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晨祖 唐毓首
摘要:本研究以李自維編制的《當代大學生主要積極品質自評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對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某高校1826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各因子分高低依次是人性與愛、正直與勇氣、靈性與超越、正義與合作、智能與知識和自我管理與謙遜;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智能與知識、人性與愛和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且男生在智能與知識因子和自我管理與謙遜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在人性與愛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女生;文理科生在積極品質總分和正直與勇氣、人性與愛、正義與合作、靈性與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在智能與知識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顯著,且文科生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在積極品質總分和正義與合作、靈性與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在智能與知識、正直與勇氣和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顯著,且學生干部的得分均高于非學生干部;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在智能與知識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且貧困生的得分低于非貧困生;不同年級大學生在智能與知識、正直與勇氣、正義與合作和靈性與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在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
關鍵詞:積極心理品質;大學生;民族地區
自從Seligman[1]等人(2010)提出了積極心理品質的概念以來,許多學者開始對積極心理品質進行了深入地研究。特別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科技水平突飛猛進,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的今天,社會對高校及其培養的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作為時代的嬌子,他們被歷史和時代賦予了神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狀況直接關系到高校人培養的質量,關系到祖國的未來,關系到黨和民族的事業。因此,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現狀,是高校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培養他們的積極心理品質,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成才是高校應該重點關切點。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分層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以桂西北某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放2000份問卷,收回1925分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826份,有效率為91.3%。其中,男生792人,女生1034人;文科生1130人,理科生696人;學生干部867人,非學生干部959;貧困生人1091人,非貧困生735人;留守經歷大學生777人,非留守經歷大學生1049人;大一學生488人,大二學生524人,大三學生457人,大四學生357人。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當代大學生主要積極品質自評量表”作為研究工具。該量表為李自維[2]2009年編制,量表有智能與知識、正直與勇氣、人性與愛、正義與合作、自我管理與謙遜和靈性與超越等6個維度,共包括72個條目;量表采取“非常不符合我”、“基本不符合我”、“不確定”、“基本符合我”、“非常符合我”五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表明積極心理品質越好。量表信度為0.978。
1.3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23.0和excel2010進行處理。
2 結果分析
2.1 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現狀
經過統計分析,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各因子分高低依次是人性與愛、正直與勇氣、靈性與超越、正義與合作、智能與知識和自我管理與謙遜;該結果與李自維[3](2009)的研究結果比較接近。具體見表1:
2.2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比較
對不同性別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智能與知識、人性與愛和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p≤0.01),且男生在智能與知識因子和自我管理與謙遜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在人性與愛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女生;但在其他因子和積極品質總分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p﹥0.05);該結果與李林英[4](2012)的研究結果比較接近具體情況見表2:
2.3 文理科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比較
對文理科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文理科大學生在積極品質總分和正直與勇氣、人性與愛、正義與合作、靈性與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p<0.01),在智能與知識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文科生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該結果與潘靄明[5](2016)的研究結果比較接近;文理科大學生在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p﹥0.05)。具體情況見表3:
2.4 是否是學生干部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比較
對是否是學生干部的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在大學生積極品質總分和正義與合作、靈性與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p<0.01),在智能與知識、正直與勇氣和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學生干部的得分均高于非學生干部;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在人性與愛因子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p﹥0.05)。具體情況見表4:
2.5 是否是貧困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比較
對是否是貧困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在智能與知識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貧困生的得分低于非貧困生;在其他因子和積極品質總分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 (p﹥0.05)。具體情況見表5:
2.6 是否是留守經歷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比較
對是否是留守經歷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留守經歷大學生與非留守經歷大學生在積極品質總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 (p﹥0.05)。具體情況見表6:
2.7 不同年級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比較
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級大學生在智能與知識、正直與勇氣、正義與合作和靈性與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p<0.01),在人性與愛和積極品質總分因子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p﹥0.05);事后兩兩比較顯示:大四學生在智能與知識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大二學生,大一學生在正直與勇氣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大二、三學生,大一、四學生在正義與合作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大二學生,大一學生在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和積極品質總分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大二學生,大四學生在自我管理與謙遜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其他年級學生,大一學生在靈性與超越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大二、三學生。具體情況見表7。
