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正春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習尤為重要,所以學校應高度重視起初中階段的教育。初中地理學習對學生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個地理知識學習中初中地理占據著基礎地位,只有把基礎打好,才可以使學生們以后的地理學習得到保障。體驗式學習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和初中學生的心理相符合,應充分地應用在地理教學中。對此,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對體驗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初中地理;興趣
把學生看作教學的主體是體驗式學習的基本思路,借助情境設置、實際操作等方法讓學生把相應的技能和知識獲得。將體驗式學習方法運用到初中地理教學中和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身心發展特點相符,有利于初中地理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以及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體驗式學習法,對學生自主探究和動手能力、以及對知識感悟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利。
一、體驗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必要性
現階段,諸多初中地理教師們所運用的地理教學方式較為滯后,滯后的教學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教學方式影響下,學生們只是借助死記硬背將知識掌握到。這就致使學生們逐漸喪失了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甚至扼殺了學生們富有想象力的思維能力,這顯然不利于學生們的成長。體驗式教學立足于實踐教學,學生們不用借助死記硬背把知識點掌握到,他們可以把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這有助于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把體驗式學習運用到初中地理教學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體驗式學習的方式不僅可以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初中地理知識[1]。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現階段的初中地理教學中經常出現學生們可以把知識點記住,但是卻理解不到其中的含義的情況,這種情況對學生們吸收地理知識極為不利。體驗式教學因為是立足于實踐建立起來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可以將所學的地理知識充分了解到,這對學生們的地理學習是十分有利。
二、體驗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一)創設學習情境,創建體驗平臺。在開展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為了把體驗式學習策略落到實處,教師應借助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對學習情境予以創設,提供給學生更為廣闊的體驗平臺,進而把初中地理教學水平有效提高。以《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為例,教師把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故事講述給學生的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把《麥哲倫環球航行》、《張衡學說》等播放出來,讓學生闡述一下自己的看法。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交流,在課堂教學前將相關資料收集到,對人類逐漸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進行探究,這種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地球形狀,組織學生在課前進行討論,首先是借助實際案例,讓學生對古代人們證明大地形狀的方式有所感受,其次是證明要先發現真理必須通過多方的考證,不能輕易下定結論。在故事背景下,學生將相關歷史了解到,對世界觀予以明確,進而讓學生重新思考,大膽假設,使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得到培養。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把地球的外形認識到,利用多媒體將地球外表的圖片播放給學生看,引導學生總結地球形狀,弄清楚球體和圓形之間的不同點,思考交流后,讓學生對地球有更正確的認識,進而把正確的科學觀樹立起來,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學習體驗情境創設出來,讓學生置身于真實情境中,并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深入體驗和思考,迅速和學習環境融為一體,進而把地理學習效率提高,使本節課教學目標順利。
(二)實踐感受,加強體驗興趣。其實,地理除了是一門理論性課程之外,還需要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予以培養,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中,增強體驗的趣味性。由此可知,體驗式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學生之間進行緊密合作,既提供給了學生近距離感知、接觸地理的體會,將傳統教育模式下“讀死書”的消極影響打破,使學生發散思維得到開發[2]。同時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將其團結協作意識增強,對集體榮譽感予以培養,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良好的狀態下,把學習內容完成。例如,在教學《中國的自然資源》時,教師可以立足于班級實際情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并把任務布置給他們,讓其在展板把資源分布情況體現出來。在此過程中,小組之間緊密合作,積極展開交流、討論,一同把一項學習任務完成,使學生之間關系更為緊密,進而對地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把初步環保意識建立起來。在學生把中國地形結構掌握的同時,對各種資源的分布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強了學習信心,可以自己把問題找到并將其解決。再比如,在學習世界的人口與聚落的分布時,教師可將學生帶到野外實地觀察(也可以通過景觀圖分析),讓學生歸納人口和聚落的分布與地形、水源、交通的聯系,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自然條件優越性”的表現,這樣教學既直觀生動,同時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根據學生興趣,選擇體驗學習內容。在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選擇學習內容,同時所選擇的內容還有具有代表意義。比如,較為典型的現象、事件和人文,降低學生地理概念掌握的難度。所以,教師在選擇學習內容的過程中,首要要立足于學生的興趣選擇體驗學習的內容,這樣才可以將他們參與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也才可以使他們的求知欲望得到滿足。同時立足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個體差異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在對體驗學習內容進行選擇的時候,要選擇地理上具有重大影響和作用的地理現象、地理事件和地理人物,以及重要的地理發展線索和地理概念。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對人類地理發展的基本過程有初步了解,這有利于學生之后更好地理解人類發展的規律。其次,教師還要有意識的懸著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培養有利的內容和可以培養學生把正確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的內容。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的相關內容時,其教學目標主要是借助教學讓學生全面的了解我國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和西藏地區,從而使學生對祖國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和地理差異有更加深刻的感受,進而對祖國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此時,教師為了充分發揮出體驗式學習的優勢,就不能只局限于課本,而要借助自己的知識儲備,把每個地區的典型特征介紹給學生。比如西北沙化嚴重、北方干燥寒冷、南方潮濕多雨、西藏海拔高且氧氣稀薄等,從而選用一些較為典型的城市,如西北甘肅、北方哈爾濱、南方成都等,讓學生對我國的地理差異有更加深刻的感受,這有助于學生之后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
結語:總之,體驗式學習方法可以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有效提高,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教學效果。初中地理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將其學習信息和學習興趣提高,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地理知識,走出死記硬背的誤區,進而獲得最佳化的教學質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總結學生體驗式學習過程中的相關經驗和收獲,使初中地理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效果大力提高。
參考文獻:
[1]姜華. 淺談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有關體驗式教學法的幾點思考[J]. 速讀旬刊, 2017(7).
[2]安俞靜, 劉靜玉. 基于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地理思維培養探析[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7(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