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優熙
摘 要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閱讀是利用語言獲取信息、了解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就應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文章主要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有效落實閱讀教學,從而使學生能有自己的閱讀見解,能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0-0156-01
一、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對閱讀教學目標做到了然于胸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而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引領者,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略閱讀教學,那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無從談起。為此,教師應有重視閱讀教學的意識,學生才有可能在課堂中學習、探討閱讀方法,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二、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行為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容易犯這樣的錯誤:以教師自身的閱讀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或者以集體的討論來代替個人的解讀。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因為對同一閱讀作品,不同的讀者有著不同的生活閱歷和生命體驗,閱讀的角度、立場不同,閱讀的見解就自然不同。教師不應該根據學生的意見不同于自己的觀點,或者個別學生的意見不同于大多數學生,就片面地斷定那個“不同的見解”是錯誤的。閱讀教學不是為了求同,而是為了培養學生個人的閱讀感受、欣賞和評價能力。葉圣陶先生說:“書是讀懂的,而不是老師講懂的。”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進行閱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閱讀體驗和閱讀理解。這樣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三、教會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分為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教師應加強對精讀和略讀的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逐步學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精讀是指根據文章的語言、結構、內容、寫作方法等,進行細琢細磨的研讀;而略讀是指快速地閱讀文章以掌握其大意。
教師在教不同類型的課文時,教學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在進行精讀課文教學時,應注重培養學生對課文的綜合理解能力,重視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而在進行略讀課文教學時應重點培養學生把握課文大意、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因為略讀課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學會用略讀方法進行拓展閱讀。
四、拓展閱讀,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
課標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假若學生僅僅閱讀語文教材內的課文是遠遠達不到要求的。因此,教師可以教材為依據,適當地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優秀讀物,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推薦的讀物也應有所不同。低年段以推薦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的讀物為主;中年段和高年段可推薦人物傳記、中外經典文學作品、科幻作品等。
學生的閱讀量不斷地擴大,閱讀能力自然也會逐漸提升。書能陶冶人的品行和氣質,使人高尚。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可以從書本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從而提高閱讀鑒賞能力,提高閱讀的品位。
五、讀寫結合、讀說結合,保證閱讀質量
有部分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不夠自覺,經常有家長反映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只讀漫畫,不讀其他的書目,甚至有些學生根本就不進行課外閱讀。為此,教師可以制作一張讀書卡下發給每一位學生,要求學生每星期完成一張讀書卡,讀書卡的內容應包括書本題目、讀書時間、好詞好句、個人感想、家長簽名這幾個欄目。“好詞好句”“個人感想”是讓學生進行讀寫結合,從而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讓學生與閱讀文本發生對話,培養學生獨特的閱讀見解;“家長簽名”有助于監督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保證一定的閱讀時間和閱讀質量。同時,教師需要每周回收讀書卡,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對做得好的學生應及時表揚,使其保持閱讀的積極性,對敷衍了事的學生,教師應耐心地了解具體的原因,積極與家長溝通,共同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閱讀習慣。
除了讀寫結合,教師還應注重學生的讀說結合,給學生創造分享閱讀的快樂的機會。如,筆者在保證正常教學進度的情況下,每周會舉行一次閱讀分享會。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派一位成員(組內成員依次輪流,確保每位小組成員都有機會)上臺分享,每人五分鐘時間。可以分享所閱讀書目的大概內容、有趣的部分、閱讀感想等。分享后,在臺下聽的學生可以向臺上分享的學生提2~3個問題,促進生生之間的交流。閱讀分享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學生非常期待與同學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每次確定分享會的名單時,學生都會踴躍舉手。暫時沒輪到的學生,下課后會跑上來跟筆者說:“老師,下次你一定要選我,我都準備好久了。”閱讀是輸入的一個過程,有輸入,自然就會有輸出的需求。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輸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閱讀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閱讀教學是一項連續性的教學工作,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細細滲透。只要教師不斷地鉆研閱讀教學目標、自覺提升自身閱讀水平,適時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教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閱讀教學將能使效果達到“更高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運.新課標指導下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