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要:在當今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條件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承賦予新時代新的特點內涵,國學經典時刻領導引領著人們走向積極的方向,這正是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延傳五千年的根本精華所在,文化深邃的魅力是影響著中華兒女奮發有為的主要精神力量之源,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與興旺發展的歷史規律。在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改革開放已進入新時代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新時代所賦予優秀傳統文化,國學經典應為之努力傳承的一個根本遵循,值得每一個中國人認真思考踐行的現實問題。走向引領,以點帶面、廣泛交流、深度融合,才能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進程中發揮出我們無限的努力。這也是時代的新要求、新內涵,重要的是在于踏踏實實去做。
關鍵詞:弘揚;傳承;國學經典;傳統文化;創新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改善和提高,絕大多數人們的生活水平達到小康。一度時期以來,由于多數人的物質生活改善,思想意識形態領域出現滑坡現象,人生三觀也發生了本質的轉變,那股貪圖享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人生的價值觀嚴重扭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英明果斷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踐行活動大刀闊地反腐敗,以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社會主義價值取向,使社會風氣、正氣得以改觀提升,這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共和國人心所向的必然歷史。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黨中央提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再一次倡導大力弘揚優秀傳統中華文化。四個自信為統領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時代正式進入新的歷史改革發展機遇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得到弘揚發展,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歷史是最公正的,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改革開放發展號角已吹響,就是黨中央習主席英明領導的偉大實踐中國夢。
傳統文化、國學經典是根植于中華民族精神之上的本真。俗語道,學會半部論語,能走天下,深刻的詮釋了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深刻內涵。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的文化脈絡向全世界展示了其精神厚重的歷史貢獻和影響。中國的四大發明就是有力的推動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的創造性發展進程。歷史的車輪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呼喚更多的人們要文化自信,這種自信是每一個炎黃子孫應該發自肺腑的精神文明,精神自覺,精神自信的體現。
中國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長期發展的精髓,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前進的內在動力,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傳承、不斷發展、不斷弘揚的發展史。井岡山精神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它的精髓,胸懷理想、堅定信念是他的靈魂,依靠群眾、勇于勝利是他的本質,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是他的根本。長征精神是胸懷目標、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革命風格,心系群眾、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懷。延安精神是艱苦奮斗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大慶精神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中國精神正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是激勵我們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的重要力量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用“源泉”來形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其作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足點,不僅形象貼切,而且鞭辟入里,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再認識、再發掘、再提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綿數千年,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的血脈里,構成中國人的文化基因。
什么是文化基因呢?在生物學中,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單元,決定和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使得生命體延續并遺傳相似的特性。文化基因則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的構成和特性,代代相傳。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并左右了每個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具有“日用而不覺”的特性。也就是說,那些蘊含在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道理不用強調,百姓就自然而然地認同、就接受,按照這些道理行為處事。
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凝聚著祖先的智慧和經驗,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依然具有借鑒意義和時代價值,我們非但不能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還要積極地繼承和弘揚。而且,也因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特性,習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我們要激活文化基因,用其中的養分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使其獲得最廣泛的認同,贏得最大公約數,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為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深挖優秀傳統,掌握思想精華。
傳統的中國文化是一個以倫理為核心的文化體系。中國人崇奉以儒家“仁愛”思想為核心的道德規范體系,講求和諧有序,倡導仁義禮智信,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全面的道德修養和人生境界。
習總書記著重指出,優秀傳統文化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尤其值得我們不斷深挖,準確把握,汲取營養,古為今用。前者從國家和民族層面,后者從社會和個人層面,高度概括總結了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和精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說:“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大量思想資源,我們對待優秀文化應保持客觀、科學和禮敬的態度,要汲取其中的精華,要做好創新與發展,要不斷增強其感召力。同時,弘揚傳統文化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在這一過程中,要不斷融合和發展時代的先進理念,認真汲取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不斷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當中,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同時,要保證二者在健康發展的同時,帶給人們先進的指導思想理念,以先進的思想意識指導人的行為。在未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定會在傳統文化的輔助下,發展得越來越好,更好地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