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芳
摘 要:講究育人方法,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國培計劃”的送教下鄉研修活動豐富和完善了班主任育人方法。班主任育人須注重四個方面:精心設計主題班會,讓活動育人“潤物無聲”;精細建設班級文化,讓細節育人“潛移默化”; 努力架設家校橋梁,讓智慧育人“無處不在”; 用心關愛留守兒童,讓愛心育人“如沐春風”。
關鍵詞:主題班會;班級文化;家校橋梁;留守兒童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25
作者簡介:許 芳(1980—),女,湖南省汨羅市新市鎮新市完小教師,本科。
1999年畢業至今,我一直擔任班主任,一直盡心盡力地為當一名優秀的班主任而努力。我深深地體會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和艱辛。班主任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事業心,而且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較高的教育藝術和科學的育人方法。每天,我早來晚走,嘗盡了作為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但是,如果讓我再次選擇,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班主任工作。因為我在與孩子們交往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們的熱情與可愛;我在經歷著一次次痛苦和失敗的同時,也在迅速地成熟。我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收獲的是學生們可喜的成績;我燃燒了自己火樣的青春,收獲的是學生們豐厚的感情。
2017年7月,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2017)”汨羅市送教下鄉小學班主任培訓,各位教育專家從班主任工作理念到方法和策略,從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到思想品德教育,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該如何做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使我從理論上感受到了在當今教育形勢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班主任管理水平上的增長。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班主任在育人方面的幾點做法:
主題班會是班主任對學生組織、管理、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民主生活的一種主要形式,是創建良好班集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在其他場合、其他形式的德育相比,它更能促進正確的班集體輿論形成,推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思辨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顯然,充分利用好每周一節的班會課,開好主題班會,不僅重要,而且可減少班主任工作量,減輕班主任負擔。一堂精彩的班會課上那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育,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能夠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
在送教下鄉培訓研課磨課階段,我們小組的任務是圍繞“感恩”這一主題進行設計。為上好這一堂主題班會課,課前我設計了調查表格,開展了對學生和家長的問卷調查,精心制作課件,用心錄制視頻。我把主題轉化成任務,并分成了一個個小活動。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講述自己被父母感動的故事,從學生們平凡而又真實的故事里,我感受到了他們內心的激動。生活中一向不愛向父母表達謝意的同學們,面對生活中的瑣事,他們卻講得那么真切、生動,使得在場的同學都潸然淚下,聽課的老師也忍不住偷偷拭淚。這堂課,沒有過多的說教,也沒有華麗的辭藻,而孩子們能在淚水中接受心靈的洗禮,就已經達到了很好的育人、育心、育德的作用。
如果說,優良的班級管理離不開精心設計的主題班會,那么,優秀的班級文化建設則會達到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2017年10月13日,我們來到國培示范基地——湖南省汨羅市李家明德小學,參觀了校園風貌,聆聽了學校經驗介紹,在感悟這所學校先進的辦學理念及豐碩辦學成果的同時,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的班級文化建設:名人畫像、雕塑、格言警句隨處可見,漫步校園,如同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處處都能感受到偉大祖先創造的燦爛文化;學生的繪畫作品、書法作品、小制作琳瑯滿目,令人不得不感嘆這背后班主任的辛勤付出。學校更是關注德育細節,把培養學生“有禮有節、知情感恩”作為德育的價值取向。從要求師生走路時腳步輕輕,吃飯時安安靜靜,出操時的井然有序等行為細節入手,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常抓不懈。學生一旦在行為習慣方面進入了一種常規教育,那么對自身身心的健康成長、才能的展現無疑是一種促進。參觀之余,學員也現學現用,將明德小學的優秀經驗帶回學校,帶回班級,在各自的學校開展“最美教室評選”的活動:孩子們從家里帶來自己喜愛的書籍,放到班級圖書角,與小伙伴們一起分享;自己動手,大膽創作,盡情發揮自己的特長;協助班主任老師一起,剪紙、貼畫、裝飾,創造出富有個性的班級特色;從家里帶來各種植物,將教室內裝扮得清新靚麗,令人賞心悅目。我驚喜地發現:洋溢著孩子們集體智慧的班級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已經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撫慰和藝術的熏陶。優秀的班級文化,讓班級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讓班級的每一個角落都會傳情,讓有限的班級空間生發出了無限的教育資源。
