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寧
摘 要:我國幼小銜接存在著學前教育小學化、主體缺失、評價體系不協調等問題,其原因是來自社會、家長、幼兒園多方面的目的、心態等原因,其中家庭教育在幼兒升學、社會輿論等方面舉重若輕。
關鍵詞:幼小銜接;學前教育;家庭教育;認知評價
我國經濟事業發展迅猛,對學前教育資源有著較高需求,然而由于學前教育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我國社會經濟下對學前教育的偏頗,學前教育學校資源較少、教師稀缺、師資力量參差不齊、幼小銜接失范等問題時有發生。
一、我國幼小銜接問題現狀
(一)學前教育小學化
學前教育小學化是我國幼兒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它是指在學前階段過多的強調文化知識的學習。幼兒學習內容通常以生活技能為主,學習形式多為游戲學習。學前教育小學化過于注重學習知識與技能的訓練,教學形式枯燥乏味,與學前教育方式相悖,導致兒童失去學習興趣。
(二)銜接主體缺失
兒童從幼兒園邁入新學校,環境難以適應,加上小學課業繁重,會讓一部分孩子產生壓力,甚至出現抗拒心理,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為此,小學應該積極落實入學孩童的準備工作,妥善處理幼小銜接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三)評價體系不協調
小學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局限于學業成績、班級排名等,多以一個外在指標作為評價標準,較少從兒童自身發展與特點進行評價,缺少兒童學習與成長的過程性評價。幼小銜接的過渡期強調外在標準評價不僅不利于兒童的良好心理過渡,而且不利于兒童今后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態度。
二、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現狀
(一)家庭教育目標偏頗
隨著科學知識推動經濟時代的到來,很多家長立志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從胎教開始注重對幼兒的知識訓練,過于注重幼兒園的“升學率”、競賽類科目設置,強調對于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培養,對“神童”推崇之至。但是,學前教育目的并非培養出只會死記硬背的兒童,它提倡基本的生活技能訓練,強調在游戲中學習,注重對兒童的學習興趣與身體健康的培養。
(二)家長心態錯位
目前社會意識中,家長過于注重兒童的前期知識積累,片面追求外顯成績。入學準備并不是準備知識,而是從身體和運動發展、情緒與社會性發展、學習態度(包括主動性、責任感、堅持性等)、言語發展、認知發展與一般認識基礎五個方面進行準備。片面的理解導致銜接過程中忽略兒童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社會交往能力、自理能力、規則意識等方面的綜合準備,全面發展的觀念也難以轉化為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實際幫助。這一現象很大程度上源于家長,很多家長的“急于求成”與“隨大流”的心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園和小學的正常銜接。
(三)認知評價模糊
家長對于學前教育認知模糊,不了解其評價標準,只按照考試成績進行外部評價。有些學前教師為迎合家長,讓幼兒學習過多理論知識,家長把幼兒的知識接受水平作為衡量學前教學質量的標準,最終使得幼小銜接中越來越迎合小學教育。
三、幼小銜接中提升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重視家校合作
家長可以組成家長委員會,為教育機構制定教學等活動原則、制定預算及財務管理原則、選派代表參加地方政府的托育委員會。同時,在對幼兒園的監管上,能夠充分的了解到幼小銜接中應該注重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之余會加強對于孩子的多方面教育,不會只用片面的外部條件去評價學生以及幼兒園。
(二)注重家庭教育,改變家長理念
面臨幼升小的孩子家長,都會必不可少的抱有“自家孩子是否可以適應或熟悉學習生活”的不安,希望增加解除這些不安的機會。為了消除這些家長們的不安,深化對幼小銜接的理解,教師和家長針對幼兒在幼小銜接期的問題和教育經驗需要經常性地交流。由于錯誤觀念的誤導、家長知識不足等一些原因,我國幼小銜接過程中出現“小學化傾向”,而且我國家長常以一種“旁觀者”者的身份游離于幼兒園教學之外。應該創造機會讓家長了解并支持幼小銜接,對幼小銜接、家園聯合的意義和作用進行明確,改變自身觀念,助力。大眾傳媒也需加強宣傳,提高公眾的幼小銜接意識,提供兒童在小學學習和生活的信息。讓小學和幼兒園雙方家長交換意見,還要創造機會讓家庭參與幼小兩階段的共同授課。
(三)改變評價方式,注重幼小銜接的階段性
我國國內幼兒家長對于幼小銜接關注的問題主要是知識技能的銜接,即:拼音的學習、漢字的書寫與識記、數字的加減運算等智力因素方面的銜接。但是幼小銜接不僅銜接的是知識,更應該包含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學習習慣、兒童的專注力、創造力、想象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等。
此外,社會對于幼兒園評價往往通過升學率、考試成績等外在客觀評價體系,而一些重點小學在入學時也僅僅以成績為標準,這也造就了家長們注重幼小銜接教育知識技能層面的銜接。
參考文獻
[1]蘇曉波.我國“幼小銜接”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
[2]崔春龍,甘泉.幼小銜接的認識及實踐:日本的視角[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6(12):39-45.
[3]郭秋.學前教育小學化誤區分析及有效措施[J].新課程(上),2016(12):151.
[4]王燕.幼小銜接教育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5]湯成麟.丹麥學前教育師資培養體系的現狀及其啟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7(02):107-113.
[6]藺慧敏.基于異齡同伴互助的幼小銜接教育[J].兒童與健康,2015(Z1):19-21.
[7]王小英,鄧宏,曹書楷.日本幼小銜接的新舉措[J].比較教育研究,2013,35(02):22-27.
[8]付延風,張建波.丹麥幼兒教師職前教育課程特色及啟示[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2,30(06):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