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文進
【摘要】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相對于傳統的單元教學設計都是一種質的創新,無論從內容的安排、重難點的定位、體能的匹配、課時分配等構建核心元素來看,均能讓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更接地氣,再度激情澎湃。本研究旨在以此助推中小學體育學科課堂教學改革,務實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之目的而拋磚引玉。
【關鍵詞】單元教學設計;構建;課堂改革
體育課最顯著的特征是身體練習,談到身體練習,必定有技術含量,這也是體育學科區別于其他文化學科最本質的屬性。體能是學生完成運動的基礎與支撐,倘若離開了學生的體能來談運動項目的技術學習,猶如無源之水。組合是將技術與體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簡單稱之為“組合技能”。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系江蘇省第十期中小學教學研究重點立項課題——“基于省體育教學指南的單元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的研究重點,此課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它對于傳統的單元教學設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種顛覆,對于中小學體育課程的改革必將起著推波助瀾的效用。鑒于此,通過對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構建的研究,力爭探究出其內在效用的生長點,以此務實助推中小學體育學科課堂教學改革。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南通市如東地區14個鄉鎮中小學校體育教師使用的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為研究對象,選取有代表性的36所本課題研究點校(其中城鎮中學6所、農村中學10所;城鎮小學8所、農村小學12所)的200名(中學80名、小學120名)體育教師以及1800名(中學800名、小學1000名)中小學生為調查對象。
2.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依據江蘇南通地區中小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面向一線體育教師、中小學生設計、修改完成兩種調查問卷——“體育教師對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認同度調查問卷”和“中小學生對技能掌握與運動興趣激發的價值取向調查問卷”。
(2)數理統計法
利用EXCEL、SPSS等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為論文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資料。
(3)訪談法
與部分一線體育教師(含學校管理人員)以及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談與討論。
筆者以水平四、八年級武術教材為例,分別以傳統的教學要求設計了單元教學計劃(見圖1),以組合技能教學的要求設計了單元教學計劃(見圖2)。
由圖1與圖2對比我們知道,從內容安排上來看,傳統的單元教學計劃僅僅從動作技術的結構上來安排,顯得單調與枯燥,這將會給教學蒙上枯燥的陰影,導致教者按部就班地走程序,為了教學而教學。而組合技能單元計劃則是結合動作技術的相關性來安排的,很多技術本身就與武術五步拳有很多的聯系,顯得豐富與有趣,這必將激發教師對學練內容的仔細推敲,形成二次備課的痕跡,為務實教學做好鋪墊;從重難點的定位上來看,傳統的單元教學計劃重難點的出發點是單個技術動作(微觀層面),沒有考量到動作技術本身內在的聯系,稍顯蒼白無力,而組合技能單元計劃重難點的依據是組合動作本身,有整體性考量(宏觀層面),顯然這種重難點的定位似乎更合理;從體能的安排上來看,傳統的單元教學計劃則是將體能練習簡單地定位在體育課當中,很多老師就會單一地將體能練習作為“課課練”的形式出現(顯得處理簡單化),而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將武術教材相關性很高的體能練習有機地穿插于體育課堂教學之中,顯然是自然流暢的,讓孩子們樂此不疲,這與將體能練習單單放在課的結束部分相比,無論是激勵學生練習還是鍛煉效果,前者優越性顯而易見;從課時的安排上來看,傳統的單元教學設計就是一一對應,似乎沒有任何懸念,這對于動態屬性的體育課堂來說顯得“統得過死”,而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課時的自由度相對較大,教師可以隨時根據教與學的實際情況做“任性”的調整,這對于實現單元教學目標,似乎更有保障。
1.構建組合技能單元設計應具備的關鍵要素
(1)運動技術
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是基于傳統單元教學設計下的一種創新,必須有運動技術教學的影子,這也是體育學科教學最低的要求。如果組合的技能教學設計沒有技術含量,我們不能稱之為體育課,自然也就不是體育教學。因此,運動技術是“組合技能”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離開運動技術談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那只能是本末倒置。
(2)體能練習
從體育課的定義我們可知,它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一種身體教育,如果想讓身體教育走向極致,步入正軌,體能練習顯然是不可缺失的。而體能是人們從事體育活動的基礎與資本,體能的優劣將直接關乎其運動的質量。因此,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必須有體能練習,否則只能是花拳繡腿,好看不實用!
