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努爾·玉蘇甫江
摘要:高中生物在高中課程中屬于非常重要的學科之一,高中生物這種培養學生生物學的技能和知識。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只有注重方法和過程的學習,才能夠有效的掌握高中生物相關知識和技能。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差異化教學,要能夠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水平、個性特征以及興趣愛好者差異性的開展教學工作,在居每一位學生個性發展足夠尊重的同時,確保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差異性教學
一、差異教學法的定義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深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個性特點,并滿足學生在學習需求,如此稱之為差異教學法。差異教學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得學生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得到發展和提升,茶藝教學法中更加側重關注學生個體和在小組中學生的學習需求。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課堂上的反應選擇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工作。
二、差異性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以分層教學的模式來開展課堂教學工作。
開展分層教學,實質上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與之對應的教學內容和材料,通過此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生物知識。并且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來促進學生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涉及五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以此來保證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例如可以將學生按照優秀、良好和及格三個層次進行劃分;第二個方面,教師要分成自己的課堂教學目標,以提高教學的目的性。教師在設置差異性教學目標的時候,應當將其分為基礎、提高和發展三層,基礎層次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識和技能,而發展城市則需要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與之關聯的事例,并在此基礎上能夠繼續發散自己的思維;第三個方面,教師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分成,讓學生能夠選擇最為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信心;第四個方面,教師需要分層學生的作業內容,讓學生先完成基本的部分,來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隨后再完成拓展部分,達到提升的目的;第五個方面,要對課堂教學評價進行分成,只有使得課堂教學評價更加的具有針對性,學生才能夠更加準確的認識到自己所存在的優劣之處,從而可以將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完善。通過將相同的教學內容劃分成不同層次,如此就能夠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法中,對于所有學生沒有統一的教學標準,也沒有共同的教學目標,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其教學目標和要求也不盡相同。換而言之,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不同,如此能夠顯著降低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壓力,對于生物知識的認識更加正確和客觀,保證學習有效性。
(二)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開展差異性教學。
高中生物教師應當基于不同教學任務,開展差異教學工作,選擇適合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分組,以死來保證小組合作的學習質量和效果。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彈性動態的分組方式最具優勢,通過對學生的分組,進行靈活的調整轉變,促進學生的學習。由于小組合作需要建立在學生存在學習需求的前提下,所以動態彈性分組的時候,教師需要為學生預留一定的時間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針對部分在學習方面存在困難的學生,教師要予以及時的引導和幫助,培養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使得能夠逐漸接受和掌握生活知識和技能,進而形成生物知識學習和思考能力。
此外,差異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學習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出針對性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形成自主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思維方式,在不同因素的影響下存在各自的差異,在思考問題的觀念和角度方面也會存在一定的區別,對于此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應用分類導學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并遵循學生的自主意愿,實現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與促進,并且通過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同一個問題,使得其問題解決方法更加多樣化。
(三)適當開展個別輔導活動。
學生的能力決定了其學習成績,但是對于極少部分學生而言,其學習成績與能力不存在直接或間接影響。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全班所有學生,盡管其開展差異性教學活動,但是其所面對的只是能力與成績相對應的學生,對于那些成績和能力不存在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學生,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活動之后,根據此類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性的開展輔導工作,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具體的輔導過程中,應當以不影響其他學生學習活動為前提,由于這種學習成績和能力不存在直接或間接關聯的學生,普遍都是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或對于生物學科沒有正確認識的情況,教師通過逐漸引導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幫助其擺正高中生物學習的態度,就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生物與人文教育緊密結合。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獨立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將學生培養成理想遠大、道德高尚、知識豐富和紀律嚴明的綜合性人才。要積極有效地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就要將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和學生的人文教育結合起來,使兩者齊頭并進,既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又完善學生的人格,升華學生的人文精神。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學生家庭環境、智力發展、個性特征不同,因此,分析問題的角度也會有所不同。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在傳授生物知識的同時,要教育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態意識。生態意識就是運用生態學知識對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進行研究,進而規范人的行為以及遵循自然界的規律,從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事物都有兩面性,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修復的損害。如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生物物種瀕臨滅絕等。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總結
在高中生物學科的差異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為其量身打造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切實保障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通過學習有所收獲、感受成功,進而形成對于高中生物學習的信心。差異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所有學生應當一視同仁,要積極為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和關懷,切實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洪偉.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
[2]白一寧.談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12).