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孜古力·熱合曼
摘要:從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能力是最好的時機。小學數學課堂是創新實踐的基地,數學教師要有意識的發現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有意與無意的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造性思維;培養
小學教育是學生受教育的啟蒙階段,這個階段的教育是成就一個人的生命才華具有重要的意義最基礎教育。我們要感悟并實踐新課程,認真開發教材資源,要充分重視思維能力培養與提高,有效的進行思維訓練。小學數學教學要引導學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一、創設寬松環境,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生成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展開,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給學生的精彩留白,激發學生的展示與表達。哪怕是一個不成熟的甚至是錯誤的表達,也可能是學生創造性思維萌芽的火花,而這種表達,也可能啟發其他學生或老師思維靈感的滋生。創造性思維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靈活性。在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案的產生往往帶有突然性,這種突然性產生新思路,新方案的狀態,成為靈感。所以,如果教師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無憂的教學環境,學生便不會因為懼怕出錯,懼怕嘲笑,懼怕責罰而不敢表達。沒有積極主動表達的渴望,思維就可能停滯,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會成為泡影。壓抑的環境,嚴格的責備,致使學生美妙的想法,奇特的思維夭折在恐懼之中,摧殘在開口之先。教師的教鞭下沒有了瓦特,教師的課堂上沒有了愛迪生,教師的認為無可救藥中趕走了三毛,這些后來成功的人,反而因為離開了學校課堂的束縛,成就了自己的天才夢想。孔子《論語》的自由談,成就了門徒72賢。但是,我們現實的生活中,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愛迪生,三毛那樣的家庭環境,那樣的父母引導,他們可能因為求學環境的壓抑,老師的怠慢,夭折了思維,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淹沒了生命的精彩。所以,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之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養成。
二、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擁有更大的創造思維空間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充滿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數學教學要善于把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結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觀察、體驗、操作、思考,從而理解數學的價值,掌握數學知識。創設貼切學生生活的情境,使學生在參與學習中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更好地理解數學。
例如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中教材安排了“小小商店”模擬購物。其中教師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一學生拿著5元錢購物,如果他想去買7元錢的小汽車,夠不夠?如果不夠怎么辦呢?這時學生們紛紛舉手,有的說回去拿了2元錢再來買;有的說問其他小朋友借了2元錢再來買;有的說錢不夠的話,不是正好有5元錢的一本書嗎,讓他改變主意就買5元錢的一本書吧,這樣還可以從書中多學點本領呢;有的甚至說你可以去跟賣東西的人討價還價,叫他打一下折,7元錢的文具盒就5元錢賣給我吧,下次還會到你這兒來買東西的。聽到這里,我們不僅為一年級的小朋友能有這樣隨機應變的想法而高興,更為他們能靈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自豪。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聯系了生活實際,讓學生擁有了更大的創造思維空間。
三、注重課堂動態生成,著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學生學習數學就要進行思考,啟迪思維、發展智能,一直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作為一節數學課,該堅守的是什么?應該是學生的數學思考,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不僅要使每個學生在數學課上積極地參與外顯的活動,更要關注他們通過觀察、分類、抽象、概括、推理與交流中創造性思維的萌動顯現。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共同活動,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的發展過程,具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因此教學既要有一定的組織性和計劃性,同時又要密切關注課堂中的“生成性”。例如:“認識幾時幾分”一課。有的老師在教完新課內容時,本以為已大功告成,卻沒想一個學生在小組活動完成練習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那如果分針不指在數字上,它指在兩個數字中間了怎么辦?”多么好的問題呀!這就是課堂上的“生成”,那么這時,教師該怎么做?是告訴學生“你們只要會看分針指在數字上的就行了嗎?”不!孩子太棒了!教師應該把它作為一項寶貴的教學資源來接受。要求學生:“結合日常生活,老師相信你們能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繼續玩鐘面模型,學生時而探索,時而合作交流,終于明白了:不管分針是否剛好指在數字上,只要看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就是幾分。這樣學生又一次體驗到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快樂,積極性與創造性得到了及時的保護與鼓勵,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生成提供了必要條件。
四、創設課堂爭論條件,升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學習的直接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學生在刻苦學習、認真鉆研的學習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一個懶于學習,不愿思考的學生,是很難產生學習數學的異向思維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施展才能、展示自我的機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他們大膽發表意見;培養他們善于思考的習慣,要求學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總結,豐富想象,開拓思維。這樣,對升華學生創造新思維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另外,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是開拓學生思維能力,升華創造性思維的好辦法。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同桌、小組、全班等討論形式,組織學生對某一個問題進行大膽的討論,讓學生思維的火花互相碰發,交流各自對問題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概括,利用這個方法引起學生更深入地鉆研某些問題,實現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目的。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還要提高學生提問的能力,培養學生由生疑到質疑,然后解疑的良好心理素質。讓學生敢于提問、樂于提問、善于提問,真正實現由“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的轉變,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之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希明主編.《新課程理念教學方略》.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2004年7月。
[2]劉清平李聰睿.小學數學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