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摘 要:初中數學在整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處于拔高階段,這一階段學生如果能夠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獲得高效的數學方法,就可能促進學生向高層次學習階段進發。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深化學與思的辯證關系,要認識到學與思對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性,進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全面引入學與思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活動;學與思;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一方面,從以往許多教育家的教學實踐總結來看,他們絕大多數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把握“學”與“思”的辯證關系,要善于思考、善于探索和善于剖析問題,更要在思考中學會學習和深化學習。顯然,“學”與“思”有機相結合是一種有效教學策略。另一方面,對初中生不能有效掌握數學知識的深層原因進行剖析,會發現其根源在于初中生的非元認知因素,即缺失科學學習方法的支撐。然而,從初中生所處的生理階段來看,初中生精力充沛,他們求知欲和好勝心很強,這就有助于培育他們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鑒于以上兩個方面的因素,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入“學”與“思”相結合的策略。
1.構建學習興趣點,以學引思
初中生被信息技術支撐的多元化工具及其新奇功能所吸引,一旦涉及信息技術類的事物或活動,初中生就愿意去主動學習,為了能夠探索出內在的活動規律,他們又樂意主動地去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構建學習興趣點,吸引學生去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索,形成以學引思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相似三角形”這一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時,為了創建學生主動樂意學習且為了學會數學知識又主動去思考的興趣點,初中數學教師借助于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工具,把兩個大小和顏色都不相同且形狀相似的等腰三角形。通過動態化視頻進行反復性比對,在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同時引發他們的學習好奇心,提出問題:“所有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嗎?所有等邊三角形呢?為什么?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嗎?所有等腰直角三角形呢?為什么?”隨后,初中數學教師借助于學生的探索點,讓學生動手進行探索研究,最終通過思索、分析和歸納這一探究過程,學生們認識到:所有的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由此可見,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調動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而且也潛在地挖掘出學生的創新和動手操作能力。
2.科學創建數學問題,以思促學
初中數學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活動入手,科學創建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就能夠形成以思促學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這一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時,初中數學教師先以大量圖片形式,把日常建筑物中體現出來的結構勻稱、穩定性強、層次復雜等特點向學生展示,而后以“由于什么導致了這些建筑物呈現那么多優點”這一問題形成學生的思考點,啟迪學生去主動翻閱數學教材內容尋求出答案。最終,在初中數學教師的問題驅動下,學生們注重從日常建筑的實質性結構構成去探究,很快地發現這些建筑物的共性在于中心對稱,且又很快產生了“什么是中心對稱呢,中心對稱圖形又有什么共同本質,及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如何?”這些疑問點,而后,在這些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們主動去翻閱數學教材去尋求答案。顯然,這一初中數學教學策略實施,形成了以思促學的教學效果。
毋庸置疑,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深入貫徹學與思相結合的教學策略,是初中數學教師升華教學理論的教學創新,也是初中生渴望獲得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的個體性訴求,更是初中數學教材本質性特征的客觀性要求。只有初中數學教師認識到學與思是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革新教學模式,給予全面性推進,才能夠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形成“學”與“思”相結合的數學思維,才能夠改變初中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突破難的教學困境。
[1]華云鋒.“讓學引思”:初中數學課堂的新視點[J].教學與管理,2017(4):62-64.
[2]錢 瓊.引領善思——探尋初中數學課堂的高效策略[J].數學大世界(中旬刊),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