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旭 陳思維
摘 要:互聯網時代,青年群體在思想特點和行為邏輯方面發生了較大變化。從話語權角度分析,他們更加注重主體性、獨立性和娛樂性的表達,形成了新興的話語模式。這種變化在互聯網上的表現尤其明顯,表情包的使用是其代表。這就使得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模式受到挑戰。高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要進一步掌握網絡話語主動權,適應青年學生的話語模式,通過規劃表情包在思政教育中的使用路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與吸引力。
關鍵詞:青年新興話語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表情包 路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b)-0236-02
在各種社會思潮與網絡文化價值更為多元的背景下,以高校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年群體在思想特點和行為邏輯方面較以往發生了較大變化,從話語權角度分析,他們更加注重主體性和獨立性的表達,更加愿意追求話語的“娛樂性”,同時樂于對傳統話語敘事權力主體進行溫和的反抗,在青年群體中形成了新興的話語模式。然而,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歷史與現實的雙重作用,與青年新興的話語模式產生了沖突,迎來了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困境。
1 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話語困境
1.1 “口號式”說教,“工具性”記憶
我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歷史及社會現實等種種原因的影響,常常充斥著政治話語、官方話語和宏大敘事式的說教式口號,又由于受“工具理性”及傳統考試形式的影響,使得學生們從進入課堂開始,就自動自發成為了記憶各種時間節點、重大事件的“復讀機”式考試機器?!昂甏髷⑹滦浴薄斑^度理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讓學生沒有辦法從更加感性的層面去理解周遭的事件及社會現實,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現實脫軌,與學生真實生活脫節。
1.2 教師“一言堂”,學生“不發聲”
我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以教師“一言堂”的形式開展的。教師作為“絕對真理”“正確思想政治理論”的唯一傳授者,通過“說理、分析、認證等”“獨白式說教”,達到知識輸入的目的。學生們無需也不想“發聲”,話語訴求相對削弱,教師與學生是支配與服從的關系。不過現今,隨著市場經濟與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物質流、信息流、文化流在全球范圍內交匯,給傳統的價值引導與溝通模式帶來極大的挑戰,表達個性成為年輕人彰顯自我價值的訴求之一。青年訴求發生變化,而對話方式卻沒有變化,就會造成話語體系與客觀情景的不匹配,造成思想政治課堂課程內容話語傳授方式與學生實際思維方式割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被極大削弱。
1.3 授課形式單一,缺乏個性與創造性
我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授課形式較為單一。教師按照書中給出的目錄及主要內容,制作PPT,照本宣科的形式多流行于大學課堂。對于社會熱點的追蹤明顯不足。同時,共性教育多,個性教育少,缺乏對受教育主體個性特點的關注。傳統的理論灌輸,難以使升華至學生的內心及行動上來,對教育內容的認同感差。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思政話語困境,是歷史及現實雙重作用的結果,因此,也只能通過逐漸適應現實中正在崛起的新興話語體系來解決。
青年作為網絡亞文化群體的生力軍,熱衷于通過時尚前衛的方式,尋找自己的情感共鳴,表達自己的喜好厭惡。網絡表情包的出現,極大滿足了廣大青年的種種情感訴求。通過“解構”“拼貼”“戲仿”等方式,顛覆了傳統話語體系,促進了整個社會話語體系的更新。
網絡表情包的興起,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建設提供了新的參考路徑。
2 從話語權角度分析網絡表情包興起原因
網絡表情的流行,是年輕一代在網絡中爭奪話語,表達自我和反抗現實的過程。少年在使用網絡表情時運用“拼貼”“同構”“戲仿”等話語規則,在話語層面上積極的爭取社會地位和權利,同時網絡表情也成為了青少年獲得自我認同和構建自我身份的方式之一,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網絡表情的創作和傳播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話語語境,因此網絡表情也在互聯網這個虛擬空間中,日漸成為青少年亞文化爭奪話語權的重要因素。
2.1 青少年對話語“平等權”的追求
網絡上流行的表情包,多來源于社會知名人士采訪、綜藝節目、國內外影視劇片段等,這些網絡表情包的使用可以是多頻次多場景的,且貫穿到網絡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達到的“狂歡化”的結果。在這場“狂歡中”,沒有人高人一等,沒有人可以完全指揮別人,人人都是參與者,是戲謔的對象,同時也是被戲謔的對象。人們通過“戲仿”“拼接”“重構”等方式,將卡通形象與人物表情進行拼接,將“公眾人物”與“夸張形象”進行疊加,揶揄和諷刺常規意義上嚴肅事物,暫時消解社會等級和權力結構,打破階級壁壘,否定身份差異,尋求身份平等的認同感。青少年通過這樣的話語表達方式,用一種樂觀的方式表達了對平等的訴求,和對固有權力及社會等級制度的否定。
2.2 青少年對話語“娛樂性”的追求
正如尼爾·波茲曼所說,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必須承認,網絡表情包在網絡空間中比文字更具有娛樂性,同使用文字符號相比,以圖像為主要表達方式的網絡表情包能夠讓使用者及觀看者第一時間獲得視覺上的理解和感悟。面對公共事件,青少年更加傾向于用戲謔性的方式(如表情包),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圖像式的表達方式,往往能夠提高事件的傳播效果。由于網絡表情這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快速的傳播能力,如果得以妥善利用,將大大提高青少年對社會事件的關注度與參與度。
