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與人口老齡化同時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新常態下,老年大學作為離退休黨員的主要學習、活動陣地,加強黨建工作對于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以及老年大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析了目前老年大學黨建工作中呈現的七大矛盾,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推進老年大學黨建工作路徑的思考。
【關鍵詞】新常態 老年大學 黨建工作
【中圖分類號】G7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240-02
一、問題提出
黨的十八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協調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建黨緊密結合”。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已成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新常態。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急劇增加,老齡化將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新常態。老年大學作為老年教育的社會基層組織,是老齡人口也是離退休黨員主要學習、活動陣地。因此如何在“加強黨的建設”與“人口老齡化”兩個新常態下加強與推進老年大學黨建工作,不僅是當前基層黨組織建設也是老年教育的重要課題。
二、老年大學黨建工作面臨的矛盾及成因
老年大學創建的初衷是為了滿足離退休老干部的學習與休閑的需求。作為黨聯系老干部的一個重要陣地,“政治建校”始終是中國老年大學發展一大特色。老年大學不僅是各級黨組織動員老黨員發揮政治優勢和作用的一個重要陣地,也是老黨員“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為所為”的主要平臺。但是多年來,老年大學在黨建領域中還面臨著諸多矛盾,黨建工作陷入緩慢推進的困境。
1.政治建校的要求與思想認識不到位的矛盾
從政府層面上看,組織部門與老干部工作部門對老年大學的黨建工作十分重視。早在2006年,中組發[2006]12號文件就把老年大學和老干部活動中心、老干部黨校列為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建設的三個陣地。各地組織部門與老干部工作部門對老年大學的黨建工作也予以高度重視。如浙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老干部局長王文序在全省老年大學第20次經驗交流會上就指出,要“把握新常態,推進新發展,不斷深化老年大學黨建陣地建設”。
然而社會各界對老年大學的黨建工作還普遍存在著認識不到位的現象。一些部門認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組織部門該管的事。老年大學只需辦好老年教育,滿足老年人學習需求即可。一些教師對開展黨建工作存在著不理解或應付的心態,認為老年大學開展黨建活動必然會分散辦學資源及精力。此外,多數老年學員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及黨建工作普遍不感興趣,認為老年教育是“休閑教育”,只要學得開心就好;認為學員年齡大了,沒有必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必要參加老年大學的基層黨組織活動。
以上不到位的思想認識與多年來社會對老年教育及老年大學的價值定位有關。“老年教育是休閑娛樂教育”、“老年大學是老年人休閑娛樂的場所”、“老有所樂是老年教育的目標”等價值觀忽略了老年教育應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影響了社會各界對老年大學開展黨建工作的正確認識。
2.黨員屬地管理與老年大學基層黨組織建立的矛盾
以浙江省溫州老年大學為例。2015年7月,溫州老年大學成立了老年大學臨時黨支部,但首批加入支部的老年黨員僅有400名,只占學員數的6%左右,大大地少于在校老年黨員實際數量。調研結果顯示,多數老年黨員認為社區已有黨組織、原單位已有退休支部,因此沒有必要再加入老年大學臨時支部。這表明老年大學基層黨組織建設還存在著與黨員屬地管理、屬部門管理之間的矛盾。
3.保持黨員先進性的要求與部分老年黨員思想覺悟退化的矛盾
部分老年黨員認為沒有必要在老年大學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愿意加入老年大學基層黨組織的狀況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部分老年黨員思想上出現了退化、滑坡的狀況。他們怠于理論政治學習,不愿意過多重組織生活。這種思想狀況無疑與中共黨員要時刻保持“政治堅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要求是不相符的。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長期以來各部門對老同志放寬了要求;二是老同志從工作崗位退出后,生活的重點移至家庭,因此放松了自我要求。
