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曉
【摘要】語文課文包羅萬象,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情感、文化內涵,這些內容本就是語文知識情趣化的體現。因此,可以說,情趣是語文課程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凸顯語文課程的情趣化,在文本、作者、學生之間建立一個溝通橋梁,使中職生從美的角度學習語文,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語文的興趣。本文便對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展開情趣化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職語文 情趣化教學 實現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057-01
近些年來,我國普通高中實行了學校擴招政策,這就使得絕大多數初中生在畢業后直接進入普通高中入讀,導致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愈加低下。許多中職教師也依然使用“灌輸法”來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學生只能被動聽講,導致語文課堂猶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機與情趣可言。近些年來,我國教育部已經出臺了多種政策來扶持職業教育,如何提升中職學校語文課程的教學水準,使中職生的素質得以全面發展,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情趣化教學是以激發中職生積極的學習情感為基礎,使學生對語文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會品味文學作品、祖國文字美的一種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可大大改善傳統教學被動、低效的局面。下面,筆者從深挖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創設情趣化的教學情境、展開情趣化的探究活動三個層面,討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現情趣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深挖教材中的情趣因素
在最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各個地區的教材編錄者為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特征,落實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理念,收錄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這些名篇佳作不僅包含著豐富的語文基礎知識,還有利于塑造中職生的人格特征,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在情趣化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盡可能還原與展現課文的情感內涵,展現語文的情調與趣味。
在《我很重要》一課中,作者在文本中以欲揚先抑的手法表現了生命的美麗與可貴。大多數中職生失敗的學習經歷、遭受的批評較多,學習興趣低迷、學習毅力薄弱、學習能力與習慣較差等可以說是中職學生的普遍寫照。部分中職生在失敗的打壓下,變得自卑、敏感,甚至還有部分學生產生了自我放棄的念頭。對此,教師應該以《我很重要》這篇課文為基礎,引導中職生深入挖掘生命的意義與可貴之處,使中職生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幫助學生重新建立人生自信。
二、創設情趣化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已經成為中職語文常用的基本教學方式之一,而情境教學法之所以備受歡迎,就是因為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具、學具、生活物品等多種教育資源,在語文課堂上再現某個場景,引起學生共鳴。在情境引導下,中職生將自覺投入積極的學習情感,主動展開有效的語文探索,深入體會語文的情、趣。
在《牛郎織女》一課中,絕大多數學生都已經了解了“牛郎織女”這一神話故事的大致內容,并對牛郎織女每年只能在七夕之日通過鵲橋相見的結局感到惋惜。為了讓中職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使其了解《牛郎織女》這一故事背后所蘊含的古代人們對自由的追求與向往的情感,筆者以話劇表演的方式創設了教學情境。中職生應根據《牛郎織女》這一課文內容進行角色排演,在表演中品味牛郎、織女、老牛、王母等角色的性格特點。由于表演劇這一學習方式十分新穎、有趣,所以大多數學生都對本輪教學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參與興趣。部分中職生還主動搜集了牛郎織女的影視資料,以及各位文學家對牛郎織女這一故事的評價,自覺揣摩各個人物特征與故事內涵。
三、展開情趣化的探究活動
要想加深中職生的情趣體驗,教師就必須讓中職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開展情趣化的探究活動。有大量教學研究表明,中職生能夠在探究活動中獲得更深層、更全面的學習體會。在探究實踐中,中職生將參與知識生成的整個過程,當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討等得出某個結論或完成某項任務之時,將會涌生出強烈的學習成就感,而這必將會使其體會學習語文的樂趣所在,進而達到激發興趣、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李白詩二首》一課中,筆者除了對教材所收錄的兩首詩展開古詩教學之外,還以此為基礎,組織中職生就“李白之詩”進行了群文學習,即所有的中職生應就李白的詩集進行拓展調查,每名學生都需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五首詩進行重點閱讀,就這五首詩的創作背景、詩歌情感與內容展開自主學習。筆者會專門利用一節語文課組織中職生分享古詩自學體驗,實現信息互通,促進師生、生生交流。
總而言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中職語文的情趣化教學應結合教學實際,從中職生的學習特點入手,只要能夠調動中職生學習積極性、引起他們情感波動的教學方法,都可適當引入到中職語文教學之中。每一位教師都應以開放性的教學態度來汲取有益的教學經驗,為中職語文的情趣化教學做好充足準備。
參考文獻:
[1]吳和情.中職語文情趣教學淺析[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4(22).
[2]伍占.基于情趣化教學理念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探討[J].快樂閱讀,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