(3)兩種及以上
有了體能與技術是不是就是組合技能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這個兩種我們必須從量上與質上去考量。其一量上:組合必須是兩種及以上,一種自然成不了組合,這很容易理解;其二質上:兩種盡可能從不同運動屬性的項目上去著手,這樣組合技能構建的空間會很大,當然一種運動項目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組合的空間就相對狹隘了些。因此,兩種有其特定的含義,否則就不是組合技能教學設計。
2.構建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的創新
(1)讓課堂教學激情澎湃
當下常態的體育課堂教學就是教師一味地教動作,學生枯燥地悟技術,這種傳統的解惑授業已經讓課堂教學失去了應有的魅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已成共識,當學生對課堂教學真正來了電,必定會觸及他們的運動神經,積極地投入到體驗當中。而組合技能無疑是一副高效催化劑,它是相對單個技術教學而提出的,它的本質是運動技術與補償體能的融合,相比單個運動技術的教學以及單一體能的練習,它具有極強的誘惑,能極大地激發學生運動學練的原動力。以籃球技術教學為例,倘若我們就是單一地傳授運球、傳球、投籃等技術,學生也就是單一地體驗動作,多是被動的掌握,假如我們能將其變通地進行組合設計,在基礎技術動作中大膽地植入障礙跑、滾翻,甚至是跳躍等動作,這必定誘發學生大膽嘗試動作的心理,進而積極參與。
(2) 讓學以致用更接地氣
體育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學以致用,同時也是在培養學生運動的協調性,動作玩得協調學習任何運動技術估計都不是問題。而傳統單一的技術教學,其實質上已經脫離了社會這個客觀環境。以足球技術教學為例,有的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能將足球踢球的技術做得似乎很規范,以至于射門很精準,但一旦進入真正的賽場上就會大失水準——傳得不到位、射門不進球,甚至連大的方向都不是。究其原因,這就是沒有給學生創設比賽的情境,單一實施割裂技術教學惹的禍。華東師大季瀏教授極力倡導中國的學校體育教學,特別是中小學體育教學必須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教給學生完整的技術教學。何為完整?究其本質就應該是這種組合技能,這種組合技能如果在體育課堂上被學生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那他在該項目的在比賽中自然就會如魚得水,那學以致用絕不再是一句空話。
3.組合技能單元教學效果的分析
(1)教師的認同價值分析
從表1可見,對于組合技能單元教學的實施,中學教師認為比較理想的為45%,理想的為20%,贊同的呼聲很高,理想以上占比70%;而小學教師認為比較理想的為43.3%,理想的為15%,理想以上占比58.3%,僅僅過半。由此可見,中小學體育教師對組合技能單元設計的教學有著顯著差異,經訪談得知造成這么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學學生因年齡的不同,對組合技能的認知、理解與運用有著一定的梯度,年齡的大小與組合技能的學習之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即高學段的孩子似乎比低學段的孩子更容易運用組合技能,這給組合技能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點,尤其在小學低學段極為顯著。其次,由表1我們還可以看到,中小學體育教師態度不明朗或不認同的分別為24.5%和12.5%,占比37%,說明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還沒有完全得到一線中小學教師的完全認同,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
(2)技能組合單元教學學生學習效果價值取向的分析
由表2我們可知,對于組合技能單元設計教學,中學生認為掌握運動技能非常好的占比28.3%,好的占比39.1%,贊同率占比67.4%,說明大部分中學生對這種學習載體能夠接受且學習效果較好;而小學生認為非常好的占比22.6%,好的占比28.3%,贊同率僅為50.9%,說明小學生對這種組合技能的學習還存在一定的盲區,與中學生有一定的差距;對于運動興趣的激發,中學生認為非常好的占比40.3%,好的占比26.9%,贊同率占比67.2%;小學生認為非常好的占比36.2%,好的占比28.5,贊同率占比64.7%,這說明無論是中學生還是小學生均能接受這樣的課堂安排,對于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都是大有裨益的。
