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榮
[摘? ?要]新一輪課改將我國基礎教育的總目標落實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化學學科分析、解決問題的重要思維方法,化學實驗能力,規范表述某一現象、某一性質的表達能力,利用數學學科構建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等。本文重點從實驗教學的角度,談談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化學實驗;初中學生;學科素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實驗獲得知識,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實驗是化學的靈魂,是化學的魅力和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更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學習
興趣是發展能力的前提,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只有對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樂于接觸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我先向同學們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讓學生認真觀察它的顏色、狀態,并聞氣味,然后我將階梯型蠟燭點燃,我說:“現在我將這瓶二氧化碳氣體倒入這個燒杯中,會怎樣呢?”同學們大膽進行猜想,有的說高的蠟燭先滅,有的說低的蠟燭先滅,看到同學們興致高漲,我接下來馬上就進行了實驗,進行實驗時,全班學生鴉雀無聲,都在認真地、細致地全面觀察,當二氧化碳像水一樣慢慢由集氣瓶倒入燒杯,并且使低的蠟燭先滅,高的蠟燭后滅的現象出現時,學生的興趣達到了高潮,注意力高度集中,記憶深刻。這時我又趁熱打鐵,將階梯型蠟燭熄滅后取出,點燃后,我又問同學們:“如果老師罩上一只燒杯,哪支蠟燭先滅?”同學們還是眾說紛紜,我把燒杯罩在蠟燭上后,很快高的蠟燭先滅了,然后學生揭秘,這揭秘的環節正是化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正是學以致用的好時機。這時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了強化,學生會覺得學習化學不僅是有趣的還是有用的,可以提升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利用小組合作實驗,提高學生合作學習意識
小組的合作實驗是初中化學實驗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教師在實驗室可以將男生、女生、成績好的、差的、不同類型的學生有意地進行合理的分組,做到優勢互補,在小組分工時,要明確到人,有操作、有配合、有記錄,并要及時調整,讓每個學生都能動起來,都能充分感受到動手操作的快樂,做到人人參與,個個發言,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增加課堂信息的交流量。例如我在進行《溶液酸堿度的檢驗》這一實驗就把學生按照分組實驗進行該內容的學習,有的小組使用紫甘藍花菜進行,有的小組使用紫色的花朵進行,還有的小組使用胡蘿卜進行,各個小組都興致盎然,實驗中出現了不同的實驗效果,同學們分工明確,在自制酸堿指示劑時,用杵研碎花瓣或果實后,一個同學抻著紗布,一個同學轉移固體,同組的成員配合默契,分組討論答題時大家都紛紛發言,都感到自己是小組的一員,提高了學生們的合作意識,也提高了集體的凝聚力。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高難度實驗利用仿真實驗增強演示效果
化學的演示實驗可以增強直觀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點,但是有的實驗不好在課堂上完成,有的造成空氣污染,有的實驗耗時較長,這樣的實驗我在課堂教學中就采用仿真模擬實驗。采用仿真化學模擬實驗可以將抽象知識具體化,瞬間現象永久化。我在講授碳和氧化銅的實驗就采用了仿真模擬實驗,加熱了一會兒,試管中出現了紅色的物質,豎直的試管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了,這一系列現象使學生的熱情十分高漲,可以避免空洞的描述,讓學生產生真切的體驗,促進了學生積極性的提高,這樣也有助于發揮演示實驗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驗,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課外實驗是對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效延伸,是對課堂內容的補充,學生利用生活用品來替代實驗儀器完成一些小實驗,學生動手完成各類小實驗是最好激活學生欲望的一種方式,學生自己能學習到的化學知識印象深刻,動手操作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后,我讓學生開展了課外實驗: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學生根據所學內容,有的小組設計了紙筒杠桿實驗,有的同學設計等體積稱質量,還有的收集兩個氣球的空氣和二氧化碳氣體,同時下落……在設計中培養了學生化學的理性思維,在實驗中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合作學習等能力,更好地開拓了學生的個性特長,讓其實驗技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利用一支燃著的蠟燭、少量澄清石灰水、燒杯我們完成了證明外焰溫度最高、蠟燭燃燒的產物分析、燃燒的條件、蠟燭不完全燃燒的產物等實驗,在實驗中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實驗中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在實驗中也使生生、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總之,教師要善于在鉆研,善于在學生的思維和知識間用實驗架起溝通的橋梁,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小平.文理導航,2016(12)156-156.
[2]王曉麗.教育,2018(4)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