3 討論
研究顯示,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智能與知識、人性與愛和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且男生在智能與知識因子和自我管理與謙遜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在人性與愛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女生;但在其他因子和積極品質總分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在人類進化歷程中,男性逐步形成了較女性更加強烈的擔當責任意識、獨立自強意識、自我管理意識和謙虛謹慎的態度,女性逐步形成了較男性的更加強烈的家庭觀念,而且我國的傳統文化要求亦如此;促使男性在智能與知識的學習與提升、自我管理與謙遜的能力與態度中較女性好,女性形成人性與愛的積極心理品質較男性好。文理科大學生在積極品質總分和正直與勇氣、人性與愛、正義與合作、靈性與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在智能與知識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且文科生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文理科大學生在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其可能原因在于文科生較理科生具有更加濃厚的文學興趣、關注和了解歷史、關心國際風云變幻和民情社情國情,文科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更好,新思想火花更多,更富有團隊精神和正義感;而理科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聚合思維能力優勢更明顯。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在大學生積極品質總分和正義與合作、靈性與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在智能與知識、正直與勇氣和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且學生干部的得分均高于非學生干部;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在人性與愛因子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這可能是擔任學生干部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團結協作意識與競爭意識,增強了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動機水平,鍛煉和提升了組織管理與協調能力,培養了較高的社會活動與社會實踐能力,積累了許多書本之外的寶貴知識與經驗。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在智能與知識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且貧困生的得分低于非貧困生;在其他因子和積極品質總分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貧困生的家庭經濟條件催生了他們“知識改變命運”思想,因此,貧困生的學習動機強度較非貧困生高,學習自覺性、學習毅力和抗受挫能力較非貧困生強。留守經歷大學生與非留守經歷大學生在積極品質總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們的父母文化程度有限或忙于耕種而無暇顧及或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同時,父母的“有效期”十年,十年之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內隱的,通過外顯的測試難以看到其差異。不同年級大學生在智能與知識、正直與勇氣、正義與合作和靈性與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在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在人性與愛和積極品質總分因子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年級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不盡明確,社會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不盡相同。事后兩兩比較顯示:大四學生在智能與知識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大二學生,可能是因為大二學生較為迷茫,大四學生較大二學生更加意識到智能與知識的重要性而進一步提升和豐富自身的知識與智能,為自己穩步走上社會大舞臺打下良好的基礎;大一學生在正直與勇氣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大二、三學生,可能是因為大一新生血氣方剛,一身正氣,他們的報效祖國和服務社會的理想與激情高昂,而大二、三學生越密切接觸社會,其原有的正直與勇氣慢慢消減了;大一、四學生在正義與合作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大二學生,可能是由于大一、四學生主動接觸社會頻繁,強烈意識到正義是歷史和時代賦予他們的要求,合作是成功的極其重要的心理品質,大二學生的正義感和合作意識明顯消減;大一學生在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和積極品質總分上明顯高于大二學生,可能是因為大二學生較大一學生懶散,其在中學時代和新生軍訓時培養的良好自我管理能力與謙遜品質明顯下降;大四學生在自我管理與謙遜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其他年級學生,可能是社會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要學會并善于自我管理,要謙虛謹慎,方可立足社會,成功就業或升學;大一學生在靈性與超越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大二、三學生,可能是因為大二、三學生疏于規劃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隨著學習的專業知識越來越多,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干什么,能干什么。
4 結論
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各因子分高低依次是人性與愛、正直與勇氣、靈性與超越、正義與合作、智能與知識和自我管理與謙遜;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智能與知識、人性與愛和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且男生在智能與知識因子和自我管理與謙遜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在人性與愛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女生;文理科生在積極品質總分和正直與勇氣、人性與愛、正義與合作、靈性與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在智能與知識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顯著,且文科生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在積極品質總分和正義與合作、靈性與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在智能與知識、正直與勇氣和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顯著,且學生干部的得分均高于非學生干部;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在智能與知識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且貧困生的得分低于非貧困生;不同年級大學生在智能與知識、正直與勇氣、正義與合作和靈性與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在自我管理與謙遜因子上的得分差異非常顯著。
參考文獻:
[1]Seligman M. E, Csikszentmihalyi M. (2010).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5–14.
[2][3]李自維.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評價與心理健康教育相應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09.
[4]李林英.大學新生積極心理品質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5):546-547.
[5]潘靄明,鄭珊珊,麥嘉杰,李炳全. 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現狀及其對學業情緒的影響肇慶學院學報2016(03):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