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敏
摘要: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有著重要意義。結合當前寧國市意識形態工作開展的現狀、問題,下一步寧國市要突出首要政治任務,著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突出壯大主流輿論,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突出移風易俗,著力推動文化生態治理,將意識形態工作常抓不懈。
關鍵詞:意識形態;領導權;政治任務;主流輿論;文化生態治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既給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新機遇,也對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指明了方向與路徑。
一、寧國市意識形態工作開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
2017年寧國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為寧國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撐和思想保證。
(一)注重“建機制”,有力管控意識形態。寧國市各級黨委(黨組)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將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補齊工作短板,持續鞏固意識形態領域向上向好態勢,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嚴格執行半年報告、專項督查、年度考核、聯席會議等各項制度,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推動意識形態工作落到實處。加強網絡輿情監測和引導,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二)突出“抓龍頭”,理論武裝不斷加強。寧國市以迎接十九大、宣傳十九大為主線,做好宣傳宣講、學習闡釋、集中培訓、走訪調研等工作。制定了“7+5+1”宣講工作方案,市級領導帶頭深入基層宣講,全市7支宣講隊伍累計開展各類宣講1100余場次,受眾50000余人次。在全市各行各業遴選宣講骨干60人,組建市理論政策宣講團,深入開展“理論政策進基層”活動,推動形成領導干部帶頭學、干部群眾廣泛學的濃厚氛圍。
(三)圍繞“鼓干勁”,新聞宣傳亮點紛呈。堅持正確宣傳導向,聚焦迎接和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三個年活動”等重大主題,緊扣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開設“砥礪奮進的五年”“十九大精神在江淮”專題專欄,策劃“走過·我們的20年”“十九大精神與我們這一行”大型主題宣傳活動,充分展示全市改革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及時報道基層一線加快發展的生動實踐,傳播好聲音,提振精氣神。出臺《關于加強對外新聞宣傳的工作意見》《寧國市對外新聞宣傳稿酬補助辦法》,加大對外宣傳工作力度,不斷提升寧國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寧國市在意識形態工作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少數單位對意識形態工作的認識還比較模糊、重視不夠;理論輿論、文化文明等各項工作的方式方法還須探索創新,還沒有真正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文化產業還存在規模不大、發展不優等問題。
二、寧國市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途徑探析
第一,突出首要政治任務,著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全市各級黨委(黨組)要按照“學懂、弄通、做實”的要求,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工作不斷往深里走、往實里去、往心里走。著力深化“7+5+1”大宣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重點,組織開展系列宣講、十九大精神知識競賽等活動,做到“月有主題”“季有交流”“年有評比”,同時積極探索“面對面、點對點”宣講形式,打造“互聯網+宣講”“藝術化宣講”品牌。
第二,突出壯大主流輿論,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一是突出重點,抓好新聞宣傳。堅持團結鼓勁、正面為主的宣傳導向,繼續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宣傳,做好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宣傳。及時準確報道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亮點、新成效,提振奮進精氣神、凝聚發展正能量。二是講好寧國故事,擴大對外宣傳。充分發揮《寧國市對外新聞宣傳稿酬補助辦法》激勵作用,積極拓寬對外宣傳渠道,主動加強與中央、省市主流媒體的對接,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宣傳寧國、展示寧國,進一步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三是整合資源,推進媒體融合。堅持黨管媒體原則,整合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移動客戶端等各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從“相加”邁向“相融”,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四是加強管控,凈化網絡空間。加強網評員隊伍建設,做大做強網上正面宣傳,推動形成積極健康的主流輿論。加強涉寧網絡輿情發現研判處置,定期排查梳理網絡輿情風險點,對苗頭性信息線索進行預警處置。開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重點安全領域專項檢查。
第三,突出移風易俗,著力推動文化生態治理。一是傳承良好家風。把家風建設納入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要求黨員干部帶頭加強家風建設,以榜樣力量引領新風正氣,以優良黨風帶動社風民風。二是培育淳樸民風。制定出臺移風易俗實施意見,明確紅白喜事標準,著力弘揚文明新風。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宣傳基層推動移風易俗的先進典型、經驗做法,引導群眾自覺除陋習、樹新風。開展“新鄉賢”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各類鄉賢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三是彰顯清正社風。堅持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做實“三下鄉”“送文化年貨”等文化惠民活動,常態化送戲、送電影、送圖書到鄉村,繼續推進戲曲、“非遺”、書法進校園活動。完善文化產業發展考核體系,扎實推進文化產業與旅游、科技、互聯網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動特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