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文
摘? ? 要: 訂單培養是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本校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存在合作企業少、訂單班個數少、培養人數比例低、連續性差和宣傳少等問題,造成訂單培養不可持續。本文結合本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訂單培養實踐,主要從信息不對稱、專業不對口、培養計劃不完善、學生保障差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議。
關鍵詞: 校企合作? ? 訂單培養? ? 可持續發展
2005年2月《教育部關于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產教結合、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培養。高職院校響應教育部關于職業教育的改革意見,積極實踐產教結合、訂單培養教學模式改革,取得一些有益的探索。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貫徹教育關于職業教育產教結合、訂單培養的精神,積極倡導各院系根據專業特點,主動聯系企業開展訂單培養教育模式探索。工商管理系根據專業特點主動找商業企業進行合作,實行訂單培養,為發展擴張中的商業企業培養后備人才。自2007年4月和中央新亞簽訂訂單班以來,分別與歐蓓莎、紫金保險等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培養一批符合企業需求,深受企業歡迎的人才。但是我校訂單培養僅僅處于探索起步階段,沒有形成范圍廣、影響大、可持續發展強的訂單培養局面。
1.訂單培養的現狀
1.1合作企業少,訂單班數量少。
合作企業的規模決定開展訂單培養的可能性,尤其是緊密合作企業,對進行訂單培養起著關鍵作用。工商管理系雖然和幾十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但基本上是松散的、沒有約束力的合作模式。真正相互有需要,能夠進行訂單培養,得到學生認可的企業很少,所以決定了訂單班訂單班會很少。自2007年4月與中央新亞合作訂單培養以來,與我校進行訂單培養的企業有歐蓓莎、紫金保險、中銳汽車、淮鋼集團等不到十家企業,訂單班數量加在一起不到30個。天津中德應用大學是國內訂單培養實踐早、水平高、影響大的典范,有幾十家固定訂單培養合作企業,有上百個訂單培養班。我校的訂單培養合作企業和訂單班數量與天津中德應用大學相比差距很大。
1.2專業定單班培養人數比例低。
訂單培養人數占專業培養人數的比例,是衡量訂單培養對專業教學影響的重要標準。在我校十多年的訂單培養實踐中,工商管理專業簽訂的中央新亞“主管”訂單班2個,歐蓓莎&居然之家“主管”訂單班1個;金融保險專業簽訂紫金保險訂單班2個,機械工程專業簽訂淮鋼訂單班訂單班2個等,總共訂單培養班不超過30個,訂單培養人數不超過1000人,占學生比例不足1%。以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為例,2007年新亞主管訂單班,總共從市場營銷、金融保險、國際貿易、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共挑選出20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有6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有學生50人,比例為12%;工商管理系一屆學生有300多人,比例為6.7%。所以,無論從一個專業學生來看,還是從一個專業院系來看,比例都很低,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影響有限,只起到示范作用。
1.3訂單班培養連續性差。
每個專業的訂單培養只有穩定連續開展,才能和合作企業形成穩定利益紐帶,學生參加訂單班才有穩定的預期。訂單班能不能每一年都招收,取決于企業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只有合作企業穩定發展,才能保證訂單培養連續。我校訂單培養受企業需求的影響,訂單培養班一般很難保證每年都有這個訂單班。以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為例,2007年第一屆中央新亞“主管”訂單班,2011年第一屆歐蓓莎&居然之家“主管”訂單班,2012年第二屆中央新亞“主管”訂單班。第一屆新亞主管訂單班和第二屆新亞主管訂單班相差幾年,并且之后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就沒有再簽訂訂單培養的“訂單班”。所以,一些學生不知道我們專業進行過訂單培養,和合作企業的聯系慢慢松散。
1.4社會報道宣傳少。
好的政策、好的合作模式需要宣傳,讓需求者清楚參與的益處。訂單培養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教學改革,打通了企業人才需求、學校教育培養、學生就業的供需鏈條,實現了企業用工、學生就業、教學實現的無縫對接。我們需要大力宣傳訂單培養,形成企業認同、學生滿意、教師成長、社會扶持的良好生態。但是,這方面的新聞報道很少,學校即使和合作企業簽訂了訂單培養班,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宣傳也僅僅局限于校內新聞,只是在學校主頁的新聞上有所反映,很多學生不了解,很多企業不知道。
2.訂單培養不可持續的原因
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決定了對人才的需求結構。企業發展是對人才需求的內在動力。當經濟發展好時,企業發展對人才需求就多,人才就可能短缺,企業就有動力和高職院校合作訂單培養企業所需人才;反之,企業減少這種訂單培養需求,是決定訂單培養不可持續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影響訂單培養不可持續的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2.1校企需求信息不對稱。
信息溝通是企業和學校開展訂單培養的必備條件,信息不對稱是制約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重要原因。學校的專業教學培養能培養什么行業具備什么崗位技能的人才,要通過行業企業調研才能確定,要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崗位技能的培養,僅僅通過學校教育是很難實現的。針對學生的就業崗位群所需要的技能,必須通過實實在在的崗位工作實踐獲取,需要和企業的合作實現。企業在發展中出現一些崗位空缺,需要有一些具有專業崗位技能的人上崗。因此,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實現人才培養與需求的無縫對接。但是,現實中總出現學校找不到合作企業,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主要是因為相互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學校不知道找什么樣的企業合作,什么樣的企業能夠滿座教育需要;企業不知道我要的人才學校能不能合作培養,合作以后會是什么結果。我校雖然聯系很多企業,也進行企業走訪,了解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介紹學校的專業人才培養,但是沒有深入分析企業需求信息,跟蹤企業需求,提供后續服務缺少。
