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艷艷
【摘要】新課程改革是對中學教育以及其他教育形式的全面改革,新課程改革也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培養學生能力,全面發展教育的改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現代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為實現這個目標,中學數學必須根據各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科學實施中學數學,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本文就從中學數學因材施教的策略入手,簡要芻議在因材施教實施過程中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因材施教 中學數學 教學實踐 個性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154-01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中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育的特殊時期,也是他們夯實數學基礎,培養他們發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等重要時期。但由于中學生在思維發散、邏輯、抽象概括等能力方面的不足,因此需要我們中學教師合理采用適當的教育教學方法,以求達到培養學生這些能力的目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有針對性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育研究和教學實踐。
一、中學數學因材施教策略實施需要我們教師做些什么?
(一)中學數學因材施教策略,首先需要我們中學教師摸清每個學生的特點
中學數學因才施教教學方法相比較其他教學方法而言,更加注重的是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科學制定不同的實施策略。中學生因為個體的差異性,在興趣愛好、學習特點、性格差異、理解認知等方面也表現的不同,因此對于每個學生的這些特點,我們首先必須要有清醒的認知,然后根據他們的性格、學習習慣、認知程度、興趣愛好等特點,科學選擇教育教學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小組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等進行數學教學。
(二)優化教學方法,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創新教育思維
因材施教教育教學方法自古有之,春秋時期孔子就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現代教育教學方法較之過去有了很大進步,但因為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信息化時代以及大數據時代沖擊等大背景下以及學生個體化差異等原因,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根據不同的學生,及時有效地優化教育教學方法,更新自我的教育教學理念,最主要的是要我們轉變好角色,改變傳統教育教學方法中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法,而是以學生個體為主,整體施教,如在小組教學法中,我們可以采取“求同存異”的策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必須創新教育思維,不斷探索適合學生個體化發展和創新發展的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等。
二、中學數學因材施教策略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中學數學因材施教需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信息時代的到來給我們中學數學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在實際因材施教教育教學方法實踐中,需要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現代化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應用,可以從聲光色等多角度全方位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對于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可以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對其進行具體化,這更有利于學生對于概念、公式等理解。此外,現代化教學手段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像flash動畫等,能夠將復雜深奧繁瑣的數學公式應用轉化為動畫形式,既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也能夠很快吸引學生,讓學生很快投入其中。
(二)采取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開展因材施教教學
為了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學習的需要,因材施教教學方法需要我們中學數學教師豐富教學組織形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開展教學。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需要我們綜合考慮學生吸收的能力、學習習慣、愛好等,針對性的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開展教學。此外,還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動態變化,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例如我在我班級數學教學中,一般采用班級教學方法和學生自學形式開展教學。班級教學是最常見的教學方法,主要特點可以大范圍進行教學,不足是班級教學很難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所以在具體中需要結合其他方法進行開展。而學生自學,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針對性學習。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部分學生自主性差,需要我們教師加強引導,使學生能夠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學習。
綜上,中學數學因材施教需要我們結合自己學生特點科學制定教學策略,合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需要注意把握好教學進度,根據教學大綱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因材施教教學的效能。
參考文獻:
[1]任素霞.關于中學數學因材施教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2,(1).
[2]梁建磊.鳳凰的失職——論教學中的因材施教原則[J].考試周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