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候曲爾
摘要:傳統教學模式滿足于讓學生聽,記教師的繁鎖講析和現成的答案,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也阻滯了學生的思維,尤其是創造性思維和個性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也許在應試中能加上一定的法碼,然而未必能真正提高學生運用語文工具的能力和語文素養。這種教學模式,使語文課失去了吸引力,也不合學生的胃口。
關鍵詞:中職語文;課題之路;探討
中職語文課程必須進行改革。這種改革既要借鑒普高語文課程改革的成功經驗,更要立足于職教的現實情況,突出職教特色。下面就中職語文課程改革要涉及的諸問題進行簡要闡釋。
一、課程性質的界定——工具性與人文性相得益彰
中等職業教育的語文課程具有語文課程的一般特性,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但在具體內容上,又有其作為職業教育序列的獨特之處。語文是中職一門重要的文化基礎課。它的工具性,首先體現在語言本身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進行思維的工具。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使用語言,即學會自我表達,學會理解,學會交際。其次體現在為學生專業學習提供知識和能力基礎。語文是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工具,也是他們未來自我發展和終身自主學習的工具,較高的語文能力可以為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再次體現在語文還是文化的載體,作為傳承文化價值觀念的工具,可以綿延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職語文課程還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它積淀著我們民族獨特的思想認識、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民族情感,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過程,就是一個“人文化成”的過程。它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堅實的基礎。中職學生相對于普高的學生而言,在思想、性格、習慣、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可能會更多一些,因此更需要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教化功能,重視語文對學生精神品格方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
二、課程目標的定位——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
中職語文教學是初中后語文教學的繼續,然而中職生大多語文素質較低,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習慣較差。因此,制定中職語文課程目標既要依據學生語文學習的階段性特點,又要正視中職生的語文能力現狀,同時還要突出中職生的專業方向和職業特點。基于這些考慮,我們認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質以及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而言,基本的語文素養包括:進一步端正學生學習語文的態度,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習自信心;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具備適應今后生活、學習和工作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學生基本的文化素養,使其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基本的職業素質,使之具有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等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未來就業和創業做準備。需要指出的是,中職語文課程目標具有兩個最基本的特點.一是較之普高而言降低了難度,這是正視學生的語文能力現狀,保護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所做出的必然選擇。二是重視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中職學生畢業后大部分都要走進企業,成為生產第一線的勞動者,而越來越多的企業把職業素質和創新能力作為甄選人才的重要標準,中職語文教學應順應這一趨勢,課程目標要充分考慮中職生就業、從業、創業的需要,重視學生綜合職業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具有非常深刻和現實的戰略意義。
三、課程結構的優化——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結合
中職學校開設的專業門類繁多,學制不一;各專業崗位對未來從業人員的語文能力要求有共同之處,但差異性也十分明顯;中職學生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學有困難,部分學生學有余力;中職學生畢業后大部分將走向工作崗位,部分會升入高一級學校繼續學習。以上種種因素使得一套語文教材難以很好地滿足所有專業和所有學生的需求。這就要求中職語文的課程設計必須貼近中職辦學實際,結合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不同需求和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為此,中職語文課程應該先設置一個滿足一般性要求的知識與能力平臺,以適應共性的需要,突出課程的基礎性功能,可稱為“基礎語文”:在此基礎上,要根據不同類型專業的特點及學生需求,開發選修課程,為學生的個性自主發展創造條件,體現課程的發展性功能,可稱為“選修語文”。“基礎語文”可進行“層次化”設置,要精選所有專業學生均需具備的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對學生進行相對較為寬泛的語文教育,為其繼續學習打下基礎?!斑x修語文”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針對大類專業設計的專業語文,可進行“模塊化”設置,如醫護類語文、幼教類語文、餐旅類語文等,對學生進行專門的、適用的語文訓練,使其獲得在今后職業生涯中更具適應性與實用性的語文能力。二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開設的選修課,這類選修語文要“豐富化”,如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可開設演講與口才、文學影視欣賞、書法等課程,這為教師展示教學個性、學生自主發展提供了平臺和可選擇的空間,這類課程可更多依靠學校進行校本課程開發。三是“基礎語文”的提高版本,供需要在語文方面繼續深造的學生進行選修??傊?,“基礎語文”和“選修語文”相結合的形式避免了課程結構的呆板單一,體現了課程規定性與靈活性的統一。
最后想強調的一點是,目前許多中職校、學生對語文課程存在著功利性價值取向,認為到了職業學校,學好專業技能才是最重要的,語文學多學少、學好學壞無所謂。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認識。有調查顯示,企業招聘員工不僅看重技能,更看重人,看重人的綜合職業能力。而語文作為各專業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對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所以,我們決不能低估語文課程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作用,決不能弱化語文課程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地位,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現代職業教育理念指導下改革語文課程,使之在整個職業教育體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