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有孩子們的傾情付出,更離不開家長的支持。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焙⒆拥脑S多好品質、好習慣一開始都需要在家里由家長正確引導和督促。家長和家庭對孩子在其成長中所起的教育和影響作用,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全國優秀班主任聶娃飛老師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詮釋,她在家校聯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讓我們每一個學員都深有感觸。她采取不同形式的家訪,充實了家訪的內容;她用心填寫家校聯系信,形成了家校教育的良性互動;她請家長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來,增進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理解;她變換家長會的形式,讓家長會常開常新;她利用家長資源,拓展家校聯系的空間……聶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從聶老師的身上,我也深刻認識到:班主任只有強化和擺正與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才能贏得家長的尊重、理解和合作。這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智慧。我們應該不斷嘗試新方法新途徑,使得這種溝通方式能更有效地進行下去,真正地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實現教育成效的最大化。
現在,由于受自身經濟受條件限制,很多家長在外經商、務工,很多的父母無法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親戚照看,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使很多學生成為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與父母整年甚至幾年不能見上一面,在長期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中畸形成長現象令人觸目。那么,如何使留守兒童能安心生活和學習,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呢?我認為:班主任除了對留守兒童有詳細的了解,最主要的是用愛教育和引導他們。在留守孩子中有一部分特別膽小,也許是自卑,他們總是不敢自信地將自己的小手舉起;也許是害羞,總是怯怯地將手舉起又匆匆地放下。面對他們,我總是想多給他們一絲微笑,多給他們一份關懷,讓他們能和其他孩子一樣歡蹦亂跳,一樣陽光燦爛。每次總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他們,總把鼓勵的話語送給他們,總是和孩子們一起談天說地,讓他們的心慢慢亮堂起來。
張XX是我班留守兒童中比較特殊的一個。他父母離異,而且父親常年在外,一直由爺爺奶奶帶著。他人很聰明,可行為習慣卻總是不盡如人意:上課時喜歡摸摸這兒,碰碰那兒;下課時總喜歡和同學打鬧,幾乎天天都有學生向我訴說他的不是;作業雖能完成,但總是馬馬虎虎。上學期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之下,語文、數學均得了93分,這對于他來說已經是一大進步。新學期伊始,我在班級宣布要選幾個同學擔任小組長。話音剛落,便從教室后傳來:“老師,我來當!”循聲望去,原來是張XX,我思躇了一陣,決定給他一次機會。但我馬上提出要求:“組長要嚴格要求自己,要爭取比組員做得好。首先書寫要工整,作業要按時并保證質量,要給組員做好榜樣?!?/p>
第二天當我檢查組長的作業時,發現張XX的作業和以往換了一個模樣,字跡雋秀,看上去挺舒服的,于是我順勢夸夸他:“好樣的,繼續加油!組長就要做好表率。”他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但我知道:要讓張XX變個樣,得長期堅持,不斷給予鼓勵。在周五的班隊干部競選會上,張XX又主動申請擔任班隊干部。由于他的體育比較好,同學們一致推選他擔任體育委員,他高興地接受了。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時不時地與他溝通交流,讓他不斷地發現自己的不足,尋找自己的優勢。當發現他進步時,給予他鼓勵;當發現他又要偷懶,又想懈怠時,及時給予他鞭策。心靈的交流、熱情的鼓勵,溫暖著張XX那顆冷漠的心,頑皮的他逐漸改掉了身上的小毛病,之前那個毛毛糙糙的小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名優秀的班干部!
愛的力量是神奇的,班主任的寬容和大度、善良和愛心,會讓學生如沐春風。我相信,只要我們以金子般的愛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學生未來的輝煌就在我們的無限熱愛之中。作為班主任,應努力做到給留守兒童更多的愛,讓愛沐浴孩子的心靈,溫暖他們那顆冰冷的心,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
參考文獻:
[1]琚貽桐,廖 貽,梁志燊.哈佛多元智化[J]. 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3.
[2]肖長林.教育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3]田春利.重點高中班主任班級觀念的實證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02(1).
[4]徐 捷.中學班級管理實證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9).
[5]李廣嵐.走進新課堂——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