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情
摘 要:大學生就業持續彈性下降引起全社會普遍關注。目前旅游業在各地的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相關人才需求也逐漸增加,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卻存在行業就業率低的狀況,影響了旅游業的發展。文章選擇亞太旅游協會教育類會員單位——桂林旅游學院為研究對象,以該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為例,借助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其就業現狀與就業問題,從政府、用人單位、學校、家庭、大學生自身五方面提出改善學生就業現狀的對策。
關鍵詞:桂林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2-0209-02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2017年高校畢業生是795萬人,較2016年增加30萬人,反映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進一步加大。與此同時,世界旅游組織預測:中國在2020年的旅游產業規模將是現在的六倍。根據近年來數據顯示,我國旅游專業人才實際需求為800萬人,而目前實際上從事旅游業的專業人才只有600萬人,尚有200萬人缺口,尤其缺少大量旅行社、酒店等方面高素質專業人才[1]。這種專業人才供需關系的錯位結構,出現“有位無人”和“有人無位”并存的現象,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如何改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培養、教育和就業問題已成為熱點話題。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選取桂林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2015[2]、2016及2017年三年畢業生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6份,為保證調查結果的客觀性,隨機抽取每屆畢業生有效問卷各50份,結合國內外關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現狀的有關資料,分析并提出如何改善就業現狀的對策。
一、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需要政府的支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歷程中,任何行業的發展和壯大都離不開政府支持。隨著桂林市各轄區旅游景點的快速開發,廣西成為旅游大省,桂林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面臨得天獨厚的條件。一般來說,政府對于旅游行業的支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財政支持?!叭f事開頭難”,一個行業在其剛起步階段是異常艱難的,因此,發展旅游管理離不開財政支持。第二,旅游行業的發展需要健全的規章制度來規范。本次問卷調查發現,有60%的學生擔心從事旅游行業管理工作中碰到游客的不理解而發生沖突事件,這樣久而久之大多數學生失去了從事旅游行業管理工作的信心。因此,政府需要完善行業法律法規,建立從業者對行業的安全感。第三,解決體制性障礙。我國大學生就業制度改革后,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大學生人力資本產權,但還受到很多制度方面的約束,其中戶籍管理與簽約派遣制度是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最大的體制性障礙[3]。第四,創業政策支持。根據調查問卷顯示,2015-2017這三年內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的人數每年以約12.7%的速度增多,這就需要政府給予應屆畢業生更多更優惠的政策來鼓勵創業,并加大力度、擴大范圍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努力做好以大學生為主的青年就業工作??偠灾?,必須通過政府支持增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到該行業就業的信心。
二、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需要用人單位的支持
(一)用人單位的任用現狀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方向集中于酒店管理方向、旅行社管理方向、旅游風景區管理方向、會展旅游管理方向、餐飲管理方向、休閑娛樂管理方向、旅游行政管理方向等。根據調查數據,就業崗位較多的酒店和旅行社畢業生的就業意向還不足25%,原因是酒店要求學生從基層做起,職業發展規劃時間長。應屆畢業生在旅行社只能從事導游、計調等簡單、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因為作為一名管理者需要熟悉旅游市場運作的每一個環節。一線工作艱苦、工作時間不穩定、收入低,同時許多旅游用人單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為,不愿為旅游業發展進行長期投資,導致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低進入率、高流失率”的現象。
(二)用人單位應合理規劃任用畢業生
首先,關注畢業生個人的職業規劃,提供合理的發展空間。用人單位應該努力使畢業生徹底融入企業發展中,把企業發展規劃與其個人規劃相結合,使畢業生在企業發展的道路上可以起到關鍵性作用,而不應只是把畢業生看作單純的勞動力。與此同時,建設員工培訓機制,給員工公平的晉升機會,讓員工與企業融為一體,相互進步。
