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 要】孤島采油廠熱采管理中心成立于2015年6月,是采油廠一支從事固定注汽工作的專業化隊伍,管理著固定注汽站7座,注汽鍋爐14臺,固定注汽管網69km,擔負著22個蒸汽驅井組及每年100余口井的轉周注汽任務,主要負責固定注汽設備的正常生產運行,相應設備、設施、資產的管理與維護。為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優化資源、對口歸集、發揮優勢,我們實施了專業化高效注汽管理模式,并取得較好效果。
【關鍵詞】專業化;高效;注汽管理;構建
一、構建專業化效益管理體系
探索建立專業運營機制,形成有效地制度文化。我們抓基礎從制度抓起,成立管理制度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制度建設的工作安排和要求。結合實際,從黨政管理、生產運行(含QHSE管理)、技術管理和經營管理四個方面,分別對崗位職責、業務流程及管理制度共計53項進行了建立、梳理和完善。實現靠制度抓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文化。
探索建立績效激勵機制,促進經營管理水平提升。落實執行好各項管理制度,是釋放體制機制活力的有效途徑。我們建立考核激勵機制,細化運行管理制度17項,優化績效考核運行體系,體系覆蓋各生產節點。一是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運行體系,建立和完善全面覆蓋、重點突出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二是細化績效考核運行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了每項制度的分工與職責,建立監督檢查與績效考核運行機制。三是遵循質量效益原則,建立起可操作性的績效考核監督運行機制,通過管理監督檢查機制的建立和運行,進一步促進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
探索建立低成本運行機制,確保管理增效。一是加大預算執行偏差的跟蹤分析,增強預算的執行剛性。加強對重點運行項目的控制管理和考核兌現力度,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加強項目預算管理,中心定期組織經濟活動分析,落實考核責任。二是進一步細化基層可控成本的運行管理,提高基層員工的效益意識。在成本控制管理中,實行由主管領導負責,單項成本責任人具體運作的管理辦法。三是做好挖潛增效工作。為降低生產維修成本,通過對設備自行修復、備用部件再利用等措施,實現挖潛增效。積極開展修舊利廢、技術革新活動,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基層,進一步調動基層職工參與改善管理的積極性。
二、構建專業化固定注汽格局
明確熱采發展方向,做好生產管理工作。首先明確工作目標和發展方向,實現角色定位由甲方到乙方的轉變。各基層隊的努力方向從過去為相關采油管理區原油上產服務,轉變成為采油廠高效完成注汽任務,更要堅持質量、效益至上的原則,保質保量完成各項任務。
明確專業生產部署,實現生產高效銜接。一是做好注汽生產運行程序協調,確保注汽進度,按時順利完成注汽任務。二是做好注汽管線安裝的現場協調,把好質量關,做到安裝一口成功一口。三是做好與各相關單位的協調,加強與地質所、工藝所的聯系,加快注汽井注汽前、后與采油隊、作業隊以及金島安裝隊的銜接。
明確設備挖潛方向,發揮固定注汽優勢。固定注汽有以下行業優勢:固定注汽鍋爐蒸發量從23噸到40噸之間,可實現大排量注汽,也可長期同時進行蒸汽驅和蒸汽吞吐井的注汽;固定注汽管網系統完善,覆蓋面積廣,能同時帶多口注汽井;多數鍋爐已實現鍋爐出口并組運行,在遇到設備故障、運行參數不穩定等情況發生時可做到及時切換,保證注汽的連續性,注汽時率可以有效保證。
三、推行專業化質量安全管理
一是探索建立質量管理新模式,抓好技術質量及指標管控。質量管理方面,建立“三合一”管理模式。以采油廠質量管理體系內審與熱采管理中心結合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整理并完善對應條款中的覆蓋節點,并結合熱采行業標準、注汽系統技術質量監督標準。建立健全了中心注汽監督、基層互檢、基層自檢、班組互查的4級“金字塔”質量督查體系,實施質量節點閉環控制。嚴格生產環節基礎管理,通過標準化操作規程的落實、設備維護保養、參數監查等手段,實現指標運行的“三個確保”:確保設備參數在標準范圍內運行、確保各項生產經營指標可控、確保實時注汽技術指標達標。做到“三個強化”:
強化設備運行參數管控,落實崗位責任制。強化基層班組巡回檢查工作,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力求設備運行參數在理論范圍內,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注汽鍋爐運行過程中,重點對油壓、油溫、霧化壓力、對流段入口溫度范圍、煙溫等參數進行督查。及時分析判斷異常數據,做好運行參數調整。
強化跟蹤分析,確保水電油氣等生產指標可控。首先,做好生產指標監督工作。注汽指標負責人第一時間了解基層的運行情況、了解設備的運行狀況,深入分析,并結合生產實際,建立水電管理制度,合理下切指標,落實責任人,壓力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其次,做好數據分析工作。堅持數據日跟蹤、周對比、月分析,技術人員第一時間掌握運行指標參數,從而掌握設備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保持設備的經濟高效運行。
強化技術指標追蹤管控,保證高質量完成注汽任務。強化水質參數追蹤,做好指標把關。鍋爐水質合格率是注汽系統安全運行的重中之重。加強硬度、含氧、Na2SO3過剩量、SDI、濁度等參數的檢查頻次及考核力度,為設備安全運行提供可靠保障。實施注汽干度實時追蹤督查,為設備安全運行提供可靠保障。蒸汽干度是高質量完成注汽任務、實現稠油高效開發的重要參數,為此,熱采管理中心技術管理室每周不定期對運行鍋爐進行參數跟蹤督查,并予以考核。
二是探索強化安全管理弱環節,實現安全促效。制定有效可行的應急方案,切實讓職工參與其中,提高職工的應急處理能力。共組織實施了撲滅初期火災、公共應急處置、水處理崗突發事件等60余次的應急演練;高標準、嚴要求,抓好直接作業環節的風險管控工作;通過“查保促”、“基層隊互檢”、交流,認真查找HSE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對不同季節、不同時期所應做好的HSE工作,有針對性、有重點的進行專項檢查,累計查改問題20余項。促進全員主動排查整改隱患,杜絕現場“低老壞”問題現象。
強化安全意識與安全技能。以“點檢卡”為抓手,自檢、互檢取成效。一是組織分析近年來發生的事故案例,總結經驗教訓。切實增強崗位員工安全生產責任意識,提高安全技能,逐步消除現場HSE隱患,不斷提升現場HSE基礎管理水平。二是以“點檢卡”的推廣應用為總抓手,加大對點檢卡應用情況的督導,通過責任清晰的考核制度,落實責任到人;通過自檢、互檢,提高了安全技能,逐步消除現場HSE隱患。
強化安全隱患閉環管理。以“我為安全作診斷活動”為抓手,全面加強安全風險管理。工作中,我們嚴格按照“全面覆蓋、突出重點”的原則扎實實施,管理層、操作層層層落實,全員、全方位、全過程進行安全診斷,切實將安全診斷工作扎實開展好。與此同時,要求各基層隊充分發揮安全監督及班組安全員作用,從細節入手,對操作現場、設備運行等關鍵點進行安全隱患排查診斷,對查出的問題隱患,落實到人、限期進行整改。實施以來,共發現并解決了36項安全隱患。例如:102#電源線與燃燒器瓦口處接觸,溫度過高,易造成電源故障,及時整改避免了事故的發生。中心有12條診斷建議被評為采油廠優秀建議。確保了員工生命安全和生產安全高效運行。
【參考文獻】
[1]趙學展, 趙勝特, 劉新. 可視化注汽管理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 理論導刊, 2012(S1):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