2.3 青少年對傳統話語敘事權力主體的反抗
網絡表情包文化的走紅,不但在公共事件中通過娛樂化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傳統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在公共事件的傳播中奪得一席之地,其爆炸式的生產和傳播能力,使其能搶先于主流媒體發聲和表態,也在逐漸取代主流媒體的主導地位。相應地,面對社會事件或社會熱點問題,由于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廣泛性與及時性,青少年往往能夠早于傳統的權威機構發聲,通過制作表情包表達對事件的態度,有時,制作而成的表情包本身就可以單獨形成事件從而引起廣泛關注。由此,主流與邊界的區分進一步弱化。在此種趨勢下,是否能夠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表情包,將青少年蓬勃而出的創造力,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將一定程度影響未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
網絡表情包有其“創新創造”“勇于打破權威”“尋求個性解放與社會平等”等積極一面,但同時也存在“泛娛樂化”“重個體輕整體”“道德意識微弱,過度戲謔與反諷”等負面因素,如何在適應青少年中崛起的新型話語體系的同時,又保持住思想政治教育在主流價值引導方面的影響力、吸引力和號召力,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話語體系更新的訴求,正面迎來以網絡表情包的出現為代表的青年亞文化新型話語體系,二者的有機結合,也許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3 合理規劃網絡表情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路徑
3.1 了解高校學生話語特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
當代青年群體,追求個性、愿于表達,無法認同傳統的“口號式”說教及“宏大敘事性”話語,熱衷新穎及標新立異的詞匯表達。在話語方面,有獨特的個性追求。這就需要廣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能夠抓準學生喜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如紀念偉大思想家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宣傳教育活動,可以結合馬克思的生平,制作出一些列以馬克思生平事例為主題的表情包,用馬克思曾經說過的名言警句進行再創造,使廣大青年在使用“馬克思專屬表情包”的同時,寓教于樂,更好地體會馬克思的可愛與可敬之處,領會共產主義偉大思想的精髓。
3.2 把握高校學生發聲需求,充分傾聽學生聲音
高校大學生群體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他們不僅有對個性需求的表達,同時也熱衷于網絡文化作品的自主創作、使用和傳播。通過對圖像、視頻、文字的“拼接”“解構”與“重構”,他們所創造出的網絡表情包擁有強烈的群體色彩,充分表達了對社會事件話語權的渴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將學生們對話語表達的渴望,帶到課堂中來。可以號召廣大青年學生,利用制作表情包的形式,將對社會及歷史事件的看法融入其中,并在課堂上或者利用網絡公眾號的形式進行展示。通過大家的交流及教師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對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社會歷史與現實事件產生更加濃郁的使命感與參與感。
3.3 明確群體話語引導方向,做好價值引領工作
網絡表情包的運用,其最大的變數在于話語方向的引導。由于青年學生年齡較小、閱歷及社會經驗也并不十分豐富,其對社會事件及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把握還存在不成熟的地方,在網絡表情包的制作及傳播過程中可能存在“跑偏”的風險。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尊重、寬容青年群體話語表達權的同時,做好價值引領工作,努力增進青年群體與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的價值共識,在主流意識形態和青年話語創作之間保持平衡。
正如人們所說,網絡語言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既存在機遇,又面臨挑戰。網絡表情包作為網絡語言的特殊形式,也如是。將網絡表情包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我們應該揚長避短,在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的同時,努力將其消極作用控制在最底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與時俱進的的教育,講究的是對新形勢的探索以及新問題的解決。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研究教育理論,更要對時代背景、教育環境、教育載體及受教育者具體實際展開分析。網絡時代,青年話語體系的崛起,無疑為我們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提供了一種新的嘗試路徑,而我們也理應抓住這一變化,“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將“思想政治教育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吸引力和感召力”。
參考文獻
[1] 徐慧,文琳.新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研究[J].文教資料,2017(12):114-115.
[2] 郭履騰.網絡人際傳播場景中的表情圖像研究[D].山東大學,2017.
[3] 高二坡.娛樂還是審美——談文化的“泛娛樂化”[J].宿州學院學報,2006(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