其次,樹立良好的企業文化,營造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員工既有物質、薪酬的需要,也有愛與被愛的需要[4]。旅游行業用人單位要讓員工在工作時感到如家一般的溫暖,讓員工心甘情愿為這個“家”做貢獻。同時,企業的文化一定要圍繞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
最后,通過完善的激勵制度留住旅游人才。用人單位的管理者要利用溝通激勵和角色激勵幫助剛剛走出象牙塔的畢業生迅速完成角色轉換,讓畢業生參與到企業工作計劃與工作目標的制定中,實現自我價值。薪酬激勵作為畢業生的生活保障,要實施統一的績效制度,鼓勵畢業生多創佳績。
三、完善學校對旅游人才的培養模式
旅游行業綜合性的行業特征,決定了其所需要的人才也應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促進其發展。完善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首先需要融入新的培養理念,就是加深對旅游管理專業社會性及服務性特點的認識,教師不僅要在課程教學中給學生灌輸專業的服務性及社會性意識,也要在課程教學外幫助學生了解國內外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讓學生在培養服務意識的同時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讓意識與國際接軌。
教師來源應多元化,應特別注重與旅游業多種渠道有接觸的教師。目前我國高校教師基本是直接來自應屆畢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理論知識來源于在校的課本學習,缺乏實踐經驗,教學內容大多脫離了市場的需求,所以引入綜合素質高的教師是培養旅游人才的關鍵,有助于提升人才培養和旅游市場人才需求的吻合度?!凹兝碚摗被蛘摺凹儗嵺`”的教學方式可能會使學生進入誤區,教學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正如R.A.Goodenough和S.J.Page在文章[5]中談到旅游教育必須從其實踐適用性的角度出發,既要和旅游用人單位的意向結合起來,又要適當高于他們的要求:除固定的學習安排外,實踐教學環節實施的具體方式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要求、不同的旅游季節和不同類型的旅游企業而靈活設置,既可以使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交際能力得到鍛煉,又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6]。
四、家庭因素影響大學生的就業
根據調查數據資料分析發現,因畢業生自己的興趣選擇的就業崗位和就業區域占總數的32%,而有超過60%的職業選擇是由外部因素決定的,其中有50%是由家庭因素決定的。如表1所示,畢業生家庭類型影響學生就業區域以及崗位選擇。民主型家庭的學生可以做到合理地進行職業規劃,擇業時大多是憑借自身的興趣愛好;專制型家庭的學生很少與父母交流情感,與父母的關系較疏遠,所以在選擇就業區域時就有些偏激,崗位選擇時也會有60%以上的學生選擇不合適自己的職業;溺愛型家庭的學生自理能力較差,工作適應能力甚至勝任能力也較差,大多會選擇生源地就業,這樣可以及時得到父母的幫助;忽視型家庭的父母由于與子女溝通較少,沒有明確的要求,甚至出現不理不顧的現象,擁有此類家庭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區域時沒有異常表現,但選擇職業時卻表現出十分隨意,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為了就業而就業。
調查中還發現,家庭的經濟狀況影響大學生就業。高收入家庭的家長一般交際能力較強,人際范圍廣,在子女就業時可以獲得更多的就業信息和就業平臺,而且家長有能力給孩子投資使得學生從小獲得課外培訓的機會也多,掌握多種知識和技能,自小養成的優越感會使得學生與用人單位溝通或者以后就業更有自信心。而收入中等偏下的家庭,學生在就業選擇時首要考慮的問題是薪酬、保障條件等,自身的興趣作為次要考慮因素;家長給子女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渠道的能力也有限,進而影響學生擇業時的自我效能水平,很可能使得學生進行了不客觀的選擇,選擇了不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
綜上,在畢業生即將步入社會的時候,家長應及時轉變觀念,尊重子女的興趣,給予自主選擇的空間。家長應主動收集就業信息,全面了解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和國家政策,擺脫傳統觀念束縛,給學生以科學的就業指導。社會學研究表明,自主選擇與自己興趣、愛好、能力相符職業的勞動者,其勞動生產率比不符合要求的勞動者要高40%。在就業問題上我們應本著興趣是原動力的原則,在照顧所學專業的同時把興趣作為擇業的參考坐標,拓寬就業視野,進而緩解就業壓力[7]。家長應及時拋開過度溺愛、盲目呵護的心態,促使畢業生正確認識社會現狀,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競爭與風險的關系,鼓勵畢業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杜絕消極等待的思維方式,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五、學生自身的努力尤為重要
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服務業的高速發展,服務業對人才的專業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旅游管理人才也避免不了適應人才發展的需要。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桂林旅游學院的畢業生雖然占有國際旅游名城地利方面的優勢,但也不能坐等用人單位主動校招,畢業生應加強自身的綜合素質,符合旅游行業特殊性的要求,主動出擊增加就業機會。
