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用任務驅動法,是指依據教學內容設計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激發學生產生學習動力,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積極主動探索數學知識,努力完成學習任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使學生順利完成任務,快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進而收獲成就感,增強學生自主完成任務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任務驅動法;應用
一、 前言
在以往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直接將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沒有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機會,不注重將數學知識布置為任務,長期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致使學生完全被動接受知識,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一時無法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并且,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對此,以下文章提出了應用任務驅動法,從而解決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 任務驅動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當前,任務驅動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改變了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還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在數學課堂上結合數學教學內容設置為多個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自主完成,促使學生自主解決遇到的問題,鍛煉學生自主完成任務的能力,漸漸地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調動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逐漸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思維更活躍,注意力更集中。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自主探究教學內容,進而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扎實掌握數學定理和公式,不斷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既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又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最終順利完成驅動任務,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究精神,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任務,并學會運用知識解決遇到的難題,有效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完成任務的能力,充分體現出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的意義。
三、 高中數學教學中任務驅動法的應用
(一) 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分層設計任務
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注重應用任務驅動法,應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分層設計任務,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而設計出合理的驅動任務,對于數學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要布置難度較高的任務,要求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能夠運用新知識推導數學公式,訓練學生自主完成任務的能力,驅使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進而順利完成任務,而對于數學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應設計難度較低的任務,使學生輕松完成,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更加主動完成任務。例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體結構》一課時,教師要依據學生數學成績和學習能力,分層設計任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任務,快速理解數學知識點,全面掌握數學教學內容,使成績優異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同時,幫助成績不好的學生奠定數學基礎,促使全體學生高效完成任務。并且,學會自主學習,有效提高不同層次學生自主完成任務的能力。由此可見應用任務驅動法的重要性。
(二) 根據教學內容提出任務,調動學生主動完成任務
當前,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落實任務驅動法,將任務驅動法貫穿于教學環節中,進而根據教學內容提出任務,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積極主動完成任務,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探索,不僅培養學生探索精神,還增強學生獨立自主完成任務的能力,逐漸學生不再依賴于教師的講解,通過自主探索便可完成任務,深入理解新知識。例如:在學習《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以及性質》一課時,教師不能急于講解新知識點,應運用任務驅動法,結合新課內容提出任務,調動學生主動完成,學生自主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新課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漸漸地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完成任務,進而自主預習新知識,有效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預習能力。
(三) 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給予學生評價和總結,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要求高中數學教學中要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積極應用任務驅動法,使學生清楚學習任務,明確教學目標,進而引導學生自主完成任務,也可以相互合作完成任務。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教師要給予學生評價和總結,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評價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表現,使每位學生都能知道自己的優缺點,進而主動鞏固知識點薄弱的地方,并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優點。因此,在學生完成任務后,要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學習方式,傳授有效的學習方法,并針對表現出色的學生,要給予鼓勵和贊揚,激勵學生再接再厲,使學生更加努力學習,主動改正自身的缺點,促進全體學生不斷進步,并通過應用任務驅動法,從而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四、 總結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應用任務驅動法,依據教學內容提出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完成,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清楚學習目標,進而主動探究數學知識,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鞏固所學的知識,又掌握新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臧華.任務驅動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5(32):129.
[2]楊志明.論任務驅動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1):29.
作者簡介:
劉關輝,貴州省都勻市,都勻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