2.2專業對口性差。
專業人才培養是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同地區經濟發展不同,產業結構不同,對人才需求不同,專業設置要與之對應。我校位于江蘇省淮安市,當地主要以電子、鹽化工、鋼鐵、服裝等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商業服務業不是很發達。學校主要是經貿管理類專業,和整個淮安市的經濟結構對人才的需要不對稱。制造行業對人才需求大而且相對穩定,企業愿意長期合作,一些企業長期進行社會招聘,和其他學校進行多年的訂單培養,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由于我校主要專業和本地區產業對專業人才需求的不對口、不匹配,導致我們錯過一些好的訂單培養合作機會。
2.3訂單培養計劃制定不合理。
訂單培養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決定著合作培養人才的實現質量,影響參加學生的長遠發展,也影響企業發展所需人才的滿意度。訂單培養計劃不合理,培養出的學生不能滿足企業需要,不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學生不滿意,企業也不滿意,使得后續合作訂單培養難以為繼。培養計劃既要體現企業對學生崗位技能的需要,又要保證學生職業發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我校在實際訂單培養計劃制訂的過程中,要么由學校主導制定,企業根據學校專業教學需要在周末或課余時間安排企業專業培訓,比如新亞訂單班的模式,很難保證企業對崗位技能的需要;要么由企業主導制定,學校專業教學在企業進行技能培訓之外的時間安排專業教學,比如歐蓓莎訂單班,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難以保證,學生專業體系不健全。所以,這兩種方式訂單培養計劃的制訂,不能保證培養質量。
2.4學生發展無保障。
學生發展是我們教育的根本目的,我們要為學生發展提供保障。我校工商管理系在和企業簽訂訂單培養班時,都冠以主管訂單班,目的是保障參加訂單培養的學生在未來兩三年能夠在基層積累經驗的基礎上,走上管理崗位。但在實際操作中,學生能不能走上管理崗位,取決于企業的人事安排,學校很難影響。并且,在合作培養階段,我們安排專門教師跟蹤學生的表現,培養結束后,就沒有專業教師跟蹤學生在工作上的表現及需要加強的知識和技能。所以一些訂單培養的學生成為小主管,一些學生還是底層員工。即使是成為小主管的學生,再想向上發展也遇到不小的瓶頸,主要是專業理論缺乏,后續培訓少,缺少長期的職業生涯規劃。
3.訂單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訂單培養是進行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模式的探索,需要不斷總結問題,克服困難,向前推進。具體到我校實際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克服:
3.1加大訂單培養信息宣傳力度,把合作企業引進來。
打破信息不對稱,就要加強與企業的信息溝通,搭建信息之橋。一是做好對企業的專業宣傳。學校有什么專業優勢,可以培養什么類型的專業人才一定要宣傳,不僅向學生宣傳,更向企業用人單位宣傳。二是做好政策宣傳。學校有什么校企合作政策,尤其是訂單培養政策要向企業宣傳,向學生宣傳。學校可以為企業訂單培養提供什么配套措施和保障要宣傳。三是建立企業人才需求培養信息平臺,比如服務企業的微信公眾號。企業可以直接發布人才需求信息,及時掌握合作企業的用人動向和合作意向,及時跟進,進行訂單培養。四是把有實力、對專業人才需要大、愿意長期合作訂單培養的企業引進校園,建立訂單培養教學基地。
3.2優化專業結構。
只有專業對口,培養的人才符合企業需要,企業才愿意合作,為此需要優化專業結構。一是增加社會需要量大、社會供給缺口大的專業。在保留原有傳統優勢專業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本地區對人才需求旺盛的專業,比如高鐵乘務專業等。二是停辦一些對需求差,就業難的專業,比如國際貿易、保險等。三是加強專業整合,對專業關聯性強、相似度大、區分度差的專業進行整合,減少專業細分,適應中小企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等。
3.3完善訂單人才培養計劃工作。
訂單培養計劃是保證訂單培養人才質量的前提。以往的以學校教學為主制定的訂單培養計劃,還是為了企業崗位培訓技能訂單培養計劃,都不利于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所以,必須打破原來的做法,由學校和企業密切配合,把教學目標和工作崗位技能要求鑲嵌到訂單培養計劃中,既保證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又滿足企業對崗位技能的要求,還有利于學生的成長。為此,在制訂訂單培養計劃工作中,要做好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明確訂單培養雙方對人才培養要求的差異,求同存異;二是建立訂單培養專家隊伍,共同協商制定訂單培養計劃;三是建立計劃執行監督機制,保證訂單培養計劃得到落實。
3.4保障學生發展權益。
定單培養的對象是學生,學生在訂單培養過程中的權益能不能得到充分保證,學生愿不愿意配合訂單培養計劃,不僅關系到學生自身的發展權益,而且關系到企業的利益,影響學校的聲譽。必須保障學生的發展權益針對訂單培養學生做到:一是企業要針對學生特征幫助學生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提供職業發展平臺和機會。二是學校要建立訂單培養學生發展需求跟蹤體系,及時掌握學生發展中的問題,提供相應的專業指導。三是建立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學生的科學評價體系,對崗位技能和專業素養進行綜合評價,發現不足,及時幫助。
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是教學改革的一種探索,需要不斷實踐豐富創新。高職院校在訂單培養實踐中需要主動適應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堅持走出去、引進來,主動調整專業結構,做好訂單培養計劃,建立企業需要與學生發展利益的長效機制,保障校企合作訂單那培養實踐探索不斷深入,訂單培養才有可能良性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熊燿.我國職業教育“訂單培養”模式辨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7(38).
[2]高欣,定愛萍.高職訂單式人才培養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14).
[3]王曉地.中高職銜接中實施訂單式培養探析[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