畢業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語言能力。隨著我國旅游行業跨入國際化的行列,一些國際旅游線路的開發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熱潮,在此背景下,旅游行業不僅要求畢業生具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求畢業生具備一定的外國語言交流能力與各國旅游文化的自學能力。二是與時俱進的思維方式。畢業生應聘用人單位想得到理想的薪酬幾乎不可能,反而會錯失大量的就業機會,因為畢業生剛進入用人單位處于試用期,不可能按照正常的績效考核評定薪酬,這時畢業生要思考的是進入用人單位后會給自己提供什么樣的工作平臺或者帶來哪些方面技能的提升而不是單純地只考慮薪酬,一定要給自己準確的定位。還有,在用人單位不理想的情況下,畢業生要改變固有的就業意識,完全可以經歷自己創業的過程,說不定會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再或者創業失敗,碰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用人單位再就業,年輕人不應懼怕失敗。三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具備應對旅游行業工作的能力。旅游服務行業具有其特殊性,服務人員每天要面對各種紛繁復雜的狀況甚至是突發狀況、處理各方面的業務及協調和客人之間的關系,而畢業生剛進入這樣長時間、高強度、煩瑣重復的工作大多是積極主動的,經歷一段時間后可能會消極面對甚至產生厭惡,所以需要畢業生積極調整好心態,并堅持鍛煉身體,如此下去才能保持旅游行業工作的激情。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要想在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具備與人交際的語言能力、與時俱進的思維方式、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
六、結論
目前我國各地旅游業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壯大,對人才需求也逐漸增加,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卻出現“低進入率、高流失率”的現狀,影響甚至掣肘旅游行業健康繁榮的發展。本文借助問卷調查的方式,結合國內外關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現狀的有關資料,提出了從政府、旅游用人單位、學校、家庭、大學生自身五方面改善學生就業現狀的對策如下:必須通過政府支持增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到旅游行業就業的信心,進而改善畢業生的就業現狀;旅游用人單位應合理規劃聘用的畢業生,并讓員工在工作時感受到如家一般的溫暖,使得企業與員工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共同發展;學校作為學生獲得專業知識的第一來源,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必須要從實踐適用性出發,必須適應旅游行業發展的要求,從而改善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家長應及時轉變觀念,尊重畢業生選擇,利用自身社會經驗,合理指導畢業生就業;畢業生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滿足國際旅游行業發展的要求,才能在日漸嚴峻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黃婕.湘潭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現狀與對策探析[D].湘潭:湘潭大學,2014.
[2]單妮娜.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新思路[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6(3):84-87.
[3]賀平.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新思考[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1):72-76.
[4]連慧.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看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激勵機制[J].現代商業,2009(32):165-166.
[5]R.A.Goodenough,Page,S.J.Planning for tourism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1990s: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industry[J].Journal of Gr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1993,17(1):57-72.
[6]董志文,董效臣.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99-101.
[7]李鵬忠.大學生就業對策的整體性思考[N].吉林日報,200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