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高福
【摘要】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學生學習功課的必備技能,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不僅能陶冶學生的心靈,還能提高學生文學、美學等方面的文化素養。因此,必須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要重視寫字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 【關鍵詞】小學 低年級學生 書寫 能力培養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044-02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學生學習功課的必備技能,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情趣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尤其小學低年級是打好書寫基礎的關鍵時期,如果不重視書寫能力培養,就會對學生以后的用筆技巧、身心健康等方面造成很大影響。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呢?筆者作了如下探究。
一、從教師做起,示范引領
葉圣陶先生說過:“唯有老師善讀善寫,乃能引導學生漸漸進入善讀善寫。”所以,教師都要做好學生的表率,認真書寫。古人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以身作則,對于學生來說就是無聲的命令。教師平時的課堂板書,批改作業,都應該注意書寫的姿勢和握筆姿勢。書寫時應安排好字的結構,注意字的筆順,展示給學生的是一個個端端正正的漢字。個別輔導時,教師應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去,握著學生的手寫一寫,讓學生看著老師寫一寫,無形中,老師把自己變成了一面鏡子。正是教師的示范,教師的指導,激勵著小學生不斷進步、不斷提高,從而形成較強的寫字能力。
二、從習慣入手,嚴格訓練
首先,要讓學生養成坐姿端正、握筆正確的好習慣。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教師就要把訓練的目標分解開來,先從訓練坐姿入手,把“一尺一拳一寸”的要求講清,把雙肩放平,身體坐正,雙腳著地并與肩同寬的要領講透,進行嚴格訓練,直至坐姿正確。然后練習執筆姿勢,同樣是講清要義:大拇指與食指的關節距離筆尖3厘米,中指的第一關節墊在筆桿下端握筆,無名指、小指自然彎曲,筆桿后端傾斜靠在虎口里,與紙面成45°角,掌心要空。寫字前不要急于讓學生去寫,而是要先進行執筆訓練,再去練習寫字。訓練要堅持,要求要到位,直到學生養成了習慣為止。其次,要讓學生養成觀察為先、規范筆畫的好習慣。巴浦洛夫說過:“觀察,觀察,再觀察。”只要認真去觀察每一個字,就會把握每個字的間架結構、筆畫細節,就會做到心中有型,落筆有數,寫出的字不但美觀大方而且書寫的速度也會提高,記憶也會深刻。
三、用方法激勵,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寫字興趣高,能力訓練才能持久。因此,教師要設法從多渠道培養學生書寫興趣。一要充分利用好習字課的濃厚氛圍,指導書寫,規范訓練。二要利用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和愛講故事的特點,通過故事會向學生介紹古今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給孩子們樹立學習的榜樣。三要利用多媒體平臺,讓學生欣賞一些書法作品,引發他們對漢字的喜愛,激發他們高昂的寫字熱情。四要以活動為載體,激發興趣。如:開展經常性的小組競賽:看哪一組坐得正,執筆美;開展書寫“小明星”評選活動,用身邊的人激勵身邊的人;定期舉行書寫競賽活動等等。
四、用技巧滲透,夯實基礎
首先,要寫好基礎筆畫。寫好字的前提是要寫好基礎筆畫。尤其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基礎筆畫演示。所謂“基礎筆畫演示”指的是教師通過多次將點、橫、豎、撇、捺、提、鉤這些基礎筆畫在黑板上演示,進一步指導學生打好基礎,使學生知道基本功的重要性,知道起筆、行筆和收筆,而且也要知道所有的漢字就是基礎筆畫的靈活集合。其次,要掌握偏旁的書寫特點。大部分的漢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這些偏旁的書寫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掌握了這個偏旁的書寫,就可以運用到帶有這些偏旁的字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使字的結構安排得更好。再次,要掌握漢字的結構特點,借助田字格學好寫字。漢字的形體特點為方塊形,結構變化多樣,獨體字比較少,左右結構的字數量最多。因此,從小學低年級學習生字開始,就要求學生借助田字格學好寫字。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書寫基礎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切實認真地做好寫字教學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黎巖、張兆龍主編:《中小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小學語文),當代世界出版社,2001.5
[2]曹向群.《小學生的基本書寫要求》[J].小學教育,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