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柏
摘要:微格教學因其訓練的專項性、目標的明確性、反饋的及時性等特點,已成為教學技能訓練的主要方法。學校校充分運用微格教學系統,以微格專項與綜合測評相結合的方式,為他們創設教師角色體驗和獨立探究的環境切實有效提高教師素養和課堂教學能力。
關鍵詞:課堂導入;微格教學;反思提高;有效途徑
教學能力作為教師教學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必備的專門技能。開展微格教學實踐教學活動,目的在于訓練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提升他們的素質。通過課堂教學能力的訓練,能夠使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和心理素質等。
一、基于微課視頻的課堂導入技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一)導入生硬
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為導而導”、生硬突兀的課堂導入也會讓學生失去興趣,甚至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課堂導入如果僅僅是將其作為一個教學環節來安排,導入顯得生硬和刻意。這種拼湊式的導入自然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方法單一
課堂導入既是引導學生聚焦課堂也是發現問題的過程。多種多樣的課堂導入既能加深學生對課堂主題的理解,更能在后續的課堂教學中“駕輕就熟”,與教師“心有靈犀一點通”。在微格教學課堂導入時,課堂導入方法較為單一,且傾向于采用傳統的方式導入。僅有少部分老師能做到結合多種導入方法,特別是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
(三)時間不當
課堂導入是教師進行新知識教學的前奏。導入時間的合理分配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果。課堂導入時間過短,使得課堂開篇教學顯得刻意、生硬,不能很好地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導入時間過長,就會出現課堂重心偏離,教學內容主次不分。導入雖然很重要,但它并不是“主角”,只是“配角”,所以導入時間不宜過長,要簡潔明了。其后續的課堂教學效果也較好。如果微課出現了導入時間過短或過長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微格教學的理據的教育心理學理論
微格教學作為一種視聽教學和教學微技能專項訓練手段,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具有獨立性、重復性、探究性的教學情境,讓他們學會信息的收集與處理,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錄制微課,對自己的微格教學視頻進行課堂觀察,發現自身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不斷改進和提高。教師長時間地沉浸在“課堂觀察——發現問題——學習知識——改進提高”這個探究式學習過程中,通過“做中學、學中做”,反復操練和強化,從而找到最適宜自己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技能螺旋式的提升。
網絡信息時代,微課是“點”,慕課是“線”,翻轉課堂是“面”,將微課與慕課有機整合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可以真正實現課堂的翻轉。如果說微課和慕課是線上教育,那么翻轉課堂則是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的結合。微課、慕課和翻轉課堂是當前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三類課堂因其側重點和課堂開展的主要形式不同,各自有著不同的特點。優質的微課教學是慕課和翻轉課堂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微課既是一種獨立的課程,又是慕課的教學元素之一。翻轉課堂的前提和基礎便是優質的微課,微課是以知識點為單位呈現的。微課形式上以視頻教學為主,內容上以課程內容中的分塊知識點為主,具有主題突出、目的明確等特點。微格教學正是采用微型課堂的形式對教學技能進行實踐訓練,其最大的優點是采用信息技術將教學過程記錄下來,可供教師反復觀摩,及時做到教學反饋,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三、課堂導入方法與應用
(一)導入技巧
教師在課堂導入時不僅要彰顯足夠的學科文化知識和豐富的聯想創造力,還應注意導入的情趣性、誘導性、目標性和遷移性。課堂教學的導入,首先要根據教學目標來設定。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導入,盡管生動、精彩,也不可取。導入包括方法技巧和語言技巧。技巧的掌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源于反復的實踐訓練和經驗積累。教師在微格教學的實踐訓練中,充分應用在課堂中所學到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知識。針對導入方法,教師可以對同一主題進行同課異構式的課堂導入,不斷總結各自不同的優缺點,掌握對應主題適宜或最佳的導入方式。針對導入語言,教師則可以通過微格教學對同一事物同一觀點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反復錘煉語言的清楚準確和自然流暢,練就出“先聲奪人”和“言為先聲”的表達技巧。
(二)方法多元
課堂導入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諸如知識導入、知識或現象歸納導入、提問設懸念導入、生活實例導入、實驗導入、游戲導入、視頻導入等。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單一的導入方式已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教師應重視學生學習和思考的過程,在課堂導入的設計上應采用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多元化導入方式,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理解課堂主題,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熱情,增強其對課堂內容的關注度和期待感。同一教學主題采用不同的導入方法,會收到截然不同的課堂教學效果。微格教學為師范生課堂導入方法的優化提供了可比較、可對比、可量化、可探究的環境。師范生對同一課堂內容采用多種導入方法進行微格教學,通過視頻觀察,對比分析不同導入方法的優缺點及對應產生的課堂效果,結合課堂主題進行反復實踐,找到能激發學生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多元化導入方法。
(三)時間把控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引入時間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教學效果。研究發現,時間控制在整節課堂教學時間的10%左右的課堂導入屬于引入時間比較得當、緊湊的課堂導入。這樣的課堂導入能更好的服務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關注度。導入時間過長,學生不能快速進入教學主題。導入時間過短,學生不能充分激活認知圖式。但導入時間不是單純訓練一兩次就可以把控好,而要將導入的單項訓練和完整課堂的綜合訓練相結合,通過微格教學反復的實踐和探索。一方面,通過微格教學導入技能的專項實踐訓練,總結得出各個主題教學的最佳課堂導入時間;另一方面,通過微格教學完整課堂的綜合實踐訓練,記錄課堂導入與整節課課堂教學的占比,結合其對應的教學效果,做到對相應主題課堂導入時間的合理有效把控。
(四)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既是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的監控和監督,同時也是教師彼此間相互學習和相互促進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微格教學中,通過對自身或同伴微格視頻的課堂觀察,依據觀察記錄對自己的導入技能進行較為全面的反思。教師利用微格教學的信息技術將導入技能的專項訓練過程記錄下來,以此作為課堂觀察的素材;依托導入技能評價量表確定課堂觀察的點,根據課堂觀察點對課堂教學進行記錄;在此基礎上依據之前所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對導入環節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評價和反思,從而發現自己在導入技巧、導入方法、導入時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問題不斷改進和實踐,提高自身導入技能,形成自己的一套課堂導入模式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