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賓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明確了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的總體要求與目標。昌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濰坊市委決策部署,把“放管服”改革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內容,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商事制度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大“放”的力度,強化“管”的能力,提升“服”的水平,用改革破解難題,靠創新激發活力,開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局面,更好地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注入新動力。
一、昌邑市改革推進情況
1.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簡政放權是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是釋放改革紅利、打造昌邑模式重中之重。2017年以來,昌邑市調整市級權力清單3次,共計調整事項388項,其中,取消124項、承接66項、新增150項、調整24項、整合24項;編制完成全市10處鎮街區、47個市直部門(單位)、98個社區公共服務事項清單事項6497項,同時配套編制服務指南4376項,形成覆蓋市鎮社區(村)三級的清單網絡。編制公布年檢事項31項、政府指定培訓事項24項,公布全市“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項清單322項,切實為權力運行劃好“跑道”,消除“暗門”,亮出“家底”。
2.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堅持放管結合,把雙隨機抽查作為事中事后監管的“先手棋”。編制印發《昌邑市市級“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梳理完成全市34個具有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的部門、單位隨機抽查事項清單222項,并在市政府門戶網站和市機構編制網站同步公開,實現隨機抽查事項全覆蓋。2017年以來,各部門、各單位開展隨機抽查2849次,抽查對象4401個,立案查處124個,取得了良好的執法效果。同時,依托“信用濰坊”,對全市企業的注冊登記信息、許可信息、處罰信息、監督抽檢信息、信用評價信息、榮譽信息等進行歸集,建立信用檔案、異常名錄和“紅黑榜”發布制度,形成了堅固的信用“防火墻”。2017年以來,通過網站、報刊等載體公開“紅黑榜”7次,其中,“紅名單”企業169個,“黑名單”企業213個,公開行政許可、行政處罰 “雙公示”清單49次,社會誠信意識不斷提升。
3.提高政府服務質效。以市民之家為平臺,集中審批、簡化流程,讓群眾切實享受到便利。扎實推進 “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推行“模塊化”審批、區域化評估評審、重大投資項目無償代辦、行政審批否定報備等制度,審批效率提高30%以上。率先開展投資建設領域“多圖聯審”工作,審查時限由原來的44個工作日縮短至平均9個工作日,審批時效提速近80%。率先推行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新模式,將房屋交易、稅收、不動產登記全過程進行全鏈條優化再造,促進不動產交易、稅收、登記體制機制創新,變“多口受理”為“一窗受理”,實現了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20分鐘”、審批周期由30個工作日向3個工作日的突破?!叭湕l”優化民辦幼兒園設立相關事項,通過綜合受理、聯合審批、同步出證等方式,最大限度精簡優化辦事流程和環節,審批周期由96個工作日縮減至15個工作日,審批時限提速80%以上。全力推進政務服務平臺向社區延伸,確保群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足不出戶便可享受政府服務。
二、目前改革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基層接權能力有限。行政審批權下放到基層,確實提高了辦事效率,方便了企業和群眾。但是,不論是權限從上級部門下放到昌邑還是昌邑向鎮街放權,都存在接權單位缺乏專業人員和相關設備,對上級下放的權力“接不住”“接不好”等問題。比如,部分專業性較強的審批權下放后,因無人勝任而被束之高閣;部分接權單位對相關業務不熟不精,導致審批時間冗長,有違放權初衷;部分接權單位人員嚴重不足,無力承接新的審批權限;部分審批事項本身業務量極少,承接后產生“零審批”事項等問題。
2.隨機抽查存在局限。隨機抽查制度以市場主體經濟戶口和信用分類監管體系為基礎,難以實現對無證無照經營行為的發現與監管。在監管過程中存在人員、技術、地域的局限性,部分單位具有執法資格的人員較少,難以隨機抽取執法人員;部分監管領域專業性較強,如特種設備、食品藥品領域監管,并不是所有執法人員都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開展相關工作,隨機抽查容易形成監管漏洞;部分執法部門劃分網格,設立站所,方便執法人員了解地方實情,就近監管,但是隨機抽查后可能出現跨地域監管現象,降低監管質量,增加監管成本。抽查結果缺乏統一的平臺載體,各部門、各單位基本選擇在自己的網站或者政府門戶網站上公開,難以實現統一管理和信息共享。
3.服務平臺使用受限。網上審批平臺數據不能互聯互通,存在數據煙囪、數據壁壘等問題。目前,部分審批部門單位按照對口上級部門要求使用自建系統辦理業務,而且自建系統與政務服務平臺沒有實現信息對接、資源共享,對于部分業務量大的審批部門單位,失去了精簡優化、提高質效的作用?;鶎诱辗站W絡“軟件”建設仍有欠賬,部分社區缺少專業工作人員,使得政務服務網絡雖已建立但發揮作用有限,導致有的事項社區不能有效承接和辦理。
三、進一步推進改革的對策建議
1.提高接權能力,做好承接落實。一是提高放權“含金量”,放權單位在放權前期要做好充分的調研和意見征求工作,確保下放事項為基層急需且能“接得住”的事項,杜絕“零審批”事項產生。二是做好承接落實工作。在事項承接過程中,本著接住接好原則,及時跟進督導,搞好協調對接,協助相關事項納入市政務服務中心,確保下放事項安全“著陸”。三是協調放權單位幫助接權單位培訓人員、完善設備、提高水平,杜絕“甩手掌柜”。接權單位在充實力量、提升能力的同時,加強同上級業務部門的聯系溝通,共同應對權力下放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權力放到位、用到位。
2.加強監管創新,穩定市場秩序。一是完善隨機抽查監管體系。掌握上級部署,開展專題調研,厘清部門責任,培育執法隊伍,加強基層配備,結合應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加快建立部門間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切實完善市場監管工作機制,為各類市場安全、有序運營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推動網格化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監管網格,把與基層群眾生產生活直接相關、可巡查發現的日常執法管理事項納入網格管理,解決行政執法分散、執法力量不足、執法效能低下等問題。三是全面推行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以推動執法重心下移、減少執法層級、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規范執法主體、優化執法力量配置為重點,扎實推進跨部門、跨領域綜合執法,加快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行政執法體制,不斷提升基層政府執法效率和水平。
3.提高審批效能,優化政府服務。一是加快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向基層延伸,采用統一標準、統一模板和統一格式,推進鎮街和社區事項上網運行,加強鎮街、社區便民服務點建設,發揮基層代辦人員的作用,方便基層群眾獲得高效、優質的辦事服務。二是進一步推行全鏈條優化工作。以“縮短審批時限、精簡審批流程、服務辦事群眾”為原則,繼續選取審批復雜、群眾反響大的事項深入分析、明確責任、壓減要件、流程再造,實現全鏈條優化,切實提高政府審批效能,方便群眾辦事創業。三是推進信息共享。依托電子政務云平臺和共享交換平臺,歸集各級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和信用信息等數據,打通條塊信息系統,消除“數據煙囪”和“信息孤島”,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共用,以數據共享促進流程優化、業務協同?!踝髡呦挡厥形M織部副部長、市編辦主任E:WHG
關鍵詞:放管服 職能轉變 實踐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