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軍
摘 要:所謂有效教學,就是教師采用科學性、藝術性、創造性的教學手段或方法,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并能積極地探究知識或真理,主動地開展知識或能力方面的有關訓練,從而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并形成良好的學科技能,同時能對學生的今后學習或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
教學,就是教師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或者說教師引導學生如何學習,因此教師的根本任務是如何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所謂有效教學,就是教師采用科學性、藝術性、創造性的教學手段或方法,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并能積極地探究知識或真理,主動地開展知識或能力方面的有關訓練,從而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并形成良好的學科技能,同時能對學生的今后學習或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如何構建有效教學的課堂呢?
一、善于調動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
由于初中生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識和自控學習能力尚待發展,其學習動機更需要依靠教師去激發和調動。教學中教師要著力培養認知內驅力,正面引導自我提高內驅力,合理利用附屬內驅力;結合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逐步樹立為國家和民族的振興而學習的目的;循循善誘地引導和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障礙,通過學習成功的體驗不斷提高學習以至人生的境界,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持久的學習動機的根本途徑;教師要把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貫穿教學過程之始終。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中,教師應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協商,鼓勵和監控學生的討論和練習過程,但不控制學生討論的結果。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通過示范邊想邊說以及演示幫助學生把新信息與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和指導給學生線索和反饋,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合作學習者、合作研究者:教師把自己當作學習者,與學生一道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深入研究和領會新課程基本理念
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選擇并不是絕對的和無條件的,都總會受制于特定的行為對象與行動目標,取決于學習的內容與要求,學習環境以及學習者的現狀及人格特征等,不必只一味地追求外在形式,還應注意到各種教與學方式之間的互補性和共生性,要注意長期、整體性的效果。這是新課程理念的宗旨。在課堂上,如果教師教學行為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并且成功促進學生學習數學和身心的發展,而且還成功激起和維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及興趣,有效促進了學生對數學概念和數學命題及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運用,給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了穩固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并使得在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成功達到了既定的數學教育目標,這樣的課堂才稱之為有效的課堂。
三、要善于整合教材,合理進行分層次教學
現在課堂容量大,一節課要講很多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要很好把教材進行整合處理。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不一定按教材順序由簡單到復雜,由局部到整體地講課,我們可以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將每單元的研究目標,最主要的知識及研究工具盡快整體地教給學生,讓學生盡早形成知識目的,然后在后續練習過程中通過多次循環去內化知識,即將學習材料以“整體—局部—整體”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在不斷循環反復中形成認識。而通過教材的重新整合,單元主要知識突現出來,而一些學生一看就懂或在后續學習中可以領悟到的“枝節”內容可以刪掉。這樣本來要三節課完成的內容,我們在一節課內完成,就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循環體會。
四、以學生發展為本,深入了解學生學習狀態
課堂教學中的效率離不開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生是否有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指標,為了更深入和具體地分析學生,在我們的教案中設置了“學情分析”欄目,為教師本人備課及實施所用好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的層次感,研討的核心問題和關鍵點都基于對學生的了解,好的構思和創意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因此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這一點,如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是否形成了結構性概念。在這方面學生往往偏重運算性;再如在認識函數圖像上學生能否從圖像上讀出的數據分析中,發現一般規律或推斷出隱含的結論,這樣的學生有多少,哪些學生在課堂上思維較活躍,哪些學生會而不答,哪些學生不會也答;對學生了解得越清楚,教學中越有底,通過及時反饋,調節教學中的重、難點,把問題引向深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五、總結提高,實現有效教學的發展功能
注重學生的發展與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是新課程極力倡導的理念,因此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或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課堂有效教學的本質要求。從認知的發展過程而言,有效的認知過程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即由具體到抽象,其感悟的程度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能舉一反三。從認知結構的形成來看,人們對知識的掌握是由局部的、孤立的凌亂的無序排列到具有聯系的、全面的、系統的知識結構,而完成這一過程的工作就是引導學生對課題知識、章節知識乃至單元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挖掘并拓寬,使學生從更高的角度去審視教材的知識與內容,反思教材內容的形成與結構,領悟教材中的思想與方法。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僅要完成書由薄到厚的感知任務,更要做好書由厚到薄的歸納總結工作,這樣才能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發展功能。
六、結語
強調教學的有效性并不限于數學知識的落實,還包含并體現出數學文化價值和課程育人價值。有效課堂以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要為此搭建平臺,做好鋪墊,在課內深入到學生中,抓住全員參與,及時反饋和個別輔導,優化教與學,讓我們的學生將學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參考文獻
[1]宋秋前編著.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3.
[2]吳軍.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2008,08.
[3]王登飛.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