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莉
摘要:算法多樣化是在《數學課程標準》當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是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充分注意學生的個性需求,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并支持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學習,能加大學生對于課程的思考空間。算法多樣化能充分利用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創新意識。但是隨著算法多樣化逐漸深入課堂,與傳統的教學目標無法恰當的融合,這成為了很多一線教師比較困惑的地方。本文將對算法多樣化與優化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算法 多樣化 優化
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小學數學課堂要讓學生成為主體,還要更注重培養和鍛煉學生對于一題多解的算法思路,算法多樣化與優化正逐漸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之間的難點與關鍵性因素。
一、算法多樣化鍛煉學生求異的思維能力
算法多樣化,不僅關注學生們學習知識的技能,還關注學生們個性化發展,利用算法多樣化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更生動、豐富、活潑。例如使用不同的算法解決一個數學應用題:一只工程隊伍在修建一條長9000米的公路,前3天修建了3000米,如果按照這樣的施工速度,該工程隊需要幾天能將公路修完?
學生甲的解題思路是先算出一天能修多少米,再算一共需要修多少天,最后再計算需要多少天能夠修完。算式是:9000÷(3000÷3)-3;
學生乙的解題思路是利用倍數關系進行計算,要看9000米是3000米的多少倍,也就是說所修的天數是3天的多少倍,再減去3天。算式是:(9000÷3000)×3-3;
學生丙的解題思路是將路的總長度看做單位1,那么3000米就是9000米的三分之一,再用3除以三分之一得到工程的總天數,再減去3天。算式是:3÷(3000÷9000)-3;
學生丁的解題思路是利用比例的知識進行解答,題目中強調按照這樣的修理速度,也就是工效是良好的,所修的米數與所需的天數是成正比的,設置還需要修x天。算式是:3000:3=(9000-3000)x;
學生戊的解題思路是先求出剩余多少米公路沒有修完,以及每天修多少米,之后再利用除法求算出還需要修幾天。算式是:(9000-3000)÷(3000÷3)。
利用不同的算法去解答應用題,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探究、創新、求異的空間,并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去獨立思考,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上去,鼓勵學生們打破常規,可以進行發散性思維的思考,并尋找解題的多種方式,這樣才能讓學生們利用不同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找到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思路,還能幫助學生們在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成功的樂趣,讓學生們對于學習數學更有信心。利用算法多樣化,可以讓學生們感受數學的魅力,便于提升學生的求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斷鍛煉學生們獨立思考的各項能力。
二、教師創造性的利用教材
實現算法多樣化的教學和課程的教材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教材是教學中的載體,也是教學過程中不能缺少的工具。不過教材上的內容是靜止的,需要教師利用實際情況做出更多的調整與補充,教師還要將教材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教材上的知識。例如: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當中,教材中展示了一種算法,而學生們利用發展思維找到了五種不相同的算法,有四種算法都是在書本外的方式,有的甚至超出了教材的范圍,具有極強的創造性,獲得這樣的信息是因為學生將教材中的內容和生活實際的經驗相融合,進行發散性思維。教師在課堂上要占據主導地位,要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突破教材的束縛,擺脫固化的思維,尤其是教師在遇到自己沒有想到的、個性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可以順應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放下教師做主導的地位,去關心學生,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也是實現算法多樣化的關鍵,能夠讓教師與學生貼的更近。
三、處理好算法多樣化與優化
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改后數學課程中的一個閃光點,能夠幫助學生們發展發散性思維。新課改中注重的算法多樣化并不是為了增加算法的數量,而忽略算法的質量。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拓寬思維,增加算法的多樣化,還要積極地倡導學生將算法進行優化。如果算法的方式比較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自己喜歡且熟練的算法進行運用,還要指導學生怎樣選擇才能提升計算的速度,并不斷提升學習算法的能力。在對算法進行優化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判斷與選擇權轉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多種算法中選擇最優的,再將選擇的進行不斷訓練變熟練。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們對多種不同的算法進行對比、分析,經過學生們之間的溝通與討論,讓其意識到自己的算法與別人的不同,并逐漸認識到其中的差距,進而在其中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算法。
在進行算法多樣化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內容:其一,讓學生在選擇算法時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時間,這樣選擇出來的才是最適合學生自己的。其二,要注意溝通與交流,讓學生選擇好算法后,彼此之間充分交流,在溝通的過程中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還能鍛煉學生傾聽的態度。其三,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引導,并利用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推動學生們基礎性交流的形成。其四,要預防“多余的”多樣化。學生們提出的算法都是其思考后的結果,并且是能夠順利解決數學題的方法,這算法具有一些數學價值,可以代表學生們對于數學產生的不同理解,但是不能只為追求算法多樣化,而忽視其使用性,要杜絕學生為了增加算法而編造出的無法解決問題或無實質差別的算法。
四、結語
新課程的不斷深化,為小學數學課堂帶來很多的活力,也讓教師與學生面對更多的思考與挑戰,增加了教師的探索問題空間。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發現問題,利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以及教師自身的反思,能找到恰當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學生們的變化,讓數學課堂變得更生動,教師還要不斷地引導學生找到更多的算法多樣化的方式,并逐漸進行優化,便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1]姜鋒.算法多樣性與算法優化[J].小學數學設計,2012,(03).
[2]何穩和.淺談數學中算法的多樣化與優化[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07).
[3]王吉兒.談談我對“算法多樣化”與“算法優化”的幾點認識[J].教海擷英(小學教學研究),2011,(14).
(作者單位:玉溪市紅塔區瓦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