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一飛
摘 要:高校教師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具有高度創新要求的知識生產與傳播的特殊群體。人類知識生產的特殊性決定了高校教師的工作是極具獨創性與嚴謹性的勞動。當前中國共產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對于高校教師從嚴治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以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高校從嚴治學的對策如下:健全與完善學風建設制度,形成系統化制度體系;加大學風建設制度執行力度,引導學風良性發展。
關鍵詞:從嚴治黨;從嚴治學;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8-0179-02
高校是社會知識生產的基地。與一般的重復性商品生產不同,知識生產具有高度創新性和嚴謹性要求。而致力于知識生產和傳播的主體——高校教師的治學態度將直接決定知識產品的價值。堅持嚴謹治學的高校教師所生產的知識產品將提高人的認知水平、推動生產實踐并促進社會發展。反之,失去了從嚴治學的規范與約束,其后果將不僅僅是經濟損失,還將帶來社會價值信仰的崩塌。所以,推進從嚴治學一直是高校所面臨的重要任務。而高校從嚴治學的學風與當前中國共產黨從嚴治黨的黨風建設頗有互通之處,所以相互借鑒具有極其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全面從嚴治黨與從嚴治學所面臨的嚴峻現實
習近平同志在2014年10月8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全面推進從嚴治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要實現 “兩個一百年”目標,關鍵在黨。能否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直接關系黨執政的公信力和群眾基礎,更是對黨的凝聚力、戰斗力的直接考驗。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全面從嚴治黨成效顯著,150多只“老虎”落馬,20多萬只“蒼蠅”被處分,超過800只“狐貍”歸案[1]。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黨加強自身建設的緊迫性和艱巨性。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需要高校為之提供智力成果和人才資源的支撐。而這又是在高度創新性和嚴謹性要求下的知識生產與傳播中完成的。良好的學風是高校知識生產與傳播的前提保障。正如《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的,“學風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要求,是高等學校的立校之本、發展之魂。良好的學風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能否營造一個優良學風環境,關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學發展和教育事業的興衰成敗”[2]。但是,當前高校學風保障卻不到位。清華大學朱邦芬院士甚至認為我國科研誠信問題涉及面之廣及其嚴重程度史無前例?,F實中,高校也的確存在學術不端頻發、學術道德底線失守的現象和問題。2015年5月,英國大型醫學學術機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宣布撤銷在其所屬刊物上發表的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除了這種顯性的學術不端違規違紀現象,隱性的學風問題對于高校的知識生產、學術精神傳承甚至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信仰更具摧毀力。部分高校學者為求著作等身,不惜雇傭“槍手”捉刀。更有甚者利用知識尋租,以至于知識生產成為創收利祿的手段。學風不正,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被這些人棄之如敝屣,浸淫在功利主義、拜金主義泥沼難以自拔。
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的執政黨,高校作為人才智力資源的培育和供給基地,黨風建設和學風建設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目標的實現。然而,當前全面從嚴治黨與從嚴治學面臨嚴峻現實,并且其背后都存在共源性的原因。
二、當前黨風建設與學風建設存在問題的共源性原因
當前全面從嚴治黨與從嚴治學同樣形勢嚴峻,不論內因還是外因都存在共源性特征。
當前黨風建設與學風建設存在問題的內在根源在于:對于制度規范認識不到位,黨性和學術修養不夠,存在嚴重的僥幸心理,受到功利主義價值觀的驅動。黨章黨規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制度保障。樹立牢固的黨章黨規意識則是全體黨員踐行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必要前提。違法違紀的黨員干部都是從黨章黨規意識弱化開始,最終紀律底線失守而走向貪污腐敗的泥潭,概莫能外。高校學風問題,也是如此。探究學風的認識根源就在于一些人被所謂的科研成果背后的利益所驅動,將治學視為謀取名利的手段而丟棄了學術科研追求真理的神圣目標。面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常態,總有部分黨員認為自己是“幸運”的漏網之魚,并且由大撈特撈而轉為更加隱蔽的細水長流,甚至將受賄期權化。高校學風問題也表現出相似趨勢,部分人雇用槍手寫論文,高價找中介代發論文,早已成為一些師生眼中的常事兒。拉關系、跑課題,要項目,更被認為是有本事。長此以往,這些人在從眾的僥幸心理作用下習慣成了自然。
