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夫玲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賈汪鎮中心小學 221011)
“核心素養”是針對整體教育提出的,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進行詳細的分類,但每一個學科教學都有獨特性和傾向性,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能夠結合本學科的教學內容,找到與“核心素養”的契合點,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筆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改變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第一要務,顯現了良好的效果.
小學生容易被新鮮的東西激發興趣,如果教師只是進行抽象的描繪,學生未必能夠集中精力跟上老師的描述,如果能夠利用優美的PPT制作技術,讓學生通過視覺與聽覺的沖擊,感受來自數學的浩瀚無邊的人文知識,則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探索的激情.
比如展現我國古代及近現代數學家極其成就,像祖沖之、劉徽、華羅庚、陳景潤等人物,比如《九章算術》《周髀算經》等著作成就,原來學生只是聽說過,沒有深入的了解,借助課件,展現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通過較為系統的了解,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自豪感,以及學好數學的熱切愿望,同時也讓學生積累了更多的數學人文知識.人文底蘊還包括審美趣味,這在數學中處處存在,比如學習《軸對稱圖形》,通過課件展示我國的建筑、飛機、橋梁以及生活中的園林、裝修、用具等,都是由軸對稱圖形構成的,通過制作的一個個實物圖片的課件,讓學生感受到軸對稱圖形之美,讓學生明白軸對稱符合人們的審美傾向.此外,無論是在加減乘除運算中,還是在平移和旋轉中,亦或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中,都可以滲透進人文底蘊的積累,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人文性,奠定“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
“微課”是互聯網+教育的一種類型,是互聯網時代催生的幫助教育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微課”就是一種微型課堂,是事先由教師錄制的6-8分鐘的一個教學視頻,因為時間短,所以不要求教學環節齊全,只要求講清楚課堂上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可,這種教學方式比較靈活,老師錄制好之后放到網上,供學生利用移動網絡設備學習,不占用課堂時間,不拘泥具體的時間和地點,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接受能力慢的同學還可以重復觀看,彌補了個性化差異帶來的接受能力不同的短板.
“微課”學習,因為不是在嚴肅的課堂上,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可以自主決定時間和地點,讓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又因為這種“微課”一般是提供給學生上課之前使用,學生先學,老師后教,促進了學生主動性的思考和探究,進而提高了學生善于學習的能力.比如學習《方程》一節,要針對于如何設未知數x,如何找出等量關系做重點講解,因此筆者制作了一節微課視頻,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堂我利用類似的題型檢查學生掌握情況.微課視頻主要內容是:①超市新進一批體育器材,籃球有80個,比足球的2倍還多6個,足球有多少個?②參加運動會的人數一共是260人,男生的人數是女生的1.6倍,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首先要講清如何設未知數x.這兩道題題型不同,第一題未知數是一個,而第二題未知數是兩個,一般而言當未知數是一個的時候,就把問的問題設為未知數x即可,比如第一題可以設足球有x個;而第二題男女生人數都不知道,如何設未知數?這必須要讓學生清楚看題目中的關系,一般設數字小的為未知數x,比如第二題可以設女生人數為x,那么男生人數就是1.6x了.其次,重要的是找等量關系.要讓學生依據題目找出等式來,比如第一題方程為2x+6=80,第二題方程為x+1.6x=260,接著就是解方程的做法了,涉及移項、合并同類項等以前學過的知識,可以稍微復習一下即可.
核心素養”要求學生不但要“樂學”也要“善學”,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微課”給了學生主動性,學生不再被老師牽著走,隨著“微課”的不斷使用,學生“樂學善學”的素養被不斷的激發并發掘出來.
在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合作成為了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手段.在現在各種新課改的理念中,都會不約而同的強調學生的合作精神,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合作,讓他們自己去揭開一道道本該屬于自己的謎底,鼓勵他們把這種合作的意識形成一種習慣,敢于挑戰疑難問題,勇于攀登知識的頂峰.
“勇于探究”是“核心素養”包含的重要一項素養,學習中乃至人生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肯定很多,如果不敢探究,如何才能成為新時代的脊梁?但如果遇到疑難就讓學生獨立解決,因為學生年齡太小,讓學生經歷一次次的挫敗感,會極大的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如果讓學生通過合作進行探究,就會逐步讓學生產生信心,也有了“勇于探究”的決心.比如《混合運算》一節的教學,不能給一個綜合算式35+5×6=?讓學生計算,這是得不出混合運算的規則的,如果讓學生硬性記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學生則不能理解,如果給一道實際問題,比如“超市一個書包35元,一枝鋼筆5元,小美買了一個書包和6枝筆,一共花了多少元?”讓學生先分別列出算式,然后讓學生討論能否用一個綜合算式表示呢?如何脫式計算?能否先算35+5之后再乘以6呢?為什么?同樣的再出一道含有減法的題目,讓學生用同樣的思路思考合作討論解答,讓后教師給出“綜合算式中如果同時有加減和乘法的時候,應該先算( ),再算( ).”學生得出結論就水到渠成了.
這種合作的形式,要稍有難度,但也不能過難,要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力量可以完成,從而給他們樹立信心,同時也收獲了集體智慧的帶來的成功感,以促進學生探究問題意識“核心素養”的養成.
“核心素養”不是一句口號,需要老師能夠從點點滴滴做起,心中有信念,腳下有行動,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利用好每一節課、每一道題,引導好方向,不是盯著分數的高低,而是注重能力的提高和終身習慣的養成,“核心素養”的培養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