4.老年大學黨建工作展開與經費保障受限的矛盾
老年教育作為一種社會公共服務,經費的主要來源于政府的財政撥款。在老齡人口急速增長而政府財政收入一定的情況下,老年教育的發展必然會出現經費支撐性的問題。同樣,在老年大學加強黨建工作也必然會面臨著經費保障的問題。
5.老年黨員活動安全性與平安校園建設的矛盾
目前,老年大學在校黨員雖以輕、中老族為主,但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的生理機能衰退現象。同時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黨員學員在校年限增加等原因,老年黨員中重老族群體將會呈放大現象,因而會存著高發病的趨勢。因此在組織活動過程中難免存在著不可預見的潛在風險或明顯的安全問題,這無疑成為平安校園建設的一大難題。
6.黨員學員流動性與黨員隊伍穩定性的矛盾
由于學習年限、健康狀況、住址變遷以及家庭情況變化等原因,老年黨員學員每年均有較大的流動性,故老年黨員隊伍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如何維護黨員隊伍的相對穩定,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還有待于探索。
7.黨建制度剛性與基層組織自主權的矛盾
根據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工作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臨時黨組織不能發展黨員,也不能對犯錯誤的黨員進行處理。“不能發展”將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排除在老年大學臨時黨組織之外,限制了黨建陣地的擴大。“不能處理”導致老年大學的臨時黨組織沒有權威性,不利于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如何破解這些難題,使老年大學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其組織、號召、凝聚作用,重新喚起老年黨員的責任感、使命感,是一個現實的課題。
三、推進老年大學黨建工作的路徑思考
1.轉變觀念:確立老年大學黨建工作的重要地位
黨的十八報告指出,要“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的執政組織基礎”。2014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理念的不斷深入,老年大學聚集了從各行各業退休下來的黨員、干部,因此要著力認識、充分重視老年大學黨建陣地的重要性。要轉變 “休閑娛樂教育”的傳統觀念,還原老年教育“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的本質;通過老年大學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將老黨員力量凝聚在一起;通過各種創新性的政治學習,使老黨員在思想上不退休;通過各種創新性的社會活動,使老黨員在行動上有所為。
為保證黨建工作落到實處,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指導,并將黨建工作的成效作為考核老年大學年度績效的主要指標。老年大學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列入教學計劃,將黨建活動融入校園文化活動,并將黨建工作的成效作為評選優秀班級、優秀學員的主要依據。
2.立足實際: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
完善的基層組織架構是黨建工作的組織保障。2016年初,中辦、國辦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改進和加強離退休老干部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強和創新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建設:“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發揮作用,有利于參加活動的原則,靈活設置黨組織。積極探索在離退休干部集中居住地、活動學習場所、興趣愛好團體、社團組織中建立基層黨組織或者臨時黨組織”。這一規定,在政策層面為老年大學基層黨組織或臨時黨組織建立提供了依據。另外鑒于老年大學老年黨員較多,學習周期長、居住地比較分散,且參加原單位組織的學習活動不方便等實際,同時也本著“黨員在哪里、黨組織就建在哪里”的原則,在老年大學建立基層黨組織或臨時黨組織,可以讓老年黨員就近、就便參加組織生活。也可以與社區支部、原單位退休支部實行有機結合,形成了黨員網格化的管理,實現老年黨員組織生活的全覆蓋。
基于目前老年大學的管理體制與辦學實際,臨時黨組織是較為適合的組織形式。臨時黨組織可以采取較為完備三級或較為簡單的二級架構形式。三級架構形式是在校級層面設立臨時黨委、在院(系)層面由成立臨時黨支部、在班級(或專業)層面設立臨時黨小組。如老年大學已設有上級黨委,那么可以采用臨時支部、臨時黨小組二級架構形式。組織架構的搭建可以形成“黨委、支部、黨小組一級抓一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方位黨建網絡”[1]。
