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榮國
【摘要】目的 探討早發冠心病臨床危險因素分析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方法 將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患者87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比早發冠心病(觀察組,45例)與晚發冠心病(對照組,42例)的臨床危險因素及預后相關性。結果 將兩組患者的臨床危險因素進行對比分析,早發組的吸煙史、飲酒史、遺傳史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據此表明此三項臨床危險因素因素是引起早發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同時在預后相關性方面,采用Cox回歸模型分析,結果表明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是影響早發冠心病患者預后的五項主要因素。結論 臨床上對早發冠心病患者在進行治療時,需對一些高危因素加強干預,開展控煙宣傳實施合理飲食指導,注重對有遺傳史的家族人群進行篩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早發冠心病的臨床發病率。
【關鍵詞】早發冠心病;危險因素;預后;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8..02
冠心病現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項主要危重病癥,當前冠心病呈現出了年輕化的發展趨勢[1]。導致冠心病病發的因素多種多樣,年齡、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肥胖、家族遺傳等因素均可能會導致患者發病。鑒于早發冠心病患者在預后方面的損傷程度要遠超過晚發冠心病,因此就降低早發冠心病的臨床發病率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在本次研究中將重點就早發冠心病的臨床危險因素與預后相關性展開相關的探究工作,現將具體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患者87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依據年齡分為觀察組(45例)與對照組(42例)。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37~74歲,平均(41.5±3.7)歲;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36~73歲,平均(41.2±3.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①研究早發患者的危險因素,并與晚發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對比分析[2]。②針對早發患者的臨床危險因素與預后相關性展開對比分析。通過電話或門診對患者的預后情況進行展開隨訪工作,在隨訪過程中一旦患者死亡便需將最后一次訪問時間作為終止時間,采用Cox回歸模型對兩組患者的預后影響因素展開分析[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的吸煙史、飲酒史、遺傳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等相關臨床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將各項數據均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危險因素比較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危險因素,其中觀察組有吸煙史24例(53.3%),有飲酒史21例(46.7%),有遺傳史28例(62.2%),有高血壓11例(24.4%),有高血脂9例(20.0%)。對照組有吸煙史11例(26.2%),有飲酒史12例(28.6%),有遺傳史16例(38.1%),有高血壓17例(40.5%),有高血脂9例(21.4%)。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危險因素,觀察組在吸煙史、飲酒史、遺傳史等方面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在高血壓患病人數方面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高血脂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影響預后的Cox回歸模型結果因素分析
以完成隨訪患者的死亡總數為因變量,并把相關的臨床危險因素作為自變量,利用Cox回歸模型的結果對影響因素展開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吸煙史(危險比:1.708,95%CI:1.221~2.203)、飲酒史(危險比:1.895,95%CI:1.423~2.524)、高血壓(危險比:3.776,95%CI:3.203~4.447)、高血脂(危險比:1.304,95%CI:1.192~1.425)、肥胖史(危險比:2.148,95%CI:1.803~2.558)等是影響早發冠心病患者預后的主要原因。
3 討 論
冠心病是一種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引發的疾病癥狀,且近些年來有向年輕化發展的趨勢[4]。在本次研究中發現,觀察組存在吸煙史、飲酒史、遺傳史的患者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據此表明這些因素是導致早發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并利用Cox回歸模型對預后相關性的研究表明,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五項危險因素,均有可能會對患者的預后質量產生影響,這也與相關的研究結果相一致[5]。
綜上所述,臨床上對早發冠心病患者在進行治療時,需對一些高危因素加強干預,開展控煙宣傳實施合理飲食指導,注重對有遺傳史的家族人群進行篩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早發冠心病的臨床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王三寶,趙洛莎.早發冠心病患者的危險因素及冠脈病變特點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1(7):1094-1097.
[2] 詹美恩,陳 開,湯文信,等.188例早發冠心病患者危險因素及冠脈病變特點臨床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6):1137-1141.
[3] 韓全樂,毛瑞英,王金艷,等.早發冠心病患者血清骨保護素水平及其臨床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9(19):5461-5463,5464.
[4] 朱小剛,韓 凌,陳立偉,等.早發冠心病患者危險因素及血運重建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32(13):1080-1083.
[5] 田 然,張磊楠,張婷婷,等.外周血白細胞端粒長度與早發冠心病的相關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2016,31(6): 541-545.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