休教師和一般的普通老人相比,其擁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知識才干更為突出;二是他們對于實現自身價值、展現自身能力的需求也更加強烈。所以高校離退休教師更加符合“老有所為”的要求。我國的有關部門在2005年的時候就已經做出了“關于進一步發揮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作用的意見”的決定。可是直到現在,也沒有取得很好的成效,大多數離退休教師仍然未得到再利用,才能無處施展,導致人才的荒廢。
二、高校開創離退休工作新局面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高校離退休的教師再次回到崗位,發揮才干,但是在實際推進中仍然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有關政策和保護措施不完善
雖然近幾年來,國家高度關注高校離退休工作,也頒布了一系列的關于進一步開發離退休知識人才作用的相關政策,但在實際運用中,仍然有實用性弱、有關政策不全面等問題的存在。這造成了離退休知識人才資源的開發力度不夠,除此外還有離退休人員再上崗工資、獎勵制度、具體工作時間不明確等問題。高校作為主要的人才聚集地,這些問題尤為嚴重。而且因為很多的工作有明確的年齡要求,離退休教師再上崗時合法權益缺乏相關法律的支持,這也造成了人才開發的不完全。
(二)再上崗人員管理制度不成熟
現如今,許多都還沒有設立相關機構對離退休教師再就業進行系統的管理。以至于幾乎每一所高校都出現了離退休教師在校外兼職、加入輔導機構、從事技術類工作等,基本都是獨自加盟,自己找工作,遇到問題沒人幫忙解決,容易喪失積極性。
(三)與離退休人員家屬缺乏交流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離退休教師的身體素質和工作精力也隨之衰弱。所以,高校在鼓勵離退休人員再就業時,要增加與其家屬的交流,深入了解其生活情況、身體健康情況,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給他們分配適合的、力所能及的工作,讓其能夠開心的工作,享受生活。
三、開創新形勢下高校離退休工作新局面的思路方法
(一)改變錯誤的認識,轉換思想,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是開展新形勢下高校離退休工作新局面的前提條件
現在很多人對于高校離退休教師再就業存有不正確的認識。一是,認為老年人只會消耗現有的社會資源。二是,認為離退休教師所擁有的知識不符合現有的教學條件。三是,認為這樣做會搶奪年輕人的工作機會。除此外,離退休教師本人也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還有在中國傳統道德教育贍養老人思想的影響之下,讓父母再次工作,子女會覺得是自己贍養不力造成的,會為人所詬病。
但是實際證明,離退休教師反而擁有豐富的經驗累積,很深的政治覺悟,還有長期發展下來的人脈和實力,而且工作態度極度認真。有關的科學研究也表明,雖然老年人有一部分腦細胞會老化,但是絕大部分還處于正常狀態,并不會影響智力和其教學質量。放眼全世界,現在很多國家都開始時再開發老年資源。其中發達國家走在了前列,發達國家該科技人才的退休年齡普遍在65-70歲之間,以日本為代表的有些國家還將50-75歲看做人生的第二個巔峰時期。 所以,退休并不代表著喪失了利用價值,我們要改變不正確的思想認識,轉換思想,正確認識到離退休教師的個人價值,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他們創建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這要求高校的有關部門加大宣傳力度,積極主動通過現代化的網絡平臺向外界傳播關于離退休教師再工作的正確認識,改變人們的錯誤看法,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支持離退休教師的二再上崗。
(二)實際的走訪調查開創新形勢下高校力推工作新局面的基礎
高校開展離退工作的有關部門需要定時的進行實際的民意走訪調查,詳細的了解目前離退教師實際的生活情況,了解他們是否希望能夠繼續工作,一般分為以下兩種:一是,愿意無償的回報社會的;二是,希望像之前一樣帶薪工作的。同時,在進行走訪調查的過程中,可以準確的獲得關于離退休教師各方面的詳細資料,在走訪完成后,要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整理匯總,按照將康狀況、工作想法、個人特長分類總結,并定時走訪更新。本文按照不同類型組合將離退休教師大體分為以下五類:1.希望能夠帶薪工作,并且身體健康狀況允許的;2.希望能夠帶薪工作,但是身體狀況不太客觀的;3.愿意無償回報社會,并且身體狀況良好的;4.愿意無償再上崗,但身體條件不太好的;5.沒有再工作意愿的。對于那些有意愿再上崗并且健康狀況良好的離退休教師,要和學校協商,為其安排適合的工作。對于那些有意向參與工作但是身體條件不太客觀的,要對其進行思想引導,說服其轉變觀念,積極投身于健康活動中去。對于無意愿再上崗老教師,要尊重他們的想法,不能強迫其參與。
(三)擴展思路,尋找多種方式為離退休教師提供再就業平臺
如果僅僅只靠高校離退休教師自身去找工作來實現“老有所為”,對他們來說是一項很艱難的任務。所以高校委員會需要在遵循國家老齡化工作方針的基礎之上,結合每一位離退休教師的專長,因人而異的為每一位選擇最適合自己領域的工作,最大程度的發揮他們的長處。
(四)學習國外的先進思想,創建完善的就業保障平臺
縱觀全球,我國應該學習其他國家是怎樣解決老年問題的,吸收先進的思想,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相關法律法規,以此來維護老年人再就業的合法權益。除此之外,還應該深入探索制定一個適合的退休制度,研究規定一個科學的退休年齡,制定的退休制度要有一定的可變通性。政府還需要創立一個專門的機構用來對老年人再就業工作進行管理,并且對工作的進行指引正確的方向。還有高校的相關部門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在政府的方針指引之下,創立離退休教師權益保障機構,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保障機構的創立可以從多個方面下手,包涵各個方面,最基本的要有宣傳部、法律咨詢部、培訓部、科學技術部、檔案部等。機構的成員既可以從離退休教師中挑選有能力的,也可以從學校在職的教師中挑選。保障機構的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充當中介的作用,廣泛收集來自各方面的離退休人才需求信息,匯總后根據本校離退休教師的個人特長,匹配合適的人選,然后從中塔橋,讓離退休教師和用人單位之間取得聯系;二是,將本校離退休教師的信息整理后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到外界,為其爭取工作機會。
四、結束語
堅決落實高校離退休人才資源的重新開發利用工作,深入探索目前新形勢下如何去激發離退休教師的工作熱情,開創高校離退休工作的新局面,把老齡化問題轉化為重開發老年人才資源為社會創造財富,這對于解決我國現如今高層次人才匱乏的問題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徐航.新形勢下開創高校離退休工作新局面的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11(01):94-96.
[2]王祥義.對高校離退休人員管理與服務工作的思考[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10):121-123.
[3]吳本元.堅持以人為本推動高校離退休工作科學發展[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02):107-111+
[4]郭心愷.高校“應對空巢”創新離退休工作的幾個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1):79-80.
作者簡介:王金波(1969年5月23日)女,遼寧本溪人,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