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賽賽
摘要: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出發點設計本節課,設計了多個“交流與討論”,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
關鍵詞:自主學習;實驗設計
一、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情分析
本課時選自蘇教版高中《化學1》專題3《從礦物到基礎材料》第二單元,化學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對“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這一內容的基本要求是:通過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和實驗探究,了解Fe、Cu、Fe2+、Fe3+的性質,了解Fe2+、Fe3+的相互轉化,了解鐵、銅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應用;發展要求是了解Fe2+、Fe3+的常用檢驗方法。
教材從鐵和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金屬材料出發,引導學生回憶鐵和銅的物理性質,再到鐵的化學性質探究,以鐵、銅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業上的應用結束,這樣的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又使學生在以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中,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化學性質教學中設計了“活動與探究”來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使學生在動手實驗、總結歸納、表達交流等活動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探究能力。
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和《鎂的提取及應用》,對金屬的冶煉以及金屬元素性質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專題1中也學習了研究物質的方法,對實驗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生對化學實驗有濃厚的興趣,能夠獨立操作簡單實驗,但實驗探索學習的思維方式還沒有形成。這節課涉及的實驗安全性高、操作簡單、現象明顯,非常適合學生實驗,老師只需實時提示和引導,就能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和技能:通過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和實驗探究,了解Fe、Cu、Fe2+、Fe3+的性質,了解Fe2+、Fe3+的相互轉化,了解鐵、銅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應用;發展要求是了解Fe2+、Fe3+的常用檢驗方法。
過程和方法:
①通過演示實驗,鍛煉觀察的能力,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
②通過列表比較和圖示聯系的方法,在掌握Fe2+、Fe3+的性質的同時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節鐵銅這些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應用的學習,進一步深切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學會用化學知識解釋或解決身邊與化學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Fe2+、Fe3+的性質;Fe2+、Fe3+的相互轉化;Fe2+、Fe3+的檢驗
教學難點:Fe2+、Fe3+的相互轉化
三、教學過程
[多媒體投影] 日常生活中的鐵、銅制品的圖片
[交流與討論]鐵和銅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金屬材料,許多應用是由它們的物理性質所決定的。你能根據鐵和銅的應用,說出它們的物理性質上有何共同點嗎?
[學生交流后回答] 1、具有金屬光澤 2、密度較大,熔點較高 3、易導電導熱 4、良好的延展性
[交流與討論] 鐵和銅又有什么特性呢?
[學生交流后回答] 純凈的單質鐵為銀白色,可被磁鐵吸引;銅具有與眾不同的紫紅色。
[教師]很好,我們人體中有沒有鐵元素?
[學生回答] 有的
[教師講述] 成人體內鐵的總量約為4-5克,很少,但不可缺!
盛老師看上去臉色不太好,手腳冰冷,去藥店咨詢后,醫生給配了這個藥,展示給學生,這是一種補血劑,你認為里面含有的是Fe2+還是Fe3+?
[學生猜測] Fe2+?Fe3+?
[過渡]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了解Fe2+、Fe3+的性質上有何區別,如何用實驗方法加 以鑒別?
[學生交流后回答] 法一:Fe2+呈淺綠色,Fe3+呈棕黃色
法二:Fe3+與OH-生成紅褐色絮狀沉淀
[教師提問] 那么Fe2+與OH-能反應嗎?
[動手實驗]請兩位同學上來完成Fe2+與OH-、Fe3+與OH-反應的實驗
[學生實驗并觀察]Fe2+與OH-生成白色沉淀,易被空氣氧化,白色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呈紅褐色。Fe3+與OH-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淀。
[教師提問]還有其他鑒別辦法嗎?
[學生交流討論后回答] Fe3+與SCN-生成血紅色溶液
[演示實驗] Fe3+與SCN-生成血紅色溶液,Fe2+與SCN-無明顯變化
[過渡] 我們了解了 Fe2+、Fe3+的性質上的一些區別, Fe2+也能轉化為Fe3+,需加氧化劑,哪些氧化劑可以把 Fe2+氧化為Fe3+?
[學生交流討論后回答] O2、新制氯水、溴水、酸性KMnO4、H2O2等
[交流與討論] Fe3+也能轉化為Fe2+,需加還原劑,哪些還原劑可以把 Fe3+還原為Fe2+?
[學生交流討論后回答] Fe、Cu、KI溶液等
[設計實驗] 下面老師把檢驗補血劑中到底是Fe2+還是Fe3+這個任務交給你們了。我給同學們提供以下實驗藥品:鐵粉、KSCN溶液、新制氯水
[學生交流討論設計實驗]
方案甲:在補鐵劑中加新制氯水,再加KSCN溶液,看是否會變血紅色
方案乙:在補鐵劑中先加KSCN溶液,看是否變血紅色,再加新制氯水,看是否會變血紅色
[交流與討論]兩個方案是否都可行?哪個方案更好?
[學生討論后回答] 方案乙更合理,可以說明原來是否含有三價鐵離子,方案甲則不能
[學生動手實驗]觀察后回答:補鐵劑中加KSCN溶液不會變血紅色,加了新制氯水后變血紅色,說明原來補鐵劑中含有亞鐵離子。
[教師投影并講述]很好,這個藥品的全名是葡萄糖酸亞鐵糖漿,展示說明書:維生素C與本品同服,有利于本品吸收。這又是為什么呢?體現了維生素C的什么性質?
[學生思考后回答]亞鐵離子易被氧化,維生素C可防止Fe2+被氧化而使藥物失效,起到還原劑的作用。
[教師投影總結]Fe、Fe2+、Fe3+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鐵三角”)
[教師投影]資料卡:鐵及銅的化合物的應用
四、教學反思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出發點設計本節課,設計了多個“交流與討論”,讓學生思考、交流后回答,自己得出結論,充分利用了我們學校的自主課堂小組教學模式,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
Fe2+、Fe3+轉化的探索實驗,讓學生自己完成實驗的猜想和設計,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和完善,并從中選出安全、有效的設計方案進行實驗。這個實驗的設計宗旨是想讓學生模擬和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實驗操作上同學們細節上做得不夠,但是興趣濃濃,實驗探究和設計,大大激發了同學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在鐵及銅的化合物的應用這部分內容教學中,注意聯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與人類生產、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