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
[摘 要]初中體育教師需要提高對自身的要求,不僅要創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全面推進我國的素質教育發展戰略。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問題;策略
學校體育課堂教學是在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下,由教師指導學生掌握體育與衛生保健的基本知識、運動技術和技能,進而達到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體育能力和形成良好意識品質的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教學過程。它在素質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但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體育在“大教育環境中”的地位被人為的削弱,為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更好地促進當前進行的基礎教育改革,以下,對當前體育教學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初中體育教學困境分析
1.對體育教育重視不夠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學校教師只重視文化課成績不重視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培養,只重視知識的傳播,不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即使新課改推行后,應試教育思想在教育領域中依然存在很大的影響。學校對初中體育學科教育活動不重視,學生教師對體育教學活動不重視,體育教師得不到和其他教師同樣的福利待遇,他們心里存著不平衡的現象。學校管理者和一線教師更重視的是學生文化課教育活動,因為,文化課程知識在中考時是必須要考的,而體育考試在中招中所占的比例卻很小。體育是初中課程教育的副科教育內容,體育課程不被學校教師學生的重視是客觀存在的問題。體育教育不被重視,導致教育效果的不理想,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通過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目標很難真正實現。
2.教學內容選擇存在問題
有部分體育教師把體育課變成體育達標測驗課和中考體育測試項目模擬考試課,達標項目中有什么就教什么,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這樣做實際上是把體育教學的目標任務簡化,與體育教學的系統性、科學性,趣味性背道而馳。
3.教學方法手段簡單
從事“注入式,填鴨式”教學的人,他們強調教學“以教字為中心”、以“教師中心”,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方法去上課,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體育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混同于分組教學,分層教學。教學分組隨意性強,合作式學習自由化,注重生生互動,而忽視師生互動,無明確角色分工或角色責任,成為放任式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抑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往往形成很多學生喜歡體育,但并不喜歡體育課,這會對于學生的養成教育產生不良的影響。而相反的另一面,個別從事“新理念”研究的人,他們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他們提倡體育教學中也讓學生進行“自主的”“研究性學習”,提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干脆來個“放羊式”,“一個哨子幾只球,曬曬太陽吹吹牛,老師學生都自由”。
二、解決初中體育教學困境的方法分析
1.學校要重視體育教育
作為學校,要重視體育教育活動,要認識到新形勢下,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學校必須要推行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培養出優秀的學生。而素質教育的實現必須要重視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必須要重視文化課以外的課程教育,比如體育教育。學校要認識到,現在學生體能存在著下降的趨勢,而學生只有身體強壯了,學生才能有效學習,才能獲得完善發展,體育教育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能狀況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體育活動開展的好,能夠有效活躍孩子的性格,完善學生的個性,能夠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體育教育活動對于現代教育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是提升學校整體教育水平的重要環節,學校要重視體育教育活動。學校重視體育教育活動,就會加強對體育教育活動的管理,加強對體育教研活動的監督檢測,就會提高體育教師的福利待遇,提高體育教師在學校中的地位。通過有效途徑,引導教師進行學習深造,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學校重視體育教育活動,必定會影響到體育教師本人,體育教師也會重視自己的工作,從而有效搞好體育教學。只有學校教師重視體育教學,體育教學才能真正煥發出活力,獲得發展。
2.體育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的體能技能情況存在很大差異,他們對于體育的理解認識也有不同,他們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在體育接受能力,體育學習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個性的差異,因此,在體育教育中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如果搞統一模式的教育活動,必定會限制學生的體育發展,甚至會扼殺不少體育好苗子。體育教育因材施教,教師就要能夠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調查,了解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對體育的認識情況,要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推行一些不同的教育內容,以滿足學生對體育訓練的差異性要求。比如,如果學生的體能情況不理想,他們在立定跳遠中,很難跳到1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硬性要求他們跳到1米6,那就是不科學的,是尊重學生客觀情況的表現,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制定適合他們能力水平的目標要求,不斷提升學生的體育訓練水平。再比如,有些學生很想在體育事業中得到發展,并且,他們的體育運動興趣很高,身體素質也很棒,教師就要根據他們的需要,為他們安排訓練內容,這種訓練內容要略高于一般學生,為實現學生的體育運動明星夢做好準備工作。在體育教育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體育教育服務,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體育運動潛能,實現學生體育技能,體能的不斷發展。
3.建立健全體育評價機制構建
鑒于過于傳統的評價方式并不能對學生在這一階段所取得的成就進行綜合的評價,因此,需要引入新型的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的雙主體評價體系。因為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體育教學評價已經轉變了過去專注于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估傾向,轉而將體育教學所隱含的長期性和潛在性發展納入到考核之中,而不在單一局限于近期的顯性效應。基于此,全新的評估體系建立應該充分發揮評價對鼓勵學生進步的職能。尤其需要在評估之中加入學生的評價視角,以此健全整個評估體系的客觀性和科學性,這樣也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于發揮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也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總之,在初中體育教育過程中,存在著學生體育參與學習積極性不高,學校教師,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體育教育模式單一,教學質量低下的情況,新時期,我們要以發展素質教育為本,重視體育教育工作,能夠通過教育創新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促進體育教學不斷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