從外部原因而言,制度建設滯后,即對于違(黨)紀、違(學)規的界定標準模糊不清、高校教師教學評價體系的不合理是主要的癥結所在?!饵h章》是黨的總章程,是全黨必須共同遵守的根本行為規范。然而,《黨章》很難對黨員的工作生活做到面面俱到的詳細規定。所以,一些游走于黨規黨紀邊緣的灰色行為,就很難徹底杜絕。對于高校而言,長期以來學風問題都存在,但是對于最典型的抄襲這一學術不端行為,甚至其界定都沒有形成統一的認定標準,是100字認定為抄襲?還是200字?與之相應的,高校學術不端行為最終的處理也沒有統一標準,學術違規是零容忍?還是根據定量標準給予警告、記過、停職直至開除公職等有梯度的懲戒?目前出臺的很多意見和條例都是宏觀性的指導意見和辦法,學術道德與規范仍然面臨著確定量化標準的難題。再者,已有學風建設的制度規定大都只是針對學術道德進行的原則性規范。而高校學風建設實際上是個系統性實踐問題,需要建立系統化制度體系予以保證。
對于黨風違紀和學術不端的處置沒有相應制度的規定和統一標準的裁定,對于全社會而言則難以確立起法治精神,對于未浮出水面的黨風和學風違紀者而言則會繼續存在僥幸心理。
三、以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高校從嚴治學的對策
黨風和學風建設直接關系著社會風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經驗對當前高校正學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啟示。
1.健全與完善學風建設制度,形成系統化制度體系
以《黨章》為依據,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被視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全、最嚴黨紀”?!稐l例》把黨章關于紀律的要求具體化,使各級黨組織的黨風建設有章可循,黨員的行為進退有據。對于違紀行為的處理標準、尺度、力度實現了高度統一,全面推進依紀從嚴治黨達到了新高度。同理,端正學風首先也要從制度建設入手,從而為廣大高校教師的科研教學劃定行為底線。為有效預防和嚴肅查處高等學校發生的學術不端行為,建設良好學風,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連續頒布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規范高??蒲行袨榈囊庖姟贰吨泄步逃奎h組關于強化學風建設責任實行通報問責機制的通知》《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深入推進高等學校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意見》等學術道德與規范的制度要求,一定程度上為規范高??蒲行袨?、維護教學秩序、切實加強科技創新、推進人文社會科學發展、指導科研教學人員廉潔從業提供了保障。然而,當前直接針對學風問題進行的制度設定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學風問題的背后是高校學術評價、教學考核、經費審查、研究成果發表等一系列相關制度規范的缺位。對于教師學術水平的評價不是立足其研究成果的內容及對社會生產發展的貢獻,而是簡單地以數量和發表期刊的級別論優劣。在這種學術評價制度下,高校教師失去了對學術價值的追求,而選擇遵循市場規則來經營自己的職業。面對全方位量化的教學考核標準,傳道、授業、解惑的課堂變成了湊夠課時換工分的“責任田”??蒲薪涃M設置沒有體現出對于學者們勞動價值的尊重,違背了鼓勵和支持學者們進行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的初衷。所以,高校學風建設制度的健全與完善,不僅是針對學風問題進行規制,更重要的是形成相互配套的制度保障體系,從而將高校教師導向知識生產和傳播的良性正軌。
2.加大學風建設制度執行力度,引導學風良性發展
增強黨風廉政建設的實效性,關鍵在執行力。黨規黨紀只有落地有聲才能贏得公信力,才能讓黨員工作講規矩、心中有紀律。同時也讓群眾信服,為全社會確立法治意識,真正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當前,中國共產黨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中,明確提出要在“學、思、踐、悟”上下足功夫。其中關鍵在“踐”,也就是在實踐上下足功夫,在工作中堅持遵守《準則》和《條例》,長此以往才能夯實過硬的紀律意識,實現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組織上高度統一,形成自我凈化、自我提高的黨風廉政建設長效機制,保證黨始終是有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的先進政黨。中國共產黨通過加大制度執行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對于高校從嚴治學同樣具有啟示意義。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中心環節,執法必嚴是關鍵,違法必究是必要保證。在健全和完善高校學風建設制度規范的前提下,學風建設制度執行力直接考驗著高校正學風的態度和能力。制度執行到位,令行禁止,外在行為底線約束將逐漸變為一種習慣,內化為自身的紀律意識才能營造良好學風。然而,制度規范只是高校學風治理的治標之法,根本還在于高校科研人員和教師要提高學術修養、確立職業信念、端正價值觀。過硬的學術修養與素養是應對所有科研和教學考核的“內功”。扎實的學術功底也是出產高質量科研成果的基礎,優秀論文著作是對市場化包裝劣質品的最好回擊。再者,高校科研人員和教師在做出職業選擇的同時就等于認同了這一職業的價值理念,尤其高??蒲泄と藛T和教師更是被社會寄予了很高的價值和道德期望。所以高??蒲泄ぷ魅藛T和教師應堅守職業道德底線,推進從嚴治學之風,并以此引領社會的核心價值觀認同。
參考文獻:
[1]宋鋮.習近平主席心中的反腐大局什么樣[EB/OL].[2017-04-10].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eory/2017-04/10/co-ntent_40588647.htm.
[2]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EB/OL].[2011-12-02].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kjs_xfjs/201112/t20111202_172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