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靜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學科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教師應該積極承擔的教學任務。數學是小學教育課程體系中重要的學科教學內容,有效的數學教學對于學生的數學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該得到重視,其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應該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的重點教學任務。但是當前我國數學教學質量不高,數學教學知識的抽象性特點和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之間又具有一定矛盾性,需要教師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化解這一矛盾。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因此本文將以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活動中的應用途徑為研究對象,以期能降低小學數學教學難度,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引言:
數學科學和實際生活之間具有很密切的聯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重視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特點,巧妙結合生活實例,擴展數學教學內容和形式,利用現實生活與抽象知識之間的聯系,開展教學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而且,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實行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成為小學數學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方式。
一、利用生活中的教學素材,為生活化教學提供支撐
為提升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積極進行生活化教學素材的積累,為生活化教學提供素材支撐。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學素材已經很多了,但是為提升教學有效性,實現對學生的視野的開闊,教師更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取能夠激起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生活化教學素材。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這些形象生動的生活化元素,繼而打造和諧溫馨、趣味盎然,且充滿生活氣息的高效數學課堂。例如,《認識人民幣》、《認識鐘表》、《觀察物體》等均是立足實際生活的一些具體化的案例。這些單元首先從單元題目上便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教師要巧用學生這種向往“熟悉、新奇、趣味”事物的心理,進一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讓學生仿若置身真實的生活情境。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模擬購物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1]。除了上述的生活中的顯性的生活化的教學元素外,教師還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組織和引導作用,挖掘生活中的隱性的教學素材,為實踐教學活動提供豐富的案例。
二、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方法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將數學教學知識融入到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能夠生動展現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課堂教學的代入感,使學生感受到了新鮮感和熟悉的生活氣息。例如,學生在學習“認識負數”這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負數的認識更加具體并能利用負數的學習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可通過學生最常見的氣溫變化來說明,比如冬天南京的氣溫是 4℃,而哈爾濱的氣溫則是零下 4℃,也即是 - 4℃,讓學生比較哪個城市的溫度更低,這就需要以 0℃為基準點,此時比 0℃高的就是正數,比 0℃低的則是負數[2]。學生通過這種貼近自身生活的教學情境,能夠充分體現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升,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養成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三、引導觀察,增強體驗
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教師還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體驗強化,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指導學生的通過觀察行為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和問題。這種觀察不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中,也包含課前和課后環節。例如:在《認識直角、畫直角》教學完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直角的,學生一聽都會踴躍發言,說:“電視機、書、桌子、窗戶、門等都是直角的”。又如:在《認識線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帶著學生走出教室,在學校里尋找線段,學生們興致盎然,主動去教室門口、操場上、洗手間等地方尋找。學生在參與觀察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進而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3],進而提升了學生用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對學生今后數學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借助生活化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對生活中的數學元素的利用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元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生活物品,講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例如,在學習“單位”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介紹各種各樣的單位,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單位的用法,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4]。比如,書本、課桌、筷子、牙刷等應該用“厘米”進行計量;而床、柜子等則需要用“米”進行計算。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合理設計數學問題,鍛煉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跳繩游戲,讓小學生計算不同學生跳繩的個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是學生數學能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對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觀念,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加強數學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不斷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秀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7):41.
[2]宋儀松.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4):63.
[3]楊汨,徐娟.淺談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J].教師,2016(31):86-87.
[4]王紹亮.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策略的探討[J].才智,2013(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