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霞
在小學數學階段的學習中會出現一定比例學困生,而且隨著年級和知識難度的增加,這些學生所占比例就會增大,那么應如何轉化這些學困生呢? 我認為應該從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和學困生轉化策略兩個方面入手。
一、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的原因
1.理解能力方面。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差,在課堂中聽不懂老師所講的內容,與老師的溝通出現了障礙,這種現象往往是他們成為學困生的首要原因。
2.思考、思維、學習方法方面。數學知識的掌握過程非常重要,然而部分學困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過程缺乏深刻的理解,想象力低下,思維過于死板,概括能力差,不會探索和解決問題,對數學的應用能力不高。甚至靠死記硬背學習數學,經常出現數學概念相混淆的現象。
3.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學習態度不端正,不愿意主動探究和發現問題。無心學習數學,甚至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認為讀書無用。上課不專心聽講,不肯動腦,抄襲作業甚至違反紀律。
4.自學能力差,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 ,不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不能用數學語言闡述概念,學習的毅力和耐力差,不明白解題的依據,更不用說運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了。
(二)學生的心理因素
在學習上不肯用功,缺乏吃苦精神。遇到計算量大、計算步驟比較繁瑣的問題時就會產生畏懼,缺乏創新精神,遇到難題時不能積極分析,也不會思考,總是期望教師對數學問題進行歸納、概括和講述。
(三)教師的原因
1.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疏于感情投入,使學生在心理上有強烈的挫敗感,對學好數學沒有信心。學習壓力過重就會對對數學缺乏興趣,感覺學習數學枯燥無味。個別教師思想上疏忽大意,教學方法不得當,師生之間缺乏交流,部分學生把對老師的好惡遷移到學習數學上,一上數學課就有抵觸心理。
2.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學困生為了完成任務,抄襲作業應付差事,從不關心自己的學習效果如何,教師又難以根據作業情況對學困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從而惡性循環導致學困生的數量增加。
二、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改變評價方式,與學生拉近距離。在教學中個別教師對學困生感到很頭疼,會經常批評,久而久之學困生就產生了自卑感。作為教師,我們要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望,在課堂教學中有意的多提問學困生。并對他們投去充滿信任的目光,使他們對自己有信心。當他們對我提出的問題不知所云時我不是怒氣沖沖的質問他們:“你為什么不好好聽課?為什么不會回答?”而是扭轉話題表揚他們敢于發言,然后說:“你剛才是故意說錯的,專門給其他同學留下發言的機會是不是?”當他們板演時明明看出他的計算是錯誤的,但還是以親切的話語啟發他們,使他們能感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找到自己的錯誤與不足,主動幫助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既讓學困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又與他們進行了心靈上的溝通。
(二)教師對學困生的愛和尊重是他們輕松愉快學習的重要條件。而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轉化學困生的基礎和前提。通常學困生的自尊心比較強,時常渴望老師對他們以誠相待,不歧視和冷落他們,對他們有愛心,能尊重他們。
(三) 教師必須要針對性地對學困生給予輔導,讓他們多吃點“小灶”。在課堂上盡量為他們創造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給予必要的學習方法指導,經常檢查和監督他們的學習過程,從而提高學困生的上進心 。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學困生不良的學習習慣通常表現在:上課不專心,不按時完成作業,書寫潦草,沒有毅力。那么在上課時教師一定要時時關注,使其注意力集中,及時檢查作業,糾正不良習慣,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讓他們沒有偷懶的機會,逐步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2.加強學困生學習情況的督查和輔導。對待學困生要放低要求,循序漸進,耐心輔導,逐步提高學習成績,不能急于求成。
(五)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心
學困生們在心理上普遍存在壓抑感,具有厭學情緒。因此教師應多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在教學中我發現,“平均分食物”的問題遠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的問題更受學困生歡迎。因此,我在教“平均分”的應用題時為他們準備了很多水果學具,讓他們自己動手根據平均分的結果寫出算式,那些有厭學情緒的學生積極性都很高,一會兒向老師請教,一會兒讓其他學生幫助檢驗結果,讓他們發現只要用心做就能做對,學習就更有信心了。
(六)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促進學生進步
1.很多學困生家庭情況比較復雜。因此,教師要與家長達成共識,相互交流,掌握學生在家、在校期間的進步和不良表現,商量對策,共同促進學生進步。
2.制定相應的輔導計劃并實施。根據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制定合理的輔導計劃,并一一落實。教師和家長共同商定檢驗方法對學困生的輔導成效定期進行檢測。而評價必須以激勵、鼓勵為主,讓學困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
(七)教學中加大關注力度,適當改變教學策略
1.課前安排認真預習
課前預習在數學教學中有較好的效果。因此對于學困生怎么預習數學知識,我采用這樣的方法:先布置預習內容,讓他們根據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自己的理解能力進行預習,這樣學困生對新授的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上課時可以直奔主題,提高學習效率。
2.課堂中加強關注
在課堂中學困生不舉手回答問題,好像課堂內容與他無關。在教學中我經常強調:有問題的人會思考、最聰明,問者最光榮。不管問題有多簡單,只要不懂就可以問......這樣就消除了學困生的顧慮。對于學困生的數學考試成績問題,有時會被別的同學嘲笑。在我的耐心說服教育下,沒有一個同學會取笑他們,還主動幫助他們提出問題并求得解決。
3.課后及時查漏補
學困生在課堂上接受新知識有一定的困難,在課后就要及時的查漏補缺。我讓他們每人準備一個整理本,將課堂中的重點內容歸納整理出來,把做錯的和不會的題在本子上重新做一遍。我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學困生,從多方面幫助他們,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大江”。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需要教師、學校、家庭和社會全方位的配合,只要我們全面了解學困生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有耐心的在情感上、教學方法上多給予學困生幫助和指導,時時關注他們,才能切實改變這一現狀,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州和政縣咀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