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杰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民辦高校發展規模逐漸擴大,適應了社會各界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該文就民辦本科高校會計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發展狀況展開分析,旨在完善該專業學生自主性創新及創業知識結構,鼓勵學生大膽創業,勇于創新,實現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性運作。這需要引起相關高校管理者的重視,高度重視現階段民辦本科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實現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可持續性發展,以順應社會市場就業的諸多要求。
關鍵詞:民辦高校;就業;創業策略;創新策略
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了解決這類供求矛盾,必須增強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理論素質及應用素質,培養一系列專業性人才,這需要健全民辦本科院校專業教學策略,進行傳統教學方法的革新,增強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完善其基礎知識理論結構,實現其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性發展。
一、大學生創業所面臨的困境
在民辦本科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創業過程中,其面臨的困難諸多,在產品銷售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發展問題是人脈開拓問題,其存在供應鏈人脈拓展中的問題,很少有學生想要自己挖掘銷售供應鏈人脈。在實際創業過程中,很多大學生團隊缺乏良好的市場運營經驗,其接觸市場的市場較短,無法就變化莫測的市場做出快速的運營決策,導致其出現一系列的發展問題。在大學生初始創業過程中,有些大學生的會計實踐應用素質較低,不能從會計成本、財務管理等實際角度進行銷售市場的分析,缺乏良好的內部會計管理經驗。
在民辦本科會計專業學生創業環境中,多數創業團隊的規模較小,缺乏豐富性的創業管理經驗。根據相關權威調查顯示,大學生創業資金多來自于家庭,創業孵化基地及銀行貸款所占比例較小,很多創業大學生認為當創業公司進入正軌時,才需要進行天使投資的引進,不能實現外部投資的有效性利用。在創業初期,很多大學生存在創業融資問題,無法保障團隊創業資金及后續資金的安全性管理。其創業團體的財務管理素質及風險抗壓素質較低。某高校是江西省一民辦本科大學,會計專業是該高校的特色專業。但在其會計專業本科教學中,學生需要花費很長時間進行學分的準備,多數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及精力做其他的事情,這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該高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學費較高,周邊消費水平比較高,大學生的創業風險比較大。
受到傳統教育環境的影響,該高校會計專業學生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其學習態度比較散漫,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種教學氛圍下,學生缺乏普遍的創新及創業意識,創業環境比較惡劣。上述創業問題的出現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建設因素,專業課程教學因素、教學文化氛圍因素、學生的自我意識因素等。本科會計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諸多的內外影響因素阻礙了會計專業大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這與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等密切相關。
二、民辦本科高校會計專業學生的素質發展情況
相比公辦全日制本科,民辦本科高校的招收情況比較特殊,在其會計專業的招生過程中,不分文理,但很多該專業的學生數學基礎能力較差,不能適應本科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要求。受到民辦高校招生環境的影響,會計專業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很多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態度及方法,學習積極性較低,多數學生理科能力不過關,存在學習價值觀上的錯誤,有些學生僅僅想混個畢業證,學習要求標準較低,僅僅想要考試及格,對會計專業刻苦鉆研的學生較少。在實踐教學中,有些學生的基礎知識理論能力較差,難以實現會計專業知識的有效性學習。
在民辦高校會計專業教學中,有些學生把專業課學習當作副業,將兼職打工看作主修工作,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平時學習不努力,考試時臨時抱佛腳、作弊,其理論素質較差,同時缺乏良好的技能應用素質,無法滿足專業實訓工作的要求。由于缺乏良好的實踐應用素質,該專業學生難以適應就業崗位的能力素質要求,缺乏必要性的操作能力及素質。會計專業大學生畢業后,其就業方向包括企事業單位、外資單位、會計律師事務所等,但這些單位往往需要一定實踐經驗的畢業生,很多學生的會計綜合素質難以達到市場就業的標準要求。
在會計本科學生的專業教學中,有些院校缺乏明確的創新創業教學計劃,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就業單位對會計專業學生的技能要求,缺乏細節性、科學性、層次性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難以實現現階段教學資源的有效性整合。在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其需要具備良好的會計基礎理論能力、財務管理實踐能力、經濟管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但在實踐教學中,很多民辦高校忽略了學生綜合性會計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低下。
三、民辦本科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途徑
1、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為了適應現階段民辦本科高校會計專業學生的發展要求,必須積極拓寬這類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途徑,這需要各高校教育者明確會計素質教學的根本目標,會計的本質是管理,會計工作需要圍繞會計主體開展,以實現對經濟活動的操作、記錄及反映,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就相關財務活動展開審核及監察。會計崗位的特殊性,決定會計從業者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及技能應用素質。在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需要深入貫徹創新創業教學理念,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業能力作為現階段教學工作的關鍵點,實現教學理念的創新。
2、校內教學結構及方法的調整
學生會計專業素質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高校需要為其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這需要根據學生教學狀況及市場需求狀況,進行校內教學結構及方法的調整,做好校內實訓室的建設工作,為實訓課程的開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基礎,加大實訓室軟硬件的投入,確保會計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這需要完善會計軟硬件發展環境,進行電算化實訓室、ERP實訓室等的建設,進行新型教學設備的應用,突破傳統會計實訓課程教學的局限性,進行先進的會計核算、管理軟件的應用,確保會計實訓工作的正常開展。
為了達到上述教學目標,必須優化現階段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實現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強化建設,切實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素質,實現實訓課程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會計實踐教學中,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力及實踐能力,這需要引起相關高校管理者的重視,健全雙師型教師建設機制,實現高素質教師人才隊伍的構建。這需要引起每位專業教師的重視,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積極鼓勵教師展開學術交流,實現教師專業教學體系的完善性發展。為了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高校必須強化會計專業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及思政教育水平。
在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優化實際課程教學管理方案,實現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這需要優化選擇實訓教材,進行教材內容的調整,在實訓教材內容調整中,需要將教學內容與經濟業務的核算過程、會計準則的應用過程等相結合,實現學生綜合會計素質的培養,強化學生的會計理論基礎能力、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在實訓課堂教學中,必須進行多種實訓教學方法的結合,進行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實現互動式教學、情景教學、合作探究式教學等的結合,實現學生主動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等的培養。為了提升實訓課程教學水平,必須進行實訓課程考核方法的創新,進行嚴格性、標準性、科學性的考核指標體系,進行學生實踐學習狀況、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等的動態性評價及反饋。
3、校外實訓教學體系的健全
為了拓寬學生的會計專業應用知識面,必須做好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協議,積極組織學生參觀實際工作現場。民辦高校的教師可以向實踐單位提供相應的會計服務,這類會計實踐活動的開展,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中,學校可推薦優秀的學生去會計事務所、企事業單位等實習及鍛煉,學習相關的崗位操作經驗,實現學生就業渠道的拓寬,切實提高本科會計專業學生的創新及創業素質,實現學生崗位實踐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為了適應現階段民辦本科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要求,必須實現校內外教學策略的結合,實現學生理論素質及實踐應用素質的培養,這需要引起相關高校教育者及管理者的重視,進行教師資源的整合及應用,提升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這也需要優化會計課程設置方案,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及優化,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孔德蘭;三雙”模式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培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9)
[2]徐亞文;獨立學院會計人才培養探討[J];科技創業月刊;2012(11)
[3]紀麗芳;基于教育會計環境需求的寧夏高校本科會計人才培養目標重構[J];教育財會研究;2012(05)
[4]胡瓊;地方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