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東知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通過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開展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生活情境 方法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實際生活出發,創建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促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綜合發展?!睌祵W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生活素材,靈活運用生活情境展開教學。
一、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是教師的重點工作。因此,教師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為學生在學習中營造輕松、快樂的氛圍,將數學與現實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的進行數學教學活動。
例如:在《認識時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鐘表和秒表的實物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營造出活躍的教學氛圍,創設關于時間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對“時、分、秒”的理解。教師可先用謎語引入時間觀念“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不停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弊寣W生猜一猜這是什么(鐘表),使學生能正確讀、寫鐘面時刻,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再向學生提出問題:你早上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到學校?從家里出發到學校用多長時間?等等。通過創設學生喜愛的情景,讓學生感到,時間與我們息息相關,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再例如:在《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教師可設立“小小商店”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親自參與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簡單計算。老師選定一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一兩名學生扮演廢品回收員,其余的扮演顧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學具卡片人民幣購買商品、回收廢品等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要讓買賣雙方互相檢查對方在進行人民幣計算時有沒有發生錯誤。例如,顧客要檢查售貨員有役有找錯零錢,賣易拉罐和礦泉水瓶的同學要梭查廢品回收員有沒有算錯一共應付多少錢?;顒右w現出較大的開放性,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問題),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可以和其他同學商量、討論。老師一方面要注意觀察學生提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另一方面要在學生碰到困難時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提示。通過參與活動,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生活十處處有數學,我們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日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十的實際問題,所以我們平時要注意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的知識把它解決。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被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創設情境,能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學實踐當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圖像、文字、視頻音頻等集于一體,通過播放教學短片直觀的將年、月、日之間的關系與單位換算呈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關于知識點的印象與理解。
例如:在《位置與方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方式,將圖形、文字、音頻視頻等集于一身來制作相關的PPT,以學校操場為中心參照物,建立坐標系,教學樓在操場的正北方向400米處,圖書館在操場的正東方向450米處,籃球館在操場的正南方向300米處,宿舍樓在操場的正西方向500米處,請問小強從操場中心先向北跑200米然后向東走300米,請問宿舍樓在小強的什么方向?通過多媒體創設的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合理的訓練學生的方向感與思維能力。
三、結合日常生活,培養學生自主思考
數學源于生活,是與生活緊密相關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明白數學其實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在學生下課放學后,布置一些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數學作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積累,使學生明白學習數學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更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抽象的數學具體化。
例如:在《認識角》的教學中,教師出示三角尺,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三角板)那你知道它為什么叫做三角板嗎?(因為它有三個角)它的角在哪呢?你們給老師指指看,那你們指的位置到底是不是角,角到底是什么樣的?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角。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的定義后,教師讓學生進行仔細觀察,找出教室中存在的角,如數學書、黑板等等。在課后布置作業時,讓學生搜集日常生活中角的存在并做出統計。通過這樣創設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情境,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四、注重生活體驗,達到學以致用
有些數學知識對學生的學習存在一些難度,教師應結合生活案例,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理解基礎知識,靈活運用?!靶惺侵?,知是行之成。”許多數學內容都是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教師讓學生通過觀察、實踐等活動,增加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個體社會化進程。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可以回家測測自己和家人的身高,量量自己腳步的長度,算算從學校到家里的路程,如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有關知識后,讓學生去計算自己臥室的大小,教室的空間大小等等。
五、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結合實際日常生活,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數學,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進而使學生更加熱愛數學,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