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一個很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及表達能力。對于每個人來說,生存在社會中,每時每刻都要與他人交流、溝通。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至關重要。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的發展。針對讓學生開口說話的方式方法,因生而宜,因環境和外部條件而宜,只要是切合學生實際,適合學生的方法都是可取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表達;培養
口語交際,是人們最基本、最常見的社會實踐活動。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在交往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機敏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它已經成為人們整體結構中的重要素質。我們要遵循學生的口語表達的規律,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把學生作為一個主動的學習主體,讓他們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和樂于交流的精神主動參與到口語訓練中來。只要教師引導得力,學生就會不斷的超越自己,激發口語的表達興趣,更好地在交流中體會樂趣。
一、精準分析,因材施材
不同的學生屬于不同的類型,教師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口齒伶俐型。這類學生大多性格開朗情商較高,家庭教育良好,對事物的觀察比較細致,能夠在課堂教中積極主動地表達觀點表現自我。
2.善于思考型。這類學生勤于動腦,但并不善于表達,對老師的提問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但頭腦中的思維具像并不能準確地通過口語表達出來。
3.本訥自卑型。這種類型的學生由于性格內向,在課堂上鍛煉的機會相對較少。同時受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不知該如何回答問題或者擔心回答錯誤,怕遭到指責與嘲笑,產生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心理特征。這類學生往往課堂上容易走神,且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很少與人交流溝通,往往跟不上課堂的節奏和進度,參與度不高。
4.天生好動型。這種類型的學生課堂中注意力不集中,說話抓不住重點,說話連貫性差,缺乏條理性,使他們的語言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轉變思路,切實在課堂上實施口語教學策略
只有通過正確的研究分析,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口語狀況,有針對性地、有效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讓這部分學生“活”起來,“動”起來,思考并表達出來。教師要按照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進行合理安排,設計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教學實踐驗證,運用以下幾點做法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積極性有明顯成效。
1.備課到位
備課要重視備“學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設計的問題目的要明確,這不僅指問題的內容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還應考慮所提的問題準備給哪一層次的學生回答,并且問題的設計要具有針對性、適中性,不同的問題面向不同的學生,使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并能從中體驗到“摘果子”的樂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抓住每一個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而不是壓抑內心的想法,力爭作到讓每一名學生都開口回答。
2.訓練到位
到位的備課拿到課堂上實踐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對于思考型的學生,所提的問題應具有一定的難度,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啟發性;對于有當眾表達的意愿,但缺乏勇氣或還不善于表達的學生,要按一定邏輯次序,所提的問題可以簡單些或用層層深入的方法,便他們能夠用簡單的句子完整地表達。如果學生回答問題時沒有抓住要點或久思不解題意,答非所問或回答模棱兩可時,教師就要根據這種反饋信息,調整提問角度,使學生排除思路障礙,理清思維線索,從而暢通思路、拓寬思路,找到最佳方位。
3.情感到位
教學活動中的師生情感交流是至關重要的,它能促進學生在情緒高漲的心理狀態中進行學習,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則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條件。它能使學生輕松愉快自覺主動地參與思考理解等一系列智力活動,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大膽發言、大膽說話。課堂上教師親切的語言,面帶笑容的提問,專心致志地聽學生的回答,偶爾的課堂幽默都能溝通師生的心靈,增進師生的了解。課堂中教師的及時表揚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重要途徑,無論回答的對與錯、答的是否完整,只要在思考,只要敢說,就應表揚鼓勵。特別是那些平時不善于發言,不敢發言的學生,他們偶爾的舉手被老師發現了,偶爾地回答被老師肯定了,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贊許,往往這就是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的起點,找回自信的開始。在課堂上,老師不要吝惜一個點頭一次微笑一句表揚鼓勵的話語,要能及時地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4.機會到位
老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由于學生每個個體所處的環境條件不同,他們的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也不相同。針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有的同學反應敏捷,能立即回答;有的學生卻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思考,這就要求老師要給他們“想”的時間,給他們發言的機會。課堂上如果沒有“想”的因素參與,學生就會迷惑不解,也就不能真正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所以,教師應耐心地留些時間讓學生想,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包辦代替。力爭做到每個學生都會得到關注,都有平等的機會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表現出真實的自我。
5.信心到位
對性格孤僻、單親子女、留守兒童、農民工子女等,老師要更加關注他們,給他們所缺少的父母的關愛。教師應多給予增強自信的激勵,經常為他們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傳授給他們與人交往的方法,鍛煉他們戰勝困難的意志,要用親近和自信來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教學中要照顧他們的思維水平、知識基礎,斟酌所提出問題的難易度,恰當地引導點撥。同時,可以挑選守紀律、熱情開朗、樂于助人的學生與他們一起共同學習,讓這些學生隨時隨地幫助他們,并且讓他們學會主動與人交往,明確與人交往,既是一種思想交流,也是一種知識互補,教他們每天主動與同學打招呼,主動地與同學愉快地聊天,與同學相處要真誠。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會活動,對性格孤僻的學生進行訓練,使他們在活動中擴大交往范圍,變得活撥開朗些。有趣的活動、集體的氛圍能夠促使他們勇敢地戰勝膽怯,磨練意志,孤僻性格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矯正。
6.關愛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座位形式不同,往往感覺也會大不一樣。如果一個人坐在另一個人的對面,且居高臨下,這種座位形式,在談話聊天的過程中,就會使另一個人感覺很受拘束;如果兩個人以相對平等的方式進行交談,那么就都會感覺很自然很愉快。因此,我們在教學或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徹底打破那種教師高高在上的僵化的教學場景,到學生中間去,同學生在一起進行交流,這樣才會使學生增強自己是這個班級的主人的感覺。同時打破學生座位與教師面對面的形式,把班級的整體劃分成若干小組,共同學習時是一個整體,探討、研究、分析問題時卻是以小組為單位,大家暢所欲言,盡情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對問題的分析過程等。在熱烈的氛圍下,一定會使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同時要求學生按小組編號的形式來回答問題。如果不能獨立回答,可綜合小組的答案或用書面記載形式進行念答;如果能單獨回答問題,要盡量說出自己的主觀見解,并盡量按自己的思維進行回答。這樣使每一名同學都有思想準備地回答問題,避免了想回答就答,不想或不愿回答就不回答的現象,從而給每一名學生創造平等回答問題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鞏固、鍛煉和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就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愿意表達自己意思的學生便會在不知不覺中開口說話,以此來達到教師所要達到的目的。同時,也會使每一個學生覺得相互之間是平等的,誰都有權發表意見、提出見解,說出自己對問題的想法和看法。這樣,每個學生的主人感和主人意識便會不斷地增強,能更好地使學生融入到每一個問題的討論中,融入到班集體的氛圍中。
總之,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教師應以課堂為主陣地,同時又不拘泥于課堂,激發學生口語表達的欲望,為學生創造說話的廣闊天地,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讓口語交際課堂呈現勃勃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張清.語文教學中的口語教學淺探[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04).
[2]劉小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科教文匯,2007,(08).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