1.組合技能設計是有機結合,不能簡單疊加
構建組合技能,在常人眼中首先考量的將是運動技術或是運動項目重新洗牌,其次加上體能練習穿插其中,最后任性地安排一定的學時,似乎這就是組合技能課堂教學設計。假如這樣成立的話,我們就沒有必要再去把此項工作當作一項課題來研究,簡單排序就是最好的方法!但事實并非如此簡單,組合技能設計的構建是對傳統單一運動技術單元教學的突破與創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穿“老鞋”,但絕非走的是老路。因為“老鞋”很好,很適合自己的腳,但如果走的還是以前的路,顯然就沒有任何現實意義。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疊加構建組合技能。
2.組合技能設計是理性突破,不能慣性思維
談到組合技能,很多老師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運動項目技術層面,因為在他們的腦海里更多的是運動技術教學。坦率地說,他們這樣想,本身沒有錯,錯的是他們的慣性思維、定式思維。反思下,體育課除技術教學以外,難道就沒有其他重要的成分了嗎?顯然,還有體能練習,因此,我們可以打破這種循規蹈矩的做法,大可從體能練習著手,做點小文章。比如我們能否將體能練習穿插于我們的運動技術教學之中呢?如果可行的話,組合技能教學設計構建的天地就變得無比寬闊了,我們就能打破難以設計組合技能的魔咒,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3.組合技能設計是息息相關,不能牽強附會
組合技能課堂教學設計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從面上看似乎是一些運動技術與體能的搭配,但這種搭配是一種有機的搭配,搭配的背后折射的是運動技術與運動技術之間,體能與體能之間,運動技術與體能之間的高度相關,這種相關表現的是它們之間的鋪墊與拓展,這種微妙的關系需要我們仔細推敲,否則就是粗劣雜糅、牛頭不對馬嘴。以“武術教材組合技能:預備姿勢—摟手拗弓步沖拳—弓箭步壓腿走—彈踢沖拳—正踢腿走—馬步架打—左右側踹—歇步沖拳—直立”為例,在武術基礎動作技術(摟手拗弓步沖拳、彈踢沖拳、馬步架打等)教學中加入壓腿、正踢腿、左右外擺練習,其全部為武術基本功基礎動作,這些動作的學練必將有助于學生掌握五步拳動作(技術)。
1.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從實施效果上看,有其顯著的優點,但同時還有許多盲區與瓶頸抑制了體育課堂教學的生態,值得我們研究與完善,必須引起我們關注。
2.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還需要很多的理論與實踐支撐,這對于一個愿意有作為的體育教師來說,我有信心與毅力去摸索,有責任與義務去探究。因為這樣一項研究有朝一日若能千呼萬喚始出來,它將必定普惠一線體育教師群體,讓中小學體育學科教學真正實現質與量的改變。
3.構建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要注意一些關鍵要素,特別是運動技術、體能練習以及組合數量等,我們不能不加考量而對其做其簡單的處理,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時,還要立足于課堂教學,因為這是我們回歸的原點。
4.組合技能單元教學設計得到了眾多一線體育教師的首肯與學生的歡迎,讓我們的學科教學散發魅力,讓我們的體育課堂充滿活力,真正促成廣大青少年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為終身體育的理念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楊文軒,季瀏.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2] 孟文研. 體育與健康教學探微[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15:3.
[3] 陸佳. 以組合動作為主線的單元教學設計[J]. 體育教學, 2015(11).
[4] 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S]. 2014(7).
[5] 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中心編.江蘇省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指南(初中版)[M].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4.
[6] 尚文進. 對體育課堂教學重難點的再認識[J]. 體育教學, 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