由于老年大學教學活動均以班級或專業為單位,因此實行班(專業)組共建尤為重要。黨小組組長兼任班長,黨小組配合班委,結合班級(專業)的具體情況靈活開展黨建工作,可以將黨建工作貫穿到日常班級工作中,組織生活開展到每一個黨員學員之中,真正實現老年大學“政治建校”的辦學特色。
從組織原則上來說,臨時黨委或臨時黨支部雖然沒有吸收新黨員的權力,但不能將入黨積極分子拒之于組織之外。要經過考核,吸引他們參加支部活動,共同為服務社會、服務學校、服務他人做出貢獻。
3.聯動教學:實現政治教育與常規教育有機融合
(1)切合時政,進行時事形勢教育。時事政治、社會熱點與老年黨員的生活休戚相關,他們愿意了解時政,樂于發表對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因此在開展黨建活動時可以將時政教育引入課堂,及時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通報國內外的政治環境,增強老年黨員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2)以教學為中心,實現教學與教育有機融合。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政治教育靈魂性地位,在政治引領日常教學的前提下,將“講政治”貫穿于學校的教學過程之中,實現課程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專業性、趣味性、政治性“四性”有機結合,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既突出又不刻意,從而實現“潤物細無聲”教育目的。
4.經費保障:構建老年大學黨建工作經費籌措機制
一是將黨建工作作為老年教育的亮點工程,爭取財政支持;二是將黨建工作納入上級黨委的工作計劃,爭取上級黨委的支持;三是將黨建工作納入老年大學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利用教育教學經費支持黨建工作;四是將黨員活動與校園文化活動結合起來,實現校園文化活動經費與黨建工作經費的通盤使用;五是通過黨員學員技能性的活動,如書畫的義賣活動等,自主籌措部分經費。
5.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支部工作機制
作為臨時性的基層黨組織,只有建立健全的工作機制才能實現黨建工作的常態化與有效性。工作機制不僅包括臨時黨委或臨時支部的工作職責、工作計劃等,還要考慮到老年黨員的生理特征,建立活動安全保障機制與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確保黨員活動平安、順利進行,從而實現“平安立校”的目標。
6.創新載體:實現“老有所為”
(1)建“言”平臺,服務政府。退休黨員干部是黨與國家的寶貴財富,他們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愿意為社會發展服務。因此可以廣泛發動老年黨員建言獻策,形成有價值的材料,通過一定的渠道,呈送政府部門批閱。讓老黨員成為各級政府決策的參謀與助手,成為政府部門的智囊團。
(2)組“宣”平臺,服務下一代
老黨員關心下一代的成長。因此可以憑借他們的社會閱歷、理論功底與科學知識,以宣講團等形式,進學校、入社區對青少年開展以革命傳統教育、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科普知識傳播等為主題的活動。
(3)尋“樂”平臺,服務社區
多數老年黨員樂于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與社會分享,因此臨時黨組織可借勢為學員黨員尋“樂”平臺。組織黨員志愿者隊伍或建立黨員先鋒隊,開展各種“以已之樂及人之樂”的活動,如進社區的文藝演出、送春聯、獻技能等活動。
(4)踐“行”平臺,服務學校
老年大學從不缺乏具有政治威望、學術專長、管理經驗的老年人才,充分發揮老黨員人才優勢,是推進學校發展的有力因素。一是通過黨小組與班委“合二為一”的模式,協助學校開展教學管理活動。二是通過組織牽頭、黨員帶頭的活動,建設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三是選拔有專業特長、熱愛老年教育事業的黨員擔任課程教師,以充實師資隊伍。四是發揮黨員的幫帶作用,與普通學員一起實現學業共同進步。
(5)布“網”平臺,服務學員
利用現代網絡通信技術,建設老年教育網絡平臺及公眾微信號,以在線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專題欄目,秀出老黨員的學習成果、先進事跡;通過“朋友圈”,發布黨建活動信息,等等。
參考文獻:
[1]寧波老年大學.對加強老年大學黨建工作的調查與思考.老年教育.老年大學,2016(17):24-27.
課題項目來源:浙江廣播大學2017年度科學研究課題(編號:XKT—17DJ04)。
作者簡介:陳春勉(1966-),女,漢族,浙江平陽人,大